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会稽歌并序
还自会稽歌并序,是一首五言律诗,是唐大诗人李贺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品读~!【原文】:
还自会稽歌
作者: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後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还自会稽歌并序:
庾(音雨)肩吾,487年-551年,庚信之父。字子慎。八岁能赋诗,特为兄於陵所友爱。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仍迁王宣惠府行参军。自是每王徙镇,肩吾常随府。历王府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参军。中大通三年,王为皇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俄以本官领荆州大中正。累迁中录事谘议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太清中,侯景寇陷京都;及太宗即位,以肩吾为度支尚书。时上流诸蕃,并据州拒景,景矫诏遣肩吾使江州,喻当阳公大心,大心寻举州降贼。肩吾因逃入建昌界,久之,方得赴江陵,未几卒。文集行于世。
宫体谣引,唐刘肃《大唐新语》: “梁简文之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
皇子,即时为皇太子的萧纲,后为梁简文帝,为帝仅两年,之后五年,国为陈代。
补其悲,代庾肩吾写此诗。
还自会稽歌并序注音:
yě fěn jiāo bì huáng ,shī yíng mǎn liáng diàn 。
tái chéng yīng jiāo rén ,qiū qīn mèng tóng niǎn 。
wú shuāng diǎn guī bìn ,shēn yǔ táng pú wǎn 。
mò mò cí jīn yú ,jī chén shǒu zhūn jiàn 。
还自会稽歌并序翻译:无
还自会稽歌并序字词解释:
1.椒壁,《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2.湿萤,萤火虫在夏季多就水草产卵,故称。《礼记·月令》:“季夏三月……腐草为萤”。又《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 腐草能化为萤火虫是传统说法。
3.一二句写梁国颓败,粉壁已黄,萤飞殿上。
4.台城,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东路建康府”条载:“台城一曰苑城,即古建康宫城也,本为吴后苑城,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作新宫于此,其城唐末尚存。”唐代韦庄《台城》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5.应教,清王琦:“魏晋以来,人臣于文字间有所属和,于天子称应制,于太子称应令,于诸王曰应教。”
6.秋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7.铜辇,太子所乘之车,借指太子。《文选·陆机之二》:“抚剑遵铜辇。振缨尽只肃。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吕延济注:“铜辇,太子车也。” 元王恽《木兰花慢》“甚潇洒清吟,半生梦寐,铜辇秋衾。”
8.三四句写当年应教的诗人秋衾寒冷之中,还梦绕太子左右。
9.吴霜点归鬓,回到吴地(会稽)时,头发如霜一样白。
10.身与塘蒲晚,身体与池塘里的蒲草般衰老。蒲,老可制席,嫩者可食。北宋周邦彦《西平乐·稚柳苏晴》“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即化此。
11.五六句写头白身老。
12.脉脉,即默默。
13.金鱼,指金鱼袋,鱼袋的一种,金饰,用以盛放金鱼符。 唐制,三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因而代指高官显爵。
14.羁臣,原指被贬谪的臣子,此处指身老困顿之人。
15.迍(音谆)贱,意为坎坷不得志。
还自会稽歌并序赏析:
杜牧《李贺歌诗集叙》:“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即《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杜牧序言,成为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首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刘辰翁云:“此拟肩吾归自会稽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吴注刘评》卷一)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曾益评曰:“此诗不言悲,而悲自无限,故序曰‘补其悲’。”(《诗解》卷一)深得诗心。
李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作者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李贺人物轶事: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
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以前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