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时间:2014-06-09 03:22: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更多杂文阅读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棣草继,不可乱。若广学,俱其繁,但略说,能知原。(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灌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子:指孔子的学生们。 善言: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译文]《论语》这部书共分为20篇,是孔子的弟子和他们的再传弟子们记录下来的孔子一生有教育意义的言论。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①孟子:孟轲。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篇,内容是有关讲述道德、宣传仁义等优良品行的言论。

  [原文]作《中庸》,子思笔①。中不偏,庸不易②。

  [注释]①《中庸》:书名,子思著。 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该书共33篇,总计3568个字。 笔:书写、创作。 ②中:不偏不倚。 偏:偏差。 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 易:改变。

  [译文]《中庸》这本书的作者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原文]作《大学》,乃曾子①。自修齐,至平治②。

  [注释]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曾子曾受业于孔子,作《大学》一书,俱述孔子之言,共分10章,3纲领、8条目,共计1753个字。三纲领是: 在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修齐:修身、齐家。 治平:治国、平天下。

  [译文]《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曾子。《大学》主要讲述从提高自身修养、管理家庭到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

  [原文]孝经通,四书熟①。如六经,始可读②。诗书易,礼春秋③,乐经亡,余可求④。

  [注释]①《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门后学的著作,是孔子给弟子讲孝道的言论。 ②六经,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六部经书的总称。 ③诗、书、易、礼、春秋:指上句说的六经。其中《礼记》分为《周礼》和《戴礼》。④亡:亡佚、失传。 余:其它。 求:寻找。

  [译文]《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再读熟四书,才可以读像六经这样比较深奥的书。《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乐经》号称六经,其中《乐经》已失传,其余的都保存至今。

  [原文]有连山,有归藏①。有周易,三易祥②。

  [注释]①连山:书名,又叫《连山易》,相传是伏羲氏作。 归藏:书名,又叫《归藏易》,相传是黄帝作。 ②周易:书名,又称《易经》,相传是文王、周公、孔子作。 三易:以上三部书的合称。

  [译文]《连山》、《归臧》和《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三易,是一部用“卦”的形式、以阴阳概念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它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后人广为研究,影响深远。

  [原文]有典谟,有训诰①。有誓命,书之奥②。

  [注释]①典:记载帝王立国的原则,叫做典。 谟训诰:帝王告诫的言辞。 ②誓:出师告诫将士的言辞。 命:君主所发布的命令。书:指尚书。 奥:深奥。

  [译文]《尚书》上所记载的,都是虞、夏、商、周四代的政论。一篇名为典,是帝王立国的原则。一篇名为谟,是大臣治国的策略。一篇名为训,是大臣对君 主的训诲,如伊训。一篇名为诰,是国君的通告。一篇名为誓,是出兵的文告。一篇名为命,是国君的命令。书中 言论道理很深奥。

  [原文]有国风,有雅颂①。号四诗,当讽诵②。

  [注释]①国:诸侯所封之国。 风:民间歌谣。 雅:正乐之歌。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宗庙祭祖之乐歌。 ②四诗:《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 当:应当。 讽诵:背诵熟读。

  [译文]《诗经》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个部分,合称为四诗。(诗经中的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切)是我们应当诵读吟咏的。

  [原文]周礼者,箸六官①。仪礼者,十七篇②。

  [注释]①周礼:书名,周公著。 箸:同著,制定的意思。 六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 寇》、《冬官司空》六部分管理国家政务,相当于后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这六部分即是周代的政治制度。 ②仪礼:书名,周公著。

  [译文]《周礼》中记载着当时六官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仪礼》中礼仪大纲分为八种,共十七篇。

  [原文]大小戴,注礼记①。述圣言,礼乐备②。

  [注释]①大戴是指戴德,小戴是指戴圣,戴圣是戴德的侄子,他们都是汉代大儒。 注:注释。 礼记:书名,西汉时在孔丘故居的墙壁中发现古文《礼记》 二百零四篇。戴德删为八十五篇,称《大礼戴》,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四十九篇,称《小礼戴》,即《礼记》。 ②述:记述。 圣言:圣人的言论。 备:齐全, 完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都曾汇编《礼记》并作注释,记述了圣人的言论,完备地记录下了上古的礼乐制度。

  [原文]诗既亡,春秋作①。寓褒贬,别善恶②。

  [注释]①诗:《诗经》。 既:已经。 亡:衰败,冷落。 春秋:书名。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订而成。 ②寓;寓含。 褒:表扬。 贬:批评。 别:辨别,区分。

  [译文]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跟着被冷落。孔子作了《春秋》, 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善恶行为的认识辨别。

  [原文]三传者,有公羊①。有左氏,有谷梁②。

  [注释]①传:给经典书籍作注释的著作叫传。 公羊:即公羊高,鲁国(今山东)人,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公羊传》。 ②左氏:即左丘明,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左传》。 毂梁:即毂梁赤,作《春秋传》一册,称为《毂梁传》。

  [译文]公羊高著的《公羊传》,左丘明著的《左传》和毂梁赤著的《毂梁传》,合称为三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原文]经既明,方读子①。撮其要,记其事②。

  [注释]①经:圣人的著作称经,这里指儒家经典。 方:才。 子:指子书,我国古代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书。 ②撮:选取挑选。 要:要点。 记:记住、牢记。

  [译文]经书全部读熟了,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子书种类篇幅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重要的部分来读,记住其中每件事的前因后果。

  [原文]五子者,有荀扬①。文中子,及老庄②。

  [注释]①荀:即荀子。荀子名卿,楚兰陵人,作《荀子》上下篇。杨:即杨雄,汉代成都人,作《大玄经》、《法言》二书。 ②文中子:姓王名通,隋朝龙 门人,作《元经》、《中说》二书。 老子:姓李名耳,周初亳邑人,作《道德经》。 庄子:名周,楚蒙城人,作《南华经》。

  [译文]诸子百家中的五子指荀子、杨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三字经原文及翻译:古代典籍和读书程序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