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

时间:2018-07-06 05:1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

明末张溥写的《五人墓碑记》,一直被选作普通高中精讲教材。关于“五人激于义而死”是一时的冲动,还是愚蠢行为,以及五人义举的巨大影响,我们当教师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教材的范围之内,而是应当拓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充实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我想把张溥的散文《五人墓碑记》和李玉的.戏剧《清忠谱》结合起来谈一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深远的影响。

《五人墓碑记》开头一句就交待了五人死的原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第二段就此议论;第三段简要追述了苏州市民反阉党、保清官的经过;第四段追述了五人当刑的情景;第五、六段议论五人义举的影响。文中议论时前后两用反问来肯定五人死的意义和影响:一是“……独五人之者,何也?”二是“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课文和史料只告诉我们:五人“激于大义,蹈死不顾”的社会原因,即宦官魏忠贤专权,许多正直人士被杀害,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黑暗局面,人民愤恨。正直的朝臣官吏、东林党人理所当然地为人民理解和敬仰。“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明史·周顺昌传》,见教科书)所以,周顺昌被东厂所逮,“吴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课文指出了五人义举的社会原因,但没有指出其个体原因。李玉的《清忠谱》则表现了这一问题。

《清忠谱》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李玉,明末清初戏剧家。剧本以周顺昌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位刚毅果敢、大义凛然、忠贞不阿的悲剧英雄形象。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塑造了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等五位下层市民的英雄形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并欣赏到出现在舞台上的五人的思想性格,认识到五人义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思想基础,与其性格、精神品质紧密相关的。

如第二折《书闹》中颜佩韦的独白:“年年花酒阖闾城,不爱身躯不爱名。说到人间无义事,捶胸裂眦骂荆卿。生平任侠,意气粗豪。闪烁目光,不受尘埃半点;淋漓血性,颇知忠义三分。”这就充分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品质,而人物的性格、思想和品质又是以忠义为基础的。颜佩韦和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就是在《书闹》之后义结金兰的拜把兄弟。所谓《书闹》,是他们在苏州城中玄妙观前听说书人李海泉说岳传,当听到童贯陷害忠良,囚解韩世忠元帅进京时,颜佩韦拍桌怒嚷:“可恼!可恼!童贯这狗,作恶异常,教我那里按捺得定!这等恶人,说他怎么?”说罢,飞起一脚踢翻了书桌。这就充分展示了人物侠肝义胆的精神和品质。作者在这里对颜佩韦为代表的五人的思想性格作了最恰当的铺垫,与《五人墓碑记》互补。我们读了以后,对五人义举的行为就不感到突兀,更没有那认为一时冲动的感觉了。

又如第十三折《捕义》中写颜佩韦见义友沈扬、马杰、周文元被逮,不仅不逃,还和杨念如挺身而出,大叫:“这桩事是我做的事,何消拿得别人!”合唱〔一封书〕:“男儿意本豪,猛拼生,忿一朝,身家担自挑。怎偷生,惜羽毛。急向公庭分白皂,肯任他人李代桃?”在这段对白和唱词中,表现了他们五人之间宁可同当祸患而不肯独走的侠义精神。

再如第十八折《戮义》中,颜佩韦当刑时说:“打死校尉,万民称快,死也瞑目了。”杨念如说:“呸

!我杨念如是怕死的么?”五人合唱〔前腔〕:“刚强,仗义

[1][2]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