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散文
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处于西北、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中,四周为雪山环抱,海拔约2500米,面积23835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草原,仅次于内蒙古额尔多斯草原。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那里不但有雪山环抱下的世外桃源,有“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
一、近距离观察巩乃斯的马
2017年7月20日,新疆之旅第九天,游览巴音布鲁克草原。
从那拉提到巴音布鲁克,山路弯曲盘旋,景色优美,草原树林、河流山峰,成群的牛羊马,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山坡上、草地上。所以有人说,在新疆旅游,最美的风景都在路上,此言确实不虚。
在盘旋的山路上,遇到了新疆之旅的第一次堵车,也是唯一的一次堵车。
不知道什么原因,前面的车子排起了长龙,一眼望不到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行。我们干脆下车,跑到路边的草坡上休息。绿草如茵,有五六匹马儿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应该是巩乃斯马吧,我心里窃喜。昨天在那拉提,那些宝马还被围在木栅栏里,不能近距离观看,而今天堵车,也许真是天赐良机,给我一个近距离观察这赫赫有名的汗血宝马的大好机会。
一开始,还不敢太靠近,生怕马儿受惊,只是远远地观察。渐渐地,我发现马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照旧吃自己的草,于是就慢慢靠近,马儿依然低头吃着草,仿佛陌生人的到来和自己没有关系,悠然自在。我就再走近一点点,近距离观察。
起先,我喜欢一匹枣红色的大马,它的嘴巴、鼻子、长长的鬃毛、尾巴和蹄子都是黑色的,枣红色的皮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犹如锦缎一样的光滑,膘肥体壮,身子的每个部分都匀称得当,每一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看着它,就觉得柔和优雅、稳重健美。在它的旁边,有一匹小马驹,连马笼头都没有,也是枣红色的,但比大枣红马的颜色淡一点点,只有嘴巴鼻子、短短的鬃毛尾巴和脚踝处的毛都是乳白色的,蹄子是灰黑色。而马驹吃草就不是那么专心,总是抬头左顾右盼,好像贪玩的小孩子。我想,这个马驹也许是那匹大枣红马的孩子吧。
后来,我发现有一匹黑色的马也很漂亮。这是一匹毛色纯黑的骏马,比刚才那匹马体型高大一些,瘦一点点,但浑身上下却流泻着力量与威严,虽然它的神态很自然,我总感觉不能像走近那匹枣红马那样去接近它。马儿偶尔抬头晃一下,又低下头,专心致志地吃着草。这几匹马都不怕人,即使走到它的身边,它也照样淡定自然,仿佛只有它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孙犁的《黄鹂——病期琐事》中写道:“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按照作者的说法,骏马只有在草原上驰骋,才是骏马最有风采最美的极致。但是,我更喜欢观看这些在草原上悠闲自在的骏马,我认为这才是马儿享受的生活的美好时刻,这才是它们为奔跑而积蓄力量的时候!
二、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大天鹅
巴音布鲁克游客中心,是我们这次旅游所去过的景区里安检最严格的一个。在这里,安检除了常规的扫描仪指纹扫描之外,还多了一项虹膜扫描的身份识别检查,所以过安检要排好长的队。通过安检之后,还要排队等景区大巴车。
坐在车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绿色,无边无际的花儿。车子慢慢地上坡,但坡度非常平缓,视线开阔。所以,印象中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就是广袤无边。
大巴车停下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天鹅湖。
湖面不是特别大,湖水清澈见底。只是到天鹅湖的时候天气转阴,还好我们来景区之前就知道草原气温较低,带了厚外套。起初看到几只浅麻灰色的雁鸥在水里嬉戏,觉得很好玩,观赏了一会儿。
后来我们绕湖行走,在木栈道的扶手上,近距离看到了一只洁白的沙鸥,它从空中盘旋而下,落在扶手上,随后又拍了拍翅膀,飞走了。第一次看到沙鸥,才知道它是如此漂亮,如此优雅,如此高贵,难怪古人在诗中经常用沙鸥比喻自己。
走到湖的对面,终于看到了大天鹅。
从前,在东莞水濂山的天池和可园的池塘里见过黑天鹅,而白天鹅则是第一次看到。
巴音布鲁克的野天鹅,体型很大,羽毛洁白如雪,只有鼻子是鹅黄色,嘴巴黑色的,眼睛又圆又小又黑又亮,看它的表情,觉得非常温柔漂亮;修长的脖子非常灵活,不时地将头伸到水里;胸部挺得高高的,似乎非常骄傲,看起来觉得优雅极了。湖水清澈,能看到天鹅脚蹼划动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大天鹅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夫妻恩爱,不离不弃,和睦相处。其实,天鹅多数是一夫一妻制,相伴终生,真是令人羡慕不已!
