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实用5篇】

时间:2013-03-04 03:11:1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一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之一,通常被用来教导儿童基础的道德和知识。通过阅读《三字经》,我深刻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读书笔记。

首先,我发现《三字经》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其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等句子,提醒我们要尊敬父母,孝顺长辈。这种强调孝道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牢记的价值观念。

其次,读《三字经》也让我对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提到“仁者爱人,义者守道,礼者尊贤,智者善学”,这些句子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道德、有礼貌、有智慧的人。这些美德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我还发现《三字经》中不仅强调了个人修养,还对社会秩序和政治道德提出了要求。其中有“国有道,贫且贱;家有道,子孙昌”、“人怀仁,其国安”等句子,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才能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和国家。

总的来说,读《三字经》让我受益匪浅。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我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得到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希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三字经》能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指引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二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国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小学之源”。通过阅读《三字经》,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智慧。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读《三字经》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三字经》中贯穿着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书中反复强调了孝道、仁义礼智等传统美德,提倡“立身行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身为中国人应该传承和弘扬的宝贵财富。

其次,读《三字经》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涵盖了众多古代文化典故和历史人物,如“黄帝课典、尧舜居尧”等,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些知识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增进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最后,我认为《三字经》不仅是一部传统经典,更是一本教育人的书。书中所包含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对我们的人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通过阅读《三字经》,我深刻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对人生道路的指引,也让我更加珍惜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三字经》,我受益匪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汲取《三字经》中的智慧和启示,让其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引领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愿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璀璨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中华大地上。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三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四

  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歇息。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

  爸爸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 篇五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讲坛的,时间太晚了。因为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我就在网上挑了一期《三字经》解读去看看,这个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也因为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我才真正认识了《三字经》。

  《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称三百千。而三字经用“经”这就体现了三字经的重要性。寥寥1720个字的《三字经》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场、历史人物或血洒疆场,爱国情怀感动一代代炎黄子孙;或助纣为虐,遗臭万年!

  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钱教授讲到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

  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因此我明白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所以《诗经》里面也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三字经》所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

,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对钱教授解读《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人必须经历过勤苦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成功遇到困难我也应该有不怕苦的精神,并把遇到的困难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打磨的过程。

国学经典《三字经》读书笔记【实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