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楚襄王问于宋玉》翻译鉴赏
《楚襄王问于宋玉》记叙了宋玉针对楚王所问"遗行"而作的问答,将《下里》《巴人》之类低端平民歌曲,与《阳春》《白雪》等专业歌曲做对比,借用唱歌者及应和者之间的反应, 抒发了一种曲高和寡,无人鉴赏的情绪。本文运用借喻与夸张,流畅而优美,是一篇出色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楚襄王问于宋玉》翻译鉴赏,欢迎阅读。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鳍于碣石,暮宿于孟诸。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一、译文:
楚襄王问宋玉说:“先生也许有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最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旧时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凤凰展翅上飞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着苍天,两只脚搅乱浮云,翱翔在那极高远的天上;那跳跃在篱笆下面的小鷃雀,岂能和它一样了解天地的高大!鲲鱼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在渤海边的碣石山上晒脊背,夜晚在孟诸过夜;那一尺来深水塘里的小鲵鱼,岂能和它一样测知江海的广阔!
“所以不光是鸟类中有凤凰,鱼类中有鲲鱼,士人之中也有杰出人才。圣人的伟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独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为呢?”
二、注解:
1、于: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译成现代汉语时,这个“于”一般可以不必译出。其:用在谓语“有”之前,表示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可能”、“或许”等。遗行:可遗弃的行为,即不良的行为,先德。
2、与:吧,吗。表示疑问语气,同时也带有推测、估计的语气。同“乎”、“哉”等比较起来,语气稍稍缓和些。为什么那么多士民不称誉您呀?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的意思是说许多士民在指责你。
3、何,用于句首,与句末的“也”相配合,表示反问或感叹的语气。
4、士民,这里指学道艺或习武勇的人。古代四民之一。众庶,庶民,众民。
5、誉,称誉,赞美。甚,厉害,严重。
6、唯:独立成句,表示对对方的话已经听清楚或同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嗯”等。
7、然:这样。用来代上文所说的情况
8、客:外来的人。
9、歌:唱。
10、郢:楚国的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11、《下里巴人》:楚国的民间歌曲,比较通俗低级。下里,乡里。
12、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13、国:国都,京城,
14、属:连接,跟着。
15、和:跟着唱。
16、《阳阿》、《薤露)》:两种稍为高级的歌曲。《阳阿》,古歌曲名。《薤露》,相传为齐国东部(今山东东部)的挽歌,出殡时挽柩人所唱。薤露是说人命短促,有如薤叶上的露水,一瞬即干。
17、《阳春》、《白雪》:楚国高雅的歌曲。
18、引:引用。
19、刻:刻画。
20、商、羽、徵:五个音级中的三个。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
21、杂:夹杂,混合。
22、流:流畅。
23、是:这。
24、弥:愈,越。
三、简析
本文记叙了宋玉针对楚王所问“遗行”而作的问答,将《下里》《巴人》之类低端平民歌曲,与《阳春》《白雪》等专业歌曲做对比,借用唱歌者及应和者之间的反应, 抒发了一种曲高和寡,无人鉴赏的情绪。本文运用借喻与夸张,流畅而优美,是一篇出色的作品。
介绍
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辞赋家。相传他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学生,在楚怀王、楚襄王时做过文学侍从之类的官。他的作品富有想象力,且有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宋玉的生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记述极为简略。
《韩诗外传》有"宋玉因其友而见楚相"之言。刘向《新序》则作"宋玉因其友以见楚襄王","事楚襄王而不见察",同时又有"楚威王(襄王的祖父)问于宋玉"的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则说他是屈原的弟子。晋代习凿齿《襄阳耆旧传》又说:"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总之,关于宋玉的'生平,众说纷纭,至难分晓。大体上说,宋玉当生在屈原之后,且出身寒微,在仕途上颇不得志。
本文未必是宋玉所作,但它采用的夸大、比喻的手法,和宋玉赋有相似之处。文中保存了重要的音乐史料。
宋玉答楚王问的故事
宋玉作为屈原的弟子,虽然现在看来是很高大上的,但是其实在那时候的楚国他也没有因为这个身份得到什么好处,楚国内部奸佞横行,小人不绝,所以当时宋玉也一直没有受到重用更多的像是一个文人臣子,没法直接干预朝政。
据说当时在楚国宋玉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排挤,因此招来了楚王的责问:“你的人品也不怎么样吧,为什么没有多少人称赞你呢?”面对楚王的询问,宋玉没有选择以死抗争,反而是巧妙的辩驳表现了自己的清白,他没有直接说自己人品有多好,反而讲了一个小故事,他说到:“曾经有一个人在城里唱歌,一开始唱的比较通俗就有很多人跟着唱,随着他唱的歌的难度提升,能够跟着唱的就越来越少,所以说越是高雅就越难被人理解。就连鸟和鱼都有凤凰大鲲这样超凡脱俗的何况人呢,圣人高尚的节操又怎么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呢?”
这篇文章看似简单,其实真正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是刻意之作,只是普普通通的问答就点明了主旨,表达了宋玉的思想情感,宋玉看似没有对自己的节操进行辩驳,但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些普通的类比,将自己和那些目光短浅的小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孤傲清高的品性并且回复了楚王的责问,同时还表达了宋玉希望楚王不要信任周围的那群无能小人,多多任用像自己这样的贤能之人,可以说是言简意赅,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