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蕙织锦秦州城散文 篇一
苏蕙,是一位年轻的织锦艺人,她来自遥远的南方,在秦州城定居已有数月。她以织锦为生,每天细心地编织着五彩缤纷的丝线,将自己心中的美好和梦想渗透其中。
秦州城,是一座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城市,古老的城墙围绕着整个城市,历经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苏蕙喜欢在城墙上漫步,感受着历史的沉淀和时光的流逝。她常常会在城墙上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下来织锦。她的手指灵巧而熟练,一根根丝线在她的手中舞动,交织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苏蕙的织锦技艺在秦州城中也逐渐有了名声,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拥有一件她亲手编织的锦缎。苏蕙从不辜负每一个委托她的人,她用心织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她的热情和执着。
在秦州城的日子里,苏蕙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是文人墨客,有的是手艺精湛的工匠,有的是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交流切磋,共同探讨着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苏蕙从他们身上汲取着灵感和力量,让自己的织锦作品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秦州城的春天来临时,苏蕙的织锦作品也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她用春天的阳光和风景作为灵感,编织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图案,让人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她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她也因此收获了更多的赞誉和认可。
苏蕙织锦秦州城散文 篇二
秦州城,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这里有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苏蕙来到这里,就好像是一个倩女下凡,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苏蕙织锦的手艺,源自于她的内心深处。她用心织锦,用情编织,每一根丝线都承载着她的梦想和希望。在秦州城的黄昏时分,当夕阳余晖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苏蕙就会坐在城墙上,织锦。她的身影犹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吸引着无数路人驻足观望。
苏蕙的织锦作品,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一段段故事的延续。她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编织出的锦缎,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拥有一件苏蕙的作品,让她们的生活也充满色彩和温暖。
在秦州城的夜晚,苏蕙的织锦作品更加精彩绝伦。她选择在夜色中织锦,用星星的光芒和月亮的辉煌作为灵感,编织出一幅幅神秘而迷人的图案。这些作品散发着一种神秘的魅力,让人无法自拔。
苏蕙的织锦作品,成为了秦州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赏。她的名声也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这座城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苏蕙织锦,如同一首动人的诗歌,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苏蕙织锦秦州城散文 篇三
苏蕙织锦秦州城散文
初识苏蕙,还是初中时候。一天,喜欢写毛笔字的父亲让我看一幅他的字画,有两层意思,一是想引导我学写毛笔字;二是想让我看看这幅字画的内容和奇特的布局。我走近一看,核桃大小的楷书笔画漂亮,结构端正。但一个个字放置得颠来倒去,我难以畅读。这时,父亲告诉我,这是天水女诗人苏蕙的回文诗。要从第一行中间的“夫”字起头,然后斜着勾连读下去,最后回到“夫妻”的“妻”字。父亲引导着读了一遍,还记得前面两句是:“夫妇恩深究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最初对这诗懵懵懂懂,但感觉很美。听父亲讲了苏蕙在天水城织锦回文诗的故事以后,就暗想:长大以后一定要找一找这位美丽多情而又能诗能织的苏蕙,至少也要找到当年的织锦巷、织锦台看看。
