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泉古镇散记散文 篇一
孝泉古镇,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古镇静谧,古朴的建筑散发着岁月的沧桑,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历史。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
古镇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是古老的青石板路,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路边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门口挂着小红灯笼,门前摆着小木凳,仿佛在等待着客人的光临。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玩、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古镇的古建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斑驳的墙面上爬满了青藤,青瓦上积满了落叶,门楼上挂着风铃,轻轻摇曳着。古亭、古桥、古井,每一处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述说着古镇的故事。
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怀。古镇的居民们悠闲自得,不急不躁,享受着宁静与安逸。他们在古井边洗衣、在古桥上晒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夜幕降临,古镇更显幽静神秘。灯笼摇曳,微风拂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古镇的夜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流连忘返。
孝泉古镇,一个充满韵味的地方,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我会永远怀念这里,怀念这里的静谧与美好。
孝泉古镇散记散文 篇二
孝泉古镇,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古镇虽然历史悠久,但并不因此显得沉闷和陈旧,反而展现出了现代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古镇里的青石板路上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游客们穿梭在街道上,吆喝声、笑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古镇的商铺也是别具特色,各种各样的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古镇里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让游客们感受到了古镇的文化底蕴。
古镇的居民们也是勤劳而热情的。他们在古井边洗衣、在古桥上晒谷,生活充满了乐趣。而每当节日来临,古镇的居民们总是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让整个古镇充满了喜庆与欢乐。
夜幕降临,古镇的灯光亮起,繁华的景象更加迷人。灯笼摇曳,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典雅。游客们在古镇的夜市里品尝美食、购买纪念品,享受着夜晚的乐趣。
孝泉古镇,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我会永远怀念这里,怀念这里的热情与活力。
孝泉古镇散记散文 篇三
孝泉古镇散记散文
这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
我今天才遗憾地知道
安安送米
为落难的母亲
送去口中省下的米粒
只因慈爱的母亲
养育的深情
只因人
还有
人的良心
有人的属性
母亲蒙冤受难
儿当竭力敬孝
端茶送水做饭
寻医问药祈祷
嘘寒问暖服伺
前后左右奔跑
儿子是母亲心中的灵肉
母亲是儿子心中的仙岛
没有灵肉无异行尸走肉
没有仙岛无异苦海飘摇
我真的很遗憾我的无知
在历经了大半个世纪后
才知道有个孩子叫安安
才知道有种爱心叫敬孝
未知道他怎样翻山越岭
未知道他怎样日煎月熬
只知道有条弯弯的孝道
由汉唐明清走到了今朝
走到了无需送米的时代
走到了不再饥寒的年号
我再次注目那个送米的孩子
希望我们的父母一切都安好
或许我们的父母不再愁吃穿
我们也要给他们暖心的怀抱
一一钟明全
读钟明全老师的诗,深有同感,百善孝为先,第一次听到人讲起安安送米这个千年典故的时候,我是汗颜的,也是纠结的。
做为一个新媒体人,拍过俊男美女,赞过好山好水,记录过炊烟袅袅的人间烟火,歌颂过美好的事物,自以为见多识广,却对这个几百公里外的大孝之地发生过的“安安送米”故事闻所未闻。
据史料记载一门三孝,安安送米的故事,在《后汉书列女传》,《东观汉记》,《华阳国志》、《水经注》都有记载,元人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收入《二十四孝》,从东汉一直传颂到现在,历史上汉明帝,明成祖,清代的果亲王,乾隆皇帝这些文治武功的帝王将相,或下诏书,或立牌坊,盛赞其大德至孝,就连一代鸿孺韩愈,苏轼,李调元,谢无量等墨客骚人,也挥毫泼墨,歌颂德孝篇章。
这一次参加德阳举办的2015年版主年会,有幸到孝泉古镇走了一走,看似波澜不惊的行程,内心的.小情绪却如大海的波涛连绵起伏。
人生在世,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自已动心,总会有那么一些事让自动情。
走进姜孝祠的时候,传来幽幽的千古钟声,声音绵绵悠远又似声声召唤。
敲钟的大妈,一脸慈祥的看着前来祭拜的芸芸众声。
她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为年轻人敲响德孝之钟,讲述一门三孝的故事。
大妈的故事很简单,已经习惯了漂泊的我却听得很投入,突然间想到了正在霜风冷兩中劳作的父母,想起了几个月没有回过的老家,心里有些隐隐不安。
勿庸解释什么,至孝亲情实实在在的触及到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东西,家才是温暖的港湾,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幸福的天堂。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行,如今的年轻人又有多少不是四海为家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安安送米的故事。
诗人钟明全在诗里所说,“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我今天才遗憾的知道。”
我欣赏诗人的坦荡,资阳离德阳不远,广安离德阳也不远。
这个故事,我们今天才遗憾的知道。
诗人无声的叹息,也是诗人对过往光的追忆。
百善孝为先,人来人往的三孝园给海内外的游人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一拜一叩三柱香,每一次虔诚,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五千年的文明不可谓不源远流长,德孝文化不可谓不厚重,今天,让我们真正去讲述二十四孝时,又会有几个人知晓?
老实说,我是真的讲不出来。
诗人钟明全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到孝泉镇,第一次听说安安送米的故事,第一次围着孝泉看清楚了自已倒影在泉水里的影子。
德阳的名字源于德政如阳,她的“德”里有着浓郁的德孝文化底蕴。
家合万事兴,大国小家,家与国是不可分割的。
一行人,伫立在孝泉旁,时空是穿越的,也是凝滞的,原本叽叽喳喳的人群,一下子寂然无声,只听到咔嚓咔察的快门声,这是心灵在向三孝致敬,这是灵魂在经受洗礼。
这一刻,钟明全老师是安静的,深邃的眸子淡泊而宁静,也许他想到了年初陪老父亲吃饭时,老爷子抢着付钱的情形,也许他想得还要更多一些。
一位川东的版主带着哭腔告诉我,看到安安送米的故事,心里是慌乱的,好想回家。
是的,我能体会到这样的心情,六七岁的安安能为呆在庵里的母亲送米,而我们又曾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很多时候,一部电话方便了交流,却拉开了距离,回头看看,有多少人一天能陪父母拉上十分钟的家常,又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微信,一个电话忽略了父母的存在?
思绪缱绻,钟声悠扬,一位年轻漂亮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毕恭毕敬的给姜公上香。
她一边教女儿正确的上香姿势,一边温柔的给女儿讲述着什么,女儿听得很认真,脸上洋溢着可爱的笑容。
母女俩讲了些什么呢,沒有人知道,也许是一门三孝,也许是安安送米,也许是孝泉的故事。
一行人陶醉在这幅如醉如痴的画面里,竟然忘了按下快门。
只听到钟诗人淡淡的说了一句“承前启后”。
好一个承前启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