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书笔记【优选6篇】

时间:2012-02-06 03:35: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一

《我是猫》是一部日本小说,讲述了一只名叫“我”(也就是猫的角色)的猫的自白。这只猫观察到人类社会的种种荒诞和虚伪,以及人类对动物的冷漠和残忍。通过猫的视角,作者夏目漱石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些丑陋面。

小说中,“我”这只猫出生在一个富有家庭,主人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这只猫以一只独立、聪明而又颇有幽默感的眼光,观察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猫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他看透了人类虚伪和自私的本质,对这些情况深感无奈。

在小说中,“我”这只猫通过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对人类社会的批判和讽刺。作者通过猫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类对动物的残忍和不尊重,以及人们之间的虚伪和勾心斗角。猫用他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总的来说,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通过猫的视角,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弊端和荒诞,同时也呼吁人们对自然界和动物的尊重和保护。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同时也让读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二

《我是猫》这部小说以猫的视角出发,描绘了一个猫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作者夏目漱石通过猫的口吻,展现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荒诞和虚伪,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和动物的漠视。

在小说中,“我”这只猫以一种幽默而又尖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主人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他看到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和虚伪,对此感到无奈和愤慨。猫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他通过对主人和其他人的行为进行点评,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类对动物的残忍和不尊重,以及人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和虚伪。

通过猫的视角,作者让读者重新审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反思人类对动物和环境的态度。猫这个角色既是一个旁观者,又是一个批判者,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然界的敬畏。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呼吁人们要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动物权益,珍惜与之共存的机会。

总的来说,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不仅是一部揭示人类社会弊端的小说,更是一部让人们反思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通过猫这个视角,作者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这部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值得一读。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三

  “我是只猫儿。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这样亲切的一句话为我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

  这只猫,生活在教师苦沙弥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猫,却有着人一样的思维,夏目漱石把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写猫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场面时,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儿拼死挣扎的各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述说猫儿在这过程中三次发现的真理。“真理嘛,倒是发现了两个之多,可年糕依然年在嘴巴上。”如此诙谐的语句读来让我忍俊不禁。这只猫甚至还能搬出牛顿第一运动律和第二运动律,真不愧是生活在教师家中的猫!

  在它的眼中,人类是怎样的呢?主人苦沙弥现实、遇事不爽快、心情阴晴不定。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真有点像契诃夫笔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这只猫嘲笑了主人的虚荣心、自负心、及知识分子的种种怪僻。另外一位常来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每次来都要大大地吹嘘一番,自以为是多博学的人,常常咬文嚼字。还有寒月,讲究情趣,却不善于处事,研究些无聊的“知识”。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视知识,厌恶小市民所追求的荣利。因此,他们在一起聊天时往往以诙谐的语言表达所爱所憎,从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种种复杂心态。

  读了这本书,我想:自负的人一直以为自己了不起,我们拥有最发达、最聪明的脑袋,可殊不知,在那些小猫小狗看来,人也不过如此,没有绝顶智慧,没有高尚品质,只知自命清高,有时甚至连它们都不如。但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在书的结尾,猫因为馋嘴喝啤酒而误入水缸。起先它还在挣扎,可渐渐地就放弃了,因为它觉得这样很舒服,远离了世界的喧嚣,进入了奇妙的、宁静的世界之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谢呀感谢。”这竟是那只猫的最后思想,可见它有多厌恶这个丑陋的世界了。

  猫是夏目灵魂、思想的体现,他厌烦了这社会,在诙谐中带着消极,带着讽刺。好一个日本“鲁迅”!

  转到文学上来,说起日本的作品。在很多的风格上很像中国的。

  但近代,像村上春树、岩井俊二的作品当中不免带着些“性”之类的东西,看了感觉自己很不能适应。当然,当代日本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特别的国家,观念与亚洲的其他国家都有很大差别。如果要看日本作家写的作品,就必须接受他们的文化背景。不过《我是猫》这部早期作品还好……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四

  邻家猫杂毛哥也是个很有意思但只出场过一次的主角。它是律师家的一只猫。它评论人类“不懂所有权”,人类还会“脸儿不红不白的”“大模大洋地抢走”食物。说到这我发现了一个趣味的现象。如果杂毛哥与白猫大嫂的家居环境换个地方的话,那么该小说真是太有远见性了。也就是说如果是军人家的猫说出这么一翻惊世之语,真是作者深刻地历史见地呀!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几乎全盘采用了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成果,如同一只蚂蚁要吞掉一只大象;国内资源的贫乏,根本远远不够接纳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只好走对外扩张的道路。二十几年后日本帝国大肆侵略中国、蹂躏我们的国土。试想,日本军人家的一只猫尚能有如此见解和维权意识,而帝国主义军权的日本却无法释怀。真是极大讽刺!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我的观点,认为这个小细节也许只是作者无意安排的;但我想,就算作家在这没有明确提出日本社会存在根本问题,而是需要等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验证,作者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透析的本事是无庸置疑的,作家所具备明敏锐的社会感受力也是特定历史条件给予个别人物的。此时的作家,应当说,至少也是隐约地预见到即将到来的冲突。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五

  终于看了,夏目漱石大师的成名作,果然很特别。深厚的文学功底自不用说,对各国的文学史的灵活运用也让人难望其项背啊!