可后来,由于生计之艰难,此事一搁置便将近30年。尽管一直在搁置,但其分量却越来越重,以致我有空就回味那首回文诗,有空就翻翻史料,寻找踪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不同时段,不同的资料中都见到了“苏蕙”和她的“织锦回文诗图”,我这才知道,当年父亲展示给我的只是一点点毛皮。
《[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卷二故迹:“窦滔故里,在州西郭,有织锦台。”《[民国]天水县志》卷一古迹:“在县城西关二郎巷,传为晋安南将军窦滔妻苏若兰织回文锦之处。”我在近年编纂的《天水通史》卷二里也找见了“苏蕙”,在王耀编著的《天水人文》中也找见了“苏蕙”。随着查找资料的深入,我也知道了《晋书》里有这样记载的:“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滔为秦州刺史,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后来,我也知道了苏蕙及《织锦回文图诗》问世以来,就被研究不断,而且有包括“晋书说“和“武后记说”好几种说法;我更知道了聪慧超天,不可一世的武后对小女人苏蕙及其《织锦回文图诗》情有独钟,以至于为其作序并赞曰“才情之妙,超古迈今”,也知道了,《苏蕙织锦回文诗图》自“武后记”便开始称作《璇玑图诗》。也是更后来,当我看着自己破读的近二百首《璇玑图诗》沾沾自喜时,从资料得知:古人已破读《璇玑图诗》达到七千多首,今人利用电脑技术已破读《璇玑图诗》十万多首;再后来,我才知道,自《璇玑图诗》问世,也就是苏蕙和窦滔的故事传开以后,历代文人墨客、迁客政要因苏蕙或其回文诗而写的诗也多如满天的星星。
真是“一念起,万水千山”,一个小小夙愿竟然让我跳进了诗海。我怀着爱情般的念想,对苏蕙齐人及织锦回文诗的原始起因开始追寻。资料《前秦女诗人苏蕙研究》显示:“二郎巷今改名育生巷。此巷临西关大街处原有门楼,正面悬‘古织锦台‘匾额,楼后悬’晋窦滔里’匾额,当系明时遗物。解放初期,驻军拆楼,两匾遂不知去向。织锦台在育生巷中务农巷内,当地居民把整个务农巷唤作织锦台的。”
上午得知确切地址,下午我便急切切赶到了位于天水市解放路的育生巷,进了育生巷不看酒旗飘扬,不闻随风肉香;进巷子不多时便把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宅以为就是,心里既欣慰又怀疑:即便是明清的修复仿制,也已经几百年了,保存如此完好?我欣欣然走进深宅庭院,曲径通幽,垂花门内廊院古朴,各屋雕镂刻花,古色古香。听见屋内人声笑语连天,一打听此院落已是秦城区文化馆的办公处。再直角转弯,不经意间,两三人才能合抱的标注150年的古银杏参天大树逼在眼前。我此时就想:肯定走错了!正疑惑间,一年轻人手拿一把二胡琴走出屋外,一问才知:此处是张家大院。再问获知:苏蕙故里、织锦台遗址在往南一里处的务农巷内。按照年轻人指点,出门继续南行,果然行走不远就看见了“务农巷”。
务农巷屋檩残败,门壁倾颓。那门楼,那房子看起来依然高大宽敞,但泥皮剥落,房基销蚀严重。巷道内洁净齐整,各色人群进进出出。我贪婪地摄取镜头,并不和擦肩而过的居民上前搭话。一直向前走,拐个弯,再拐个弯,似乎还能拐无数个弯,这样的直角拐弯似乎把我带进了璇玑图。忽然想:务农巷是个永远走不完,读不完的艺术杰作?我似乎看到明月下、深巷里,苏蕙曾经踌躇的背影。我是踏着她的脚印在重温她的悲苦吗?跨过一道残旧的门槛,门里触目惊心的是一檩被野火饕餮过的残余。梁柱的大半没了,焦黑如旷野枯骨的檐板在寒风里颤抖。听说,织锦台就在此处。不远处还有一口被盖严的深井,我真想揭过井盖看看,井水中还有没有苏蕙的影像;也真想舀一瓢水一饮而尽,连同苏蕙思念丈夫的泪水和思绪一饮而尽。但我知道,这只是奢望,是永远都难以达成的梦想,因为曾经满溢而溅湿苏蕙罗裙的井水已被岁月熬干了。它就像红楼里美丽而又深藏惑乱的风月宝鉴,那人面桃花,绿裙映日的正面已被苏蕙的相思泪浸蚀,已被敦煌无情的风沙填满;现在只剩下惶惑颓唐的背面了。
想到这,我快速移步至临街的庭院,据说,那正是苏惠曾经住过的院落。迎面高大的古屋基本完好,两边的厢房被新主人搭建的棚户挨挤着,像一位古旧的老人被新潮而不搭调的小孙子们缠绕周身。北屋廊下有几位妇女在边做活计便说话,看见我们停下活计问:“你们是来参观的?”
我赶紧上前答话:“听说这里是窦滔故里,据说有织锦台,前来看看。”
“哦,听政府的人说,这里就是苏蕙故里,那边还有政府所立的‘保护院落’的牌子呢。这位大娘这里住了一辈子了,她常常讲苏蕙的故事给我们听。老人做针线的手艺可好了,我们都叫她‘苏娘娘’。哦,对了,还有这位呢,她可真是当代苏蕙了。你看她还在绣回文诗呢!”听快嘴的年轻女人这样说,一老一少两个妇女都难为情地用胳膊肘捣她,让她别说了。
听她这样说,我凑近一看,暗吃了一惊:低头做活的女人正在绣十字绣,内容正是我小时候见到的“夫妇恩深久别离……”她正专心做活,我没打断她,抬起头礼貌地跟年长者搭话:“大娘,你好。我们是来采访的。把你知道的故事讲我们听吧!”
