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零散记忆散文 篇一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人,她的生活简单而平淡,却也充满了温情和记忆。每当我回到家乡,看到母亲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总是让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母亲的记忆是零散的,却又如此真实和鲜活。她总是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回忆起一些往事,然后笑着跟我讲述。她说起小时候的艰辛和快乐,说起我还是个孩子时的种种趣事,每一个细节都如同重新上演一遍,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母亲的记忆里充满了对家庭的牵挂和对亲人的深情。她会讲述她和父亲一起种田的辛苦,也会讲述她和我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些记忆中,我看到了母亲那份坚强和包容,也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母亲的记忆或许不是那么完整和连贯,但却是那么真实和动人。每一次听她讲述往事,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仿佛这些记忆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
母亲的零散记忆,就像一幅幅散落的画作,每一幅都是生活的缩影,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想,这些记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
母亲的零散记忆散文 篇二
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零散记忆里充满了对家庭的牵挂和对亲人的深情。每当我回忆起母亲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总是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母亲的记忆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些是关于她的成长和奋斗,有些是关于我和家人的点滴。她总是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回忆起一些往事,然后笑着跟我讲述。那些记忆或许不是那么完整和连贯,却是那么真实和动人。
母亲的记忆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如同一幅幅画作,勾勒出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些记忆中,我看到了母亲那份坚强和包容,也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些记忆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让我们感激和珍惜每一个拥有的时刻。
母亲的零散记忆,就像一本书的一页页,记录着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听她讲述往事,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仿佛这些记忆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愿这份真挚的感情,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
母亲的零散记忆散文 篇三
关于母亲的零散记忆散文
从母亲照片上看,我的脸型像极了我的母亲,方形微圆。不同的是,母亲是单眼皮,我是双眼皮。我遗传了父亲的那双眼睛。
母亲在她九岁的那年,就跟父亲定了娃娃亲,媒人是跟父亲同村的母亲的小姨。虽说是定了亲,但两家也不怎么来往,而父亲和母亲也从来没有说过话。这是我从父亲嘴里套出来的秘密。
母亲十七岁那年,终于嫁给了父亲,她已然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那个年代,要把一个姑娘养活到十七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除非他们家非常的富裕。但最重要的是,母亲是她们姊妹几个中最小的那个,外婆因为太喜欢她,因而不舍得她早早嫁人。 偶尔一次,和一个本家叔叔聊起母亲,叔叔说,母亲结婚那天,个子高高的,很端庄,脑后扎了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可好看了,把村里那些年轻媳妇能给羡慕死呢。
母亲姊妹五个,三个姐姐一个弟弟,大姨二姨三姨都活不到三十岁就相继离开了人世,后期就剩下她和舅舅两个人了。因而,母亲对她那几个外甥就格外的照顾,经常给他们送去吃的穿的用的。还常常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这也是后来,表哥表姐们告诉我的。
记事以来,家里就只有最小的两个姐姐和我伴随在母亲左右。到后来就剩我一个人了。哥哥姐姐们几年都难得回家,母亲自然把对他们的爱都加诸在我身上,百般呵护,万般娇宠。八七年我也离开了她,家里就只剩下她和父亲。大哥虽然也在身边,但他毕竟已经跟父母分开过,实际上还是两家人。父亲走了之后,母亲孤苦伶仃,寡居六年之久。那种凄凉的孤独的景象,和别的孤寡老人没什么两样。想起这些,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痛得能滴出血来。
安居在外的哥哥姐姐们几年才能回家一次,我是回家次数最多的,一年也超不过两次。可怜的母亲,身边连个贴己的人都没有,有苦无处诉。幸而还有几个外甥,每到逢年过节,常常带些吃的用的来家看望她老人家。然后再住上一两天,帮她料理一下家务,洗洗衣物。这样的情景,我在家的时候见过好多次,所以回想起来,心里也能安慰些。毕竟还是有好多人在关心着她。一次我问母亲,表哥表姐们为什么对她那么好呢,母亲说:“姨姨怀里闻娘香。”
母亲的性格很温和,从来都不会发什么脾气。可是有一次,她是真的生了气。那天我放学回家,母亲要我去挑水,我死活就是不去。瓮里已经没有一滴水了,母亲等着做饭,一看使不动我,当然急了,拿起个笤帚把,照着屁股就给了我一下。我疼得直流眼泪,却还是站着不动。然而站着不动也就罢了,那嘴里还不知道在嘟嘟囔囔的嚷些什么。所以,又一下,打在了嘴上。现在回想这件事,觉得真是好笑。我怎么就那么懒呢!
在爷爷奶奶和亲戚乡里的眼里,母亲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孝顺媳妇。从来都是把好吃得让给老人,说自己不喜欢,其实她根本就是舍不得。由于奶奶没有女儿,母亲又极乖巧,所以奶奶也非常疼爱她这个儿媳妇,视为贴身小棉袄。她们的感情非常要好。奶奶的年龄只比母亲大了十几岁,出门串亲戚,总是手拉着手,有说有笑,格外怜惜。奶奶去世的那天,母亲哭得很伤心,几乎喘不过气来。
母亲还是个极开朗的人,由于她在我们村里的辈分最大,六七十几岁的人也得叫她一声婶子。村里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跟她开玩笑,逗她开心。虽然
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却不定时的,总有几个串门子的老婆婆小媳妇,母亲就会拿出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招待他们,居然也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她非常喜欢运动,每天都要去村里走走,说是锻炼锻炼身体好。所以,母亲都八十几岁数的人了,身子骨依然硬朗。走到谁家了,遇到饭口,人家就强拉着母亲一起吃点。但母亲是个好强的人,从来不轻易吃别人的东西。
母亲终于走不动了,最后也就很少再出门了,村里的'那些老婆婆小媳妇们,就会把一些吃的用的调和之类的小东西送到家里。西红柿辣子下来了,有人就做了柿子酱辣子酱送给她。我每次回家,都会看到那些被母亲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瓶瓶罐罐,装得满满的,五颜六色。心里为母亲很是高兴。母亲偶尔有个病痛什么的,也常常会有人拿些好吃的饼干,鸡蛋之类的去看望她,陪她拉话。这一点,又让我对她非常之敬佩,同时也生出些许的欣慰。说明母亲在村里的人缘真的是太好了。
让我始终不能够释怀的是,老年的母亲竟没有得过什么病痛,因而,我也没什么机会好好伺候过她老人家。真正等到她得了病,需要人伺候的时候,我却躺进了医院。最重要的是,我也不知道她有了病,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所以信息根本不流通。虽然就那么十几天,但不难想象,那时那刻的母亲,该有多么的期盼,她的那些小棉袄们能够伺候伺候她呀,那怕就一天!
陕北有一句土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来自己去”。两千零一年,都临近过年了,母亲愣是没有迈得过去,病了十多天之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孤零零地走了。
母亲享年八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