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四合院散文【精彩3篇】

时间:2018-07-09 01:10: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描写四合院散文 篇一

清晨,一缕阳光洒在四合院的青砖墙上,显得格外温暖。院内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家人们忙碌地准备早餐,小孩在院内嬉戏玩耍,一片和谐的景象。

四合院的中心是一口古井,井边的石凳上坐满了一些老人,他们或聊天,或晒太阳,仿佛在讲述着岁月的故事。院内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几只小鸟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似乎也在为这美好的清晨欢呼。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门楼上的对联“风过无痕,月明有影”字迹斑驳,却显得更加沧桑。院内的建筑错落有致,每一个房间都有着不同的用途,有起居室、卧室、厨房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空间。

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家庭的象征。在这里,家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同分享喜怒哀乐。在四合院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亲情和爱意。

夜幕降临,四合院被暖黄的灯光照亮,显得格外宁静祥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院内的小孩已经入睡,偶尔传来一两声鸟叫,点缀着夜晚的宁静。

四合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亲情和爱意。四合院,是家的象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描写四合院散文 篇二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进四合院,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古老的岁月里。

四合院的院落宽敞而开阔,四周是围合的建筑,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院内的建筑大多是青砖灰瓦,朴实无华,却散发着一种古朴的美感。院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在四合院里,家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清晨,家人们在院内忙碌准备早餐,嬉戏玩耍的小孩让整个院落充满了活力。中午,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笑语不断,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夜晚,四合院被暖黄的灯光照亮,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时光。

四合院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家庭的象征。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亲情和爱意。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家的象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愿四合院里的温馨幸福永远延续下去。

描写四合院散文 篇三

描写四合院散文

  四合院是历史遗留的痕迹,是人民聪明才智的表现。关于描写四合院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四合院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四合院的散文:四合院

  四合院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北京的四合院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小四合、中四合、大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五间,三正两耳,东、西厢房各三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五南五北、七南七北,甚至还有九间或者十一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身相连而成。院落极多,有前院与后院,有东院与西院,有正院与偏院,有跨院,书房院与围房院,有马号,还有一进,二进,与三进……等等。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北京的四合院很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就是咱们的首都——北京!这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竹筒的“大住宅 ”,这美丽的“大花园 ”,那就是——北京的四合院!

  描写四合院的散文: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子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因为院子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以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比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是“福寿双全”,在花瓶里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问哦“四季平安”,而嵌在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描写四合院的散文:一座四合院

  小镇北距省城20公里,过去曾是秦陇通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虽然没有中国四大名镇有名,但由于盛产煤炭和制陶业,因而在陇上也是名传遐迩。

  几十年前,小镇上有数十座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这都是当时镇上的一些有钱人家的宅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再加上人为的破坏,镇上绝大多数四合院都已经消失了,尚存的几座也由于几经改建、翻建,都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镇中心的这一座四合院还保留着百年前初建时的原貌。

  让时间回到七十多年前。

  这是这座四合院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布局严谨,结构合理的四合院,坐南向北,占据了小镇正中心的最佳位置。院内房屋全部是当时最时兴的“板装修”,一色的原木装修,光洁照人。正南面是耸立在一米多高台阶上的上堂屋,出檐三间。屋内和台阶都是方形青砖铺地。北面是下堂屋,台阶略低,亦是出檐三间。东边厦房亦是出檐三间,只有西厦房房檐较浅。三面出檐房两米多深的檐下,各有四根柱子矗立在柱顶石上,支撑着屋檐,使房屋显得稳重、大气。上下堂屋中间都是通间四扇门,四扇门上半部是窗棂式,中间均是精美的镂空木雕,分别雕刻着“琴棋书画”和“梅兰菊竹”。四面房屋的窗户都是近一间房大小的棋盘形窗棂。上堂屋是主人的正房,长方形琴桌配以稳重的八仙桌,两边是造型优雅稳重的太师椅。桌上摆着日本自鸣钟,绘有三国人物的大花瓶和景泰蓝茶叶罐,圆形的礼帽盒。通间大炕上有绘着戏剧人物的炕柜,柜上是漆绘大木箱。炕上铺着色泽鲜艳的俄罗斯栽绒毯。墙上挂著名人字画。炕沿边上是一台纯铜方盘火炉。屋门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约两米、宽约一米二的巨匾,蓝底白字,“积厚流光”四个遒劲的大字耀人眼目。东厦房是主人长子夫妇的居室。西厦房是醋房(老主人还兼营自酿的食醋),房内摆满了酿醋用的缸、盂等。酿醋是老主人妻子的任务。她每两月酿一回醋。开始酿醋前,先恭恭敬敬地给“醋娘娘”烧香上供,祈求她保佑酿出上好的醋来。到醋料发酵好,醋从竹子做的龙头中汨汨流出时,满院中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醋香味。下堂屋从中间隔开,前面是铺面,后面是居室兼客厅。铺面位居小镇中心位置,铺面屋檐下蓝布白字的“九如恒”号匾迎风招展。铺内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当时农民用的农具和日常用品。柜台前摆放着两条长木凳,老主人热情的接待着来往的顾客。铺面北面是大门,门上方亦悬有名人题写的“青云得路”匾额一块。

  院内四面房屋,围成一个一百多平米的院落,若加上三面出檐房宽敞的台阶,那整个院落就有近两百平米的空间了。院中间有木制花架,架上摆放着方形、圆形和六边形等各种造型的花盆,各种奇花异卉应季绽放。夏天,四面房屋的大窗户都可以支起来,使得屋子里既透亮又通风。

  进院中西南角门,是一甬道。穿过甬道,上十几级台阶,这里又是一个小院,院中东西两面各建有房屋四间。宋人词曰:“庭院深深深几许”,从临街大门到这处小院,曲曲折折,使人顿生“深几许”之感了。

  这时的四合院主人,经过十数年的打拼,已创下了一份让镇上的人们羡慕的产业,有房产四合院两处(另一处四合院位于文中所记四合院以东五十米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改”中被划归公有),铺面一处,附近有田产数十亩,已是镇上为数不多的小康人家之一。四合院的主人这时正处在春风得意时期,家业如日中天,生意蒸蒸日上,家庭人丁兴旺,正可谓花团锦簇,烈火喷焰。特别是他的长子考上北京大学一事,更成了轰动小镇的一件大事,因为在这之前,小镇上的读书人还从没有过如此的荣耀。当时为了庆贺儿子的高中,老主人在家宴客三天,以招待前来祝贺的四方宾客。地方乡绅五十多人联名请时任省教育厅长的水梓先生题写了两块匾额,这就是悬挂于上堂屋檐下的“积厚流光”和悬挂于大门之上的“青云得路”两块耀眼的匾额。

  自此之后,历史的狂风巨浪就推着这座四合院在浪尖上颠簸,四合院的几代主人们也经历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和磨难。随着老主人的长子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从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终战死沙场之后,老主人想让儿子光宗耀祖的期望一下落空了,极度的悲戚、怅惘、怨恨,笼罩了一家人好长时间。老主人的儿子是因抗日救国而捐躯的,本该得到褒奖,可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此后的许多年里,这件事竟成了压在全家人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这是历史的不公!

描写四合院散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