见我恳求,老人长长舒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湛蓝而旷远的天空。我用恳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微暖的冬阳照得老人脸上的皱纹舒展了许多。
“唉!年深日久了,可那故事在我心里还很清晰。我听婆家奶奶讲,住这里已经好几代人了。或许就因为住在这里,世世代代都在传讲苏蕙的`故事。我给邻居、房客、游客、采访的人讲过的就是奶奶讲给我的。
“苏蕙很聪慧,她娘家在陕西武功,嫁给了扶风人窦滔为妻。窦家是当地大族,起初人们都很羡慕苏蕙嫁了好男人,嫁了好家庭。婚后不久,苏蕙就跟随做官的丈夫来到了天水。当时,天水叫秦州,苏蕙丈夫就是秦州刺史。到秦州了不长时间,窦滔就犯了事,被秦王苻坚一贬就贬了沙州(当时也叫流沙,即是今天的敦煌)。窦滔走了,苏蕙留了下来照顾公婆。哪曾想,那窦滔离别时牵衣不舍,而一到沙州就看上了专会歌舞的赵氏女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苏蕙就知道了。苏蕙是聪慧的女人,想通过捎信,冬天寄寒衣,夏天送单衣来挽回浪子之心。可一切都无济于事。苏蕙流干了眼泪,望穿了秋水,可就是听不到丈夫回转的消息。诶!世间监牢可坐,可情网难以看破。可怜苏蕙‘千里驰情,十年誓志’写下了数不清的相思诗。春风秋月,苏蕙织机声不断,情思越织越漫长;夏雨冬雪,若兰墨池水干了又满,心诗越写越写不完。时光荏苒,情志不移,苏蕙人在织机上,心驰沙洲道。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如果把思念丈夫的诗,织在锦上,绣在帕上,然后托家佣连同衣食一同捎去,也许能让夫君回心转意。想到不如做到,苏蕙夜以继日,七七四十九天,她终于完成第一块锦帕。婆婆和四邻婆姨们一看,顿时傻了眼。先看那五彩丝线,那工整手法,那柔软细腻的触感,再一细读那明白如话又情韵缱绻的诗,女人们都感动得哭了。于是,全城女人都仿做起来,不几天,苏蕙的诗锦帕子飘满了秦州城。
“这时正是阳春三月三,秦王苻坚来秦州访问故乡,就收到不少这样的诗锦帕子。他感到非常惊奇,就传旨让苏蕙亲手做给
他看。苏蕙哪敢怠慢,赶紧连夜又做了起来。诗锦帕送到秦王面前时,秦王轻轻抚摸着,细细品读着,慢慢地一滴滴眼泪掉在了帕子上,秦王这才明白,当初是错贬了窦滔,因而苦坏了苏蕙。于是赶紧下令赦免窦滔,让其回家与结发妻子团聚。文书到达沙州时,窦滔正临窗掉泪。前几天他也收到了苏蕙的织锦回文诗帕,他看那质地,是妻子常给自己做衣服的上等丝锦,柔软贴心;看那色彩,是妻子平常的和颜悦色,还有荷叶状的绿罗裙和碎步摇摇的锦缎鞋,还有她苗条腰间的丝帕;再细读那想念的诗,情切切,意绵绵;思念长,两情伤。正当窦滔翻江倒海,痛悔难当时,一声“圣旨到”惊破了五脏六腑。接完圣旨,窦滔赶紧安置了赵氏阳台,转回秦州……”不知大娘这故事讲述了多少遍,竟然如此顺口,如此有文采。她话音未落,身旁那快嘴的小媳妇插话道:“大妈,你这故事要是讲给小娟的男人,他肯定也会感动的。你说,是吧,娟?”快嘴媳妇说着又用手摇动正在做绣活的女人。
那女人没有啃声,只抬了一下头。就是这一抬头,我看见了她脸上湿润的泪痕。讲故事的大娘见那小媳妇情绪不佳,就劝慰她说:“娟儿,你不要哭,好好在家看孩子上学,你的这活做成后装裱起来挂在你家卧室床头的墙上。你男人是聪明人,不然他怎么会把生意做那么大呢!等他过年回家来一看,他会明白你的心。你放心吧!”叫小娟的女人听大妈如此说,轻轻叹了口气,脸色好转了些许。
天色不早,我没等小娟的心情真正好起来,就告别了。临走,大妈说:“前面是区文化馆,你可以去那里看看。
我想也是,去文化馆看看吧。走进“张家大院”(秦城区文化馆的办公处)就听见热闹的说话声,原来他们在为春节晚会准备节目。拉二胡的年轻人问我是否找资料,我说是。他说:“不巧,王老师今天不在。要是在,他可是苏蕙‘通’,他那里不仅有资料,还有历代诗人为苏蕙和《璇玑图》写的好多诗。哦,前一段我看着好,还抄写了一些呢。我找给你看看。”说着便翻抽屉找开了。
一个精致的硬皮笔记本,扉页首行工整的钢笔字:“历代诗咏苏蕙诗词曲赋”。我细细翻了翻,也顺便记了几首:
“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有英灵苏蕙手,只无悔过窦连波。——宋?黄庭坚
君不见秦州城中双蒂花,春风吹散著流沙。流沙千营复万转,织入彩机歌不断。歌不断,可奈何,人生富贵忧患多。不如穷山馌田妇,,白头不识迁移苦。——宋?戴表元
八寸纵横五色新,古来才女更无伦。连波悔过寻常事,千载灵心尚感人。——清?吴玉麟
心里装满诗意走出育生巷,已是万家灯火。
前不久,我有幸加入了天水苏蕙研究会。在第二次会上,会长庞瑞林老师特意制作一幅扩展至一米半的《璇玑图诗》,并做了图框,悬列在会场前桌上。庞老师为研究会期刊《织锦台》分配办刊任务,并做了重要讲话。苏蕙及《璇玑图》研究者武将老师对着巨型《璇玑图诗》为大家解说,并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大家在上,专家在列,我深深感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苏蕙及其《璇玑图诗》将永远与天水人,永远与天水城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