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邻窃鈇文言文翻译
《疑邻窃鈇》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疑邻窃鈇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疑邻窃鈇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于谷而得其鈇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以似窃鈇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
注释
1)鈇(fū):通“斧”。
2)颜色:脸上的神色表情。
3)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
4)掘其谷:掘。谷:山谷,山沟。
5)意:通“臆”,怀疑。
6)为(wéi):动作,做法。
7)有所尤:即被偏见所蒙蔽。尤,通“囿(yòu)”,局限。
8)亡: 丢失。
9)他日: 以后的日子。
10)俄而:不久。
11)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过些日子再看到邻居家的儿子,觉得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头的人了。
译文
以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觉得就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也像偷斧子的人;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偷斧子的人。不久以后,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他几天后又看见了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变的不是邻居的儿子,而是自己的心态;变的原因也没有其他,是被偏见所蒙蔽。
出处
《疑邻窃鈇》这则寓言故事生动地说明,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是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中的一则寓言,原文是: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文中:无为而不窃斧也,是指(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有的一切),无不像偷斧子的。
拓展:《列子·说符》简介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 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各个角度的论述。
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莸,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