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一
在云南大理,有一座高耸入云的苍山,山脚下有一片碧波荡漾的洱海,这就是著名的苍山洱海景区。我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仙境般的美丽景色让我心旷神怡。
清晨,我登上苍山,脚踏青石阶,一步一景。山风拂面,清新宜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味。远处的山川起伏,近处的树木苍翠欲滴,仿佛一幅幅山水画展现在我眼前。不时有游人经过,或是匆匆赶路,或是悠然漫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仿佛这里的美景能够治愈一切烦恼。
午后,我来到洱海边,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湖边的苍山和蓝天白云。渔船在湖面上轻轻摇晃,渔夫们忙碌着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湖边的小店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我也淘了一些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夕阳西下时,湖面泛起一片金色光芒,如诗如画,让人沉醉其中。
夜晚,我登上苍山顶,远眺洱海,夜色笼罩下的景色更显神秘而美丽。星空璀璨,湖面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声鸟鸣传来,仿佛在述说这片土地的故事。我闭上眼睛,深呼吸着清新的山间空气,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美丽。
苍山洱海,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的乐园。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也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静。愿这片土地永远保持如此纯净与美丽,愿我们永远珍惜与守护这份宝贵的礼物。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在云南大理苍山脚下的洱海畔,有一片神秘的滇中地区,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人心驰神往。我踏上了这片土地,开始了我的滇中纪行。
清晨,我来到滇中的一个古村落,这里古朴典雅,仿佛时光倒流。古老的建筑,石板小巷,炊烟袅袅,村民们悠闲自在地生活着。我走在村落里,感受着这里的岁月沉淀,每一个石头,每一片瓦片都在述说着这里的历史。
午后,我来到滇中的一处茶园,这里的茶叶闻名遐迩,清香扑鼻。茶农们正在采摘茶叶,他们的手法娴熟,仿佛在弹奏一曲优美的乐曲。我也加入到采茶的行列中,体验着这份劳动的乐趣。茶园中的茶树苍翠欲滴,微风轻拂,让人心旷神怡。
夜晚,我来到滇中的一个寺庙,这里古朴肃穆,香火缭绕。我在寺庙中闭目静坐,感受着内心的宁静与平静。寺庙中的僧侣们诵经念佛,钟声悠扬,仿佛在引领我走向心灵的彼岸。我默默祈祷着,祈求一切平安与幸福。
滇中的旅途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人文的魅力,这片土地充满着神奇与魅力,让人无法忘怀。我带着满满的美好回忆,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畏,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愿这片土地永远保持如此的宁静与美丽,愿我们永远珍惜与守护这份宝贵的礼物。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三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大理四景,如雷贯耳。
想象中,“下关风”该是在春天里为最佳,其状况可能是异常别致的风便风情万种地吹来了,使人不得不在吹来前就好生期待。致于怎么个“别致”跟“风情万种”,大约只有到了大理才会知道,属不可言传那种。“上关花”则要武断地以为那是夏天中的美事,但到底如何美法,却又是着实不知,是满山、满岭、满大衔、满小巷、家家户户都是花?致于“苍山雪,洱海月”当然得是在冬天和秋天里才会有的故事。杜甫说“窗含西岭千秋雪”,是的,我要坚定地以为,“苍山雪”该是在大理古城的或轩窗或回廊或东门西街或北集南市中,于侧头抬眼处便可看见的美妙。而“洱海月”是实在不必赘言,当然是桂香满天、藕荷遍池之时,邀一位知己,驾一叶扁舟,或卿卿我我,或寥落惆怅,抑或壮怀激烈,荡进洱海,于清波细浪的拍打声中,漫饮那壶中佳酿,静待那皓月当空。
此次滇中之行虽车船劳顿,但到达昆明时,并未觅店打尖,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奔向大理古城。
当大巴车到达大理下关,拖着行李甫一出站,正张望着感觉这处的“风”到底能是怎样个“风”时,一个当地小伙就凑上来征询是否要去上关古城。见说是,便热情地帮我把行李往他车里塞,说是顺道,车费随便赏,不然空车也要跑。上他车前,我还惦着这下关的“风”,一直踟蹰着不上车,还是想着要再感觉下这下关的“风”,却到底也未觉出怎么样来,便忍不住问那正诧异地看着我想紧着开车走人的小伙:“这下关的风是怎么个风?”
