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 篇一
承天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外大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夜幕降临时,承天寺笼罩在一片幽静的氛围中,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古代。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承天寺夜游,感受到了这座古刹的神秘和美丽。
夜晚的承天寺别有一番风味。明暗交替之间,灯光照耀下的寺庙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我随着游客们一同进入寺内,静静地欣赏着古建筑的美丽。高大的殿宇、精美的彩绘、古朴的石碑,每一处都流露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夜晚的静谧中,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诵经声和悄悄话语,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千。
承天寺的夜晚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灯光秀。夜幕降临时,寺庙周围的树木和建筑被点亮,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光影效果。灯光在古建筑上跳跃流动,仿佛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游客的眼前。我沿着小路漫步,感受着灯光带来的神奇和美妙,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
夜游承天寺让我领略了古刹的别样风情,也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中,能够静心感受古刹的古朴和美丽,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再次夜游承天寺,感受更多不一样的美好。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 篇二
承天寺夜游,是一次让人心旷神怡的体验。走入承天寺的夜晚,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古建筑、灯光和宁静共同构成了这里独特的魅力。
夜幕降临时,承天寺的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展现出别样的美丽。庄严肃穆的寺庙、精美的彩绘、静谧的庭院,每一处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氛围。我一边欣赏着古建筑的细节,一边感受着古刹的神秘和庄重,心情不由得变得平和起来。
承天寺的夜晚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亮点,那就是灯光秀。灯光在古建筑上跳跃闪烁,勾勒出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让整个寺庙都变得生机勃勃。我沿着小路漫步,看着灯光在古刹中舞动,感受着这份美妙和神奇,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夜游承天寺不仅让我领略了古建筑的美丽,也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夜晚的承天寺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静谧的避风港,让人们得以放下繁忙的生活,静心感受古刹的悠久和神秘。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机会再次夜游承天寺,感受更多不一样的美好。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 篇三
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翻译,欢迎来参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唐武德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注释
1、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3、欲:想要。
4、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5、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6、行:散步。
7、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8、遂:于是,就。
9、至:到。
10、寻:寻找。
11、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12、寝:睡,卧。
13、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14、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15、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6、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17、交横:交错纵横。
18、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9、也:是。
10、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11、闲:清闲。
12、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13、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写作技巧】
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é)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