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施工实习日记(精简3篇)

时间:2014-01-04 04:29: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毕业施工实习日记 篇一

今天是我大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实习,我来到了一家知名的建筑公司进行毕业施工实习。刚开始进入施工现场,我感到有些茫然,不知道从何开始。但是随着导师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我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

在施工现场,我负责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情况等。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工程测量仪器,如何填写施工记录表格,这让我对建筑施工的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记录数据,我还参与了一些实际的施工工作。我和同事们一起搬运材料、搭建脚手架、清理工地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需要高度的配合和沟通。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和导师。他们不仅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指导和帮助,还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关心和支持。我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和团结。

毕业施工实习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是收获却是巨大的。我将会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毕业施工实习日记 篇二

在毕业施工实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战,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意外事件。

一天早晨,当我和同事们准备开始施工时,突然发生了一起事故。一名工人在搬运重物时不慎摔倒受伤,我们立即停止工作,将他送往医院。这次事故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事故处理完毕后,公司组织了一次安全培训,教导我们如何正确搬运重物、如何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等。我也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安全第一永远是最重要的。

除了安全意识,我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施工技能。比如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施工工具、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等。这些技能将在我未来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让我更加自信和熟练地处理工作。

毕业施工实习的日子虽然短暂,但是对我而言却是一次宝贵的历练。我将会将这段经历牢记在心,不断提升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成长和收获。

毕业施工实习日记 篇三

  8月13日 星期日 上午:睛 下午:晴 平均温度:27℃~35℃

  该工程的支护结构采用非重力或支护墙,护墙由铜板桩和钢筋混凝土桩排桩墙组成,先做一排一字相连形的混凝土搅拌桩,直径为600mm,间距450mm,然后再打入一层H350×350型钢板桩,间距为1m,钢板桩与混凝土拌桩紧密相连,钢板桩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充,图,然后再用H350×350型钢将钢板桩围起来,两端通过φ609型钢管支撑一端的钢管与H350×350型钢相连接直接采用焊接另一端则用内置千斤顶将两者顶住,达到一定的预应力要求后再用钢板将二者焊接,然后将内置千斤顶取出,由于基坑面积较大,为了支承撑住两端支护桩的Φ609钢管在基坑中还要设置竖向H350×350钢柱支承,钢柱位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基础的地梁,承台,柱等位置的影响,尽量不影响其他工序的实施。

  8月14日 星期一 上午:睛 下午:晴 平均温度:26℃~34℃

  防水层的保护层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今天有大量的钢筋进场,要开始地梁,底板,承台布筋了!工地上也进了许多拉钢筋,弯钢筋和制作机械连接接头的机器设备,做出各种所需的钢筋形状放到工地上使用。钢筋运到工

地时,应有出厂质量说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品种,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每批质量热轧钢筋不超过60t,冷轧带肋钢筋为50t冷轧扭筋为10t,验收内容包括钢筋标牌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取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进场后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得损坏标志,并应根据品种,规格按批分别挂片堆放,并标明数量,钢筋加工一般集中在车间采用流水作业法进行,然后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和绑扎,钢筋加工过程包括调直,切断,镦头,弯曲,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等。

  8月15日 星期二 上午:睛 下午:晴 平均温度:27℃~36℃

  今天工地上开始布筋,主要布单桩和两桩承台的钢筋,各种形状的钢筋在基坑附近的场地预制好以后用塔钓钓到施工现场进行绑扎。单桩承台的钢筋是做成一个钢筋笼,里面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都是做成箍筋的形状,然后把这些钢筋做成一个钢筋笼,因为单桩承台地面是正方形的所以两个方向的受力一样,所以可以做成双向对称的钢筋笼。这和我们上个学期所学的《基础工程》的承台配筋设计有较大的区别,我们所设计的承台只在承台的低部配受力钢筋没有配其他的钢筋,而在实际中却不是这样的。实际中为了承台更好的受力还要配一些辅助的钢筋。两桩承台也是做成钢筋笼,但并不是像单桩承台那样都是有箍筋做成的,因为两桩承台是一个长方体两个方向的受力不一样所以配不一样的钢筋,长方向用较大的钢筋,短方向的受力钢筋直接用箍筋代替。所以箍筋用六肢二级直径为14mm的箍筋。

毕业施工实习日记(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