和东莞的黑天鹅一样,它们一点都不怕人,可以近距离地仔细地观看。只是东莞的黑天鹅跑到人的跟前,目的是讨要吃的;而这里的白天鹅却高贵而优雅,它们要自食其力。只见白天鹅不断把头伸到水里,看样子是抓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吃。很多游客围在岸边,吵吵闹闹,拿着手机、扛着照相机录相机拍照、录相,还有一些游客看到大天鹅,惊喜地大喊大叫,而那些大白天鹅却仍然我行我素,对于游客好奇热闹,好像视而不见,依然淡定自若。
照片拍了不少,虽然天鹅非常好看,但湖边的蚊子也很多,不小心就会被蚊子咬,看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去九曲十八弯。
三、天都河的九曲十八弯
巴音布鲁克面积确实很大,从景区游客中心坐上车,一直到大巴车停的第二个地方,车程大约一个半小时。下了大巴车,距离九曲十八弯的观景台还有一段距离,有小电屏车可以坐,但我们决定自己走上去。
来巴音布鲁克之前,在微信群里已经看到马总发的带游客到这里的照片,发现他们都用纱巾或者专门防晒的布面罩蒙着脸,说是蚊子很多。所以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带了纱巾、手套、帽子、墨镜,喷了防蚊水。可是开始上山时才发现,这里的蚊子与众不同,是绿色的,真是第一次见到。如果只看颜色,蚊子的样子倒是好看,也许在我的印象中,蚊子都是黑黑的、脏脏的,样子丑陋,凶巴巴的。其次,这里的蚊子个头大而且数量极多。大有梁实秋在《雅舍》中描写的蚊子之势:
“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
一边走路,一边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蚊子,乱飞乱撞,磕头碰脑到处都是的。我一边走路,一边拍打着蚊子,到底打死了多少只也不清楚,只知道每次伸手拍打,总会打死两三只。如此严加防范,我的额头上还是给蚊子咬了一下,那个超级大包,奇痒无比,一直到从新疆回来之后,过了十来天才消散了。我想,这是我见过最毒的蚊子了。感谢马总,及时提醒我们防蚊,否则,来一趟草原,还不知道会被咬成什么样子呢!
登上巴西里克山顶的观景台,看到了古老的开都河,它似乎从遥远的天边缓缓漂来,流经巴西里克
山的脚下,在这里,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不急着往前走了,而是在绿草如茵的繁花似锦的美丽草原上贪玩起来了,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绕来绕去;又像是仙女手中舞动的一条宽宽素雅的绸缎,此刻不见仙女,只看到绸缎飞舞,蜿蜒曲折,穿梭在辽阔的草原上,然后才流向遥远的天边。在开都河的九曲十八弯的中间,有一个“心”形的河心洲,也叫同心湖,情侣们喜欢在那里拍照,也许他们认为这意味着彼此同心,心心相知,希望有美满幸福的爱情。
天一直阴阴沉沉的,西边的天空是蓝灰色,一点点太阳的影子都没有,绿色草地也有点灰暗,河水也是沙土色,只是水面泛着淡淡的蓝灰色的青光。我想,九个太阳的奇异景象肯定是看不到了。游客很多,但是大多数和我们差不多,情绪没有那么高涨,三三两两地到处走走,看一看,有的在聊天,有的看景观,还有更多人在低头看手机。也有人在拍照,但拍不到满意的效果,拍几张也就没有兴趣了。况且拍照时还得拿下手套,一不小心又给蚊子咬的满手是包,就少拍两张甚至干脆不拍了。还有一些拿着单反相机撑着三角架专业拍照的,他们也是百无聊赖,东张西望,抬头望着天,低头望着河面,都没有了往常面对美景时那种全身心地投入的样子。
为什么会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奇特景观呢?由于开都河上游地势平坦,坡度较小,形成了开阔的河谷,河道蜿蜒,犹如走笔龙蛇。正是开都河的九曲十八弯,才造就了巴音布鲁克草原的丰美富饶,也孕育了这一块新疆面积最大的湿地,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美好的馈赠!
