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记 篇一
今天参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研修,收获颇丰。研修班上,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我们对新的教学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不再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这不仅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数学功底,更需要教师有很强的引导能力和启发思维的能力。在研修中,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感受到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教学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其次,新课标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同时,数学知识要与生活、实际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在研修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兴趣,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最后,新课标注重数学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研修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个性化教学的案例和方法,让我们更加了解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
通过今天的研修,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标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记 篇二
今天参加了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收获颇丰。在研修班上,我们听取了专家的讲解,参与了讨论和互动,深入探讨了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和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的跨学科性和综合性。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往往被孤立地教授,与其他学科隔离开来。而在新课标下,数学要与语文、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有机的整合。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启发学生跨学科的思维。
其次,新课标注重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在研修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实践性强、探究性强的教学案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新课标注重数学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在研修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方法,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这种评价和反馈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今天的研修,我对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的理念,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
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记 篇三
新课标小学数学研修日记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让他们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我通过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转变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
恰当的教学情景创设,不仅为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而且会成为他们主动探索数学领域奥妙的动力,因此,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有激趣的作用,还要求情境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时尚而缴尽脑汁,捏造教学情景那就不可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体会到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发展空间观念。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多找机会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生活气息不要喧宾夺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时下颇为流行的提法与做法,但在实践中教师常常不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的为联系而联系,过于牵强,有的不加选择,追求原汁原味的生活味,生活的气息浓郁了,但数学思维的培养缺失了。
我认为,数学生活虽然与生活关系密切,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适度而恰当的联系生活,对于数学是大有好处的,但正如生活难以数学化一样,如果数学教学一味的追求生活化而迷失了自我,是得不偿失的,数学课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数学本身,数学学习可以吸收生活中有趣有益的例子来为数学服务,也可以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但不能走失数学本身。
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培养。教师就应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教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指引”和“抱着”想到,“引”与“抱”采取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完全不一样。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主动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不可能。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