  话说这里说,“我是猫”,这真的是只猫么?对人类(或许只是些当时的?知识分子?)的虚伪的高傲,无聊的扯谈,自私却希望别人慷慨,道貌岸然却迷于私利,愤世嫉俗却无力改变现实的可怜可悲本性认识的如此清晰透彻,不过还是猫性难改,最终虽然很超脱(很绝望?)的走了,但是还只是安于现状的猫一只。

  总感觉这好像作者的自述一样,又好像对当时日本社会的怀疑、批判、迷惘、观望,这一点以后要深入了解。与此相应的,行文却是妙语连珠行云流水,借文中人而出的匪夷所思的奇妙联想让人叹为观止,让人笑着去痛

苦怎么让人想到鲁迅先生了~如有错误,还请谅解,对鲁迅先生了解太少了,这是下一课。

  好作品不被时代所束,这一部透析人性的作品尤其如此。想想现在吧,很多人不也就这样子么,碌碌而为;或者如这猫一般,看透了别人,却终难面对自己,改变自己,末了只得南无阿弥陀佛……

  只一遍?怎么会够呢。

《我是猫》读书笔记 篇六

  《我是猫》够得上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它是由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所写的,他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作者在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当成一幅写生画来描绘,要求超脱莽莽红尘的污风俗雨,写“无我之境”的真实与美,反对自然主义在陰暗的现实中爬行,因此,他的前期作品固然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但浪漫气氛浓烈,绚丽、激情,长于雄辩,妙趣横生;而到了中期,尽管曾提倡写超俗空灵的写生文,但写来写去,仍是摆脱不掉人世浓愁,心灵的悲苦凝于笔端,因此,文风趋实,有了新的深度;在晚期,对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现实社会厌恶已极,幻想“则天去私”成为人心准则,但那个乌托邦,连他自己也想象不出将是个什么样子,因此,他晚期作品的文字风格,苍凉、凝重,状物喻事津微得出神入化。总之,他的全部作品,大体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而不安的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在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在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间的艰辛求探与惨痛折磨。

  《我是猫》这部作品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不知可否说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津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

  小说在内容上,以猫为主人公,以猫的眼睛看世界,比较新奇。猫公他很富于哲理,津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另外,猫公博学多识,通晓天地古今,他引证或褒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儿、克莱尔、尼采、贝多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孔子、老子、宋玉、韩愈、鲍照、晏殊、陶渊明,以及《诗经》、《论语》、《淮南子》、《左传》、《史记》等等数不清的中外名人名言。

  他还很有点自由平等观念,他说:“既不能零售空气,又不能割据苍天,那么,土地私有,岂不也是不合理吗?”,因此,猫公针砭时弊,道出了一串串永远耐人寻味的警句名言,诸如:“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的福。”“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

  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力是自身固有而不容人民置喙。”猫公批评大和魂说:“因为是魂,才常常恍恍惚惚。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贩子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似的咳嗽起来,百米之外,吭的一声。”猫公还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他描画乌鸦在东乡元帅的铜像上便溺,把伊藤博文的照片倒贴在墙上。他说:“不从胯下倒看莎士比亚,文学就会灭亡??”

  猫公如此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公正锐敏,当然是神猫、奇猫、圣猫了,以它的眼睛看世界,悲痛化为笑声,怎能不尖酸苛薄!当然,它同时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死猫,终于丢了性命。

  而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突破,它以猫的视觉为座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日本小说曾有散文化的趋势,某些小说的散文化,是有欠充实的反映,而在《猫》,在当时,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创新。

  在语言上,《猫》的格调既不全像《旅宿》那么豪放空灵,也不尽是《明暗》那么简练凝重,更有别于《心》和《从此以后》那么柔润细腻,在这里,刚柔兼用,雅俗并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而且,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以致在语言的海洋中任情游弋,出神入化。笔墨忽而隽永,针针见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回肠,浩浩大波,长于思辨,例如挖苦苦沙弥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有的像讽刺诗,有的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假如以一颗艺术的心灵去触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会体味到语言的色彩、声韵,甚至字字都是个生命体。

《我是猫》读书笔记【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