其实,在家喻户晓八七版的《西游记》中,大家就目睹过它的风采,只是电视剧中它不叫“开都河”,而是被称为“通天河”。
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的伊连哈比尔尕山,流经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最终汇入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全长近600公里,水量丰沛,是新疆一条重要的内陆大河。
四、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文化
虽然没有看到神奇的九个太阳,但这天晚上住宿的地方还是很有特色的,因为马总给我们安排的住处在新疆和静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住蒙古包。
当然,这里的蒙古包不再是牧民那种简陋的蒙古包了,而是现代化的设计师根据蒙古包的样子设计的现代化酒店,一个蒙古包,有三间住房,有客厅、现代化的洗手间,只是房间小一点。蒙古包里还有最具特色的蒙古族饰品、蒙古摆设、蒙古皮画、蒙古服饰等,还有WIFI可以上网。但有一点,就是酒店里有一种浓浓的腥膻的味道。那天晚上从巴音布鲁克草原上下来,已经十一二点了,筋疲力尽,虽然那种腥膻的味道很浓,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在车上聊天,说昨晚房间里那种腥膻味道很大,但大家都说睡的很香很沉,我们还开玩笑说,看来现在也慢慢喜欢上那种腥膻的味道了。
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温差很大。夜晚非常寒冷,从大巴车上下来走回酒店的路上,寒风刺骨,冻的人瑟瑟发抖。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却是艳阳高照,清凉舒适。
早上习惯了早起,我们在园子里到处看看,发现园子中心有一个更大的蒙古包,应该是土尔扈特大营多功能会议室,可容纳一两百人开会,配备了专业的灯光和先进的视频系统,适合各种商务会议等活动。
大蒙古包前面,是一个大型雕塑,是首领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形象。渥巴锡是雕像的主角,戴着头盔,面向东方,骑在马上,右手伸向前高高地擎着,左手牵着马缰绳,身上的斗篷随风飘起。而座下的骏马,前蹄腾空,几乎是直立的样子,朝阳洒在雕像上,发出金色的光芒,人物造型英姿勃勃,勇敢无畏。在渥巴锡的身前身边身后,有各种人物的雕像:站着半蹲着拿着不同武器的士兵、旁边有骑马的部下,后面跟随着的旗手、护卫等,整个雕像惟妙惟肖,富有表现力。雕像下方的底座上,有两个闪着金光的大字:魂归。
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有民族特色的奶酒天锅、随风飘扬的蓝白旗帜,有庄严肃穆的祭祀台,还有造型独特的蒙古族十二生肖柱子;有浓郁民族特点的迎宾仪仗队,还有栩栩如生成群的牛羊等雕塑,更为特别的是这里有独一无二的黑头羊,还有牦牛(以前我以为只有西藏才有牦牛);有装饰华美的皇家马车,还有设计巧妙的马头琴灯等。所有的景观,在朝阳的照耀下,配上蓝天白云,鲜艳夺目,雄伟壮观。眺望巴音布鲁克草原,绿草如茵,远山如黛,一望无际。漫步园中,追寻纯净自然之美,体验土尔扈特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感悟良多。
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还有大型演出,有特色旅游产品购特中心,这里有文化书籍、民俗工艺品、特色小吃、本地土特产等,体现了一种浓缩了草原民族文化、东归文化。
土尔扈特,这个名字,这个了不起的民族,其实早已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在我上初二时,历史课本上有这样的记载:“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了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人,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正是一位倜傥非常之人,在人类社会的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之时,他率领土尔扈特人民武装起义进行反抗;当沙俄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仗,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很大之时,为了民族的存亡,他召集部下开了一次绝密会议,制定了向东返回故土的计划;当部族里有许多人留恋生活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家园之时,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在历时将近半年,行程上万里的东归途中,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部歼灭,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面对严寒和瘟疫的袭击,面对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最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人终于实现了东归愿望!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是值得人们歌颂,值得人们纪念,在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人谱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迁徙的英雄史诗,也把爱国的情怀扎根在每个土尔扈特后代心中。
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特命在普陀宗乘庙前,竖立《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以此歌颂清廷的政绩。此外在和静镇街心公园,还有土尔扈特蒙古与渥巴锡民族英雄纪念碑。
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正如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所说的:“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事情虽然过去了两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人们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
而今天,我行走在土尔扈特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心里充满了自豪,充满了感动:感动他们一心向着祖国,感动他们迁徙的壮举,感动清政府对他们的热情接待和妥善安置。土尔扈特人的东归文化,再一次证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