他先是愣了下,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就回道:“就是风大。”
原来只“就是风大”。这简单得使我有点失望,感觉该再复杂点才对。但想来人家是本地人,该不会错的。况且,从昆明来大理的路上,确见过那道道的山岭上立着不少白色的风电,巨大的叶片在风中转动,可见,这“就是风大”的解说,也只好于心下默默承认了,然而在心里,却有种“花瓶”被打碎的感觉。
车行时,又问那小伙“花”的事。本以为应是茶花:“抓破美人脸”与“十八学士”啥的。不料那小伙却说是“朝珠花”,并说此花每月开一朵,一年十二支,花大如莲,花香很好。本还想问是不是满山、满岭、家家户户全是这花之类的“闲话”,无奈那小伙好像只对我们住店有兴趣,总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住在他家,若住,出游时可以车接车送。闻此心想:这小伙,此刻只有住店一事,其它皆无心情。本来,除这“风花雪月”外,原本还关心苍山跟洱海,还想趁行车路上左右无事问上一问,现在觉得还是不问的好。况且,一句“就是风大”,已经打碎了我对“风”的美好感受,若继续再问,这大理指不定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人啊,都只愿听好的,哪怕胡说八道,比如此刻的我。
不问还是对的。因我对苍山确是有过一番想象,那苍山:远看时,群峰巍峨,连绵曲伏,着青含黛地苍茫而去。走进去,林木葱郁,峡谷幽深,绝壁眩目,涧水跌荡而来。其中有一条山路,一条弯转曲折仅容马帮才可通过的山路。这山路,时而穿行在密林缝隙,湿漉漉的技蔓在阴雨里打湿行路者的衣裳;时而悬在深不见底的峡谷绝壁,山风猎猎劲吹,又吹干湿了的衣衫;时而通向或风雪漫天或鸟语蝉鸣的大山垭口,继续奔向另一架山岭而去,奔去时,伴着马铃声脆,马蹄声碎……是的,这是一条茶马古道,它古老又悠长,它美丽更艰辛。它北上黔、川、康、藏,南下滇、老、缅、泰。在这条路上,它承载了多少人的生计?穿插了多少人的梦想?又发生了多少说不清也道不白的故事?而它,就掩隐、穿行在这茫茫苍山之中。
此刻,这条茶马古道,离我是这样近,近得仿佛已经听到了那马铃声脆与马蹄声碎的回响,并且,回响中,已经不尽是马铃与马蹄响声,更多的却是一种意境,一种清幽跟玄远的意境。
登临苍山时,走的当然是一条茶马古道。因为上山的每一条路,都是当年马帮踏出来的,而且,是骑着马上去。我知道,我这样的上山其实是在作戏,状况宛如神游侠侣抑或大将军出征:“苍啷啷,拔出宝剑;哗啦啦,马踏连营。”实际上,除了省些脚力,并没有多少大将军或大侠的意味,因为马主人一直在前牵马而行,还时常将伸出路旁的枝杈折断,并不停地提醒骑稳和低头,小心别被树杈扎脸。那马主人近七十了,瘦瘦的脸上满是热情,这使我心里有些不适,觉得他这大岁数,反为我牵马,心里总有些别扭,虽然付了钱。骑在马上,看他殷勤牵马,就会以为自己既非将军出征也非侠侣游历,分明是老爷、太太上山烧香的模样。
实际上,老人牵马只走到山半就已然到站了。那地方叫“中和寺”,因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有康熙赐匾“滇云拱桥”。中和寺虽称作寺,但也像是处道观,因为庙内不仅有降龙伏虎,佛祖如来,还有玉皇大帝,也在其中。
就在中和寺的背后,有一条横挂在苍山半腰的石板路,石板路沿山势向南北延伸,路上有“龙眼”“凤眼”等中和寺以外的'景观,据说,“龙眼”“凤眼”险要得很,看后也确是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
还是在山下的时候,仰望苍山,常见一团团浓厚且巨大的云朵,棉花似的堆在苍山山半。当时就觉这苍山着实雄伟高矗,没有铺垫,也没有拖遢,猛的一下,就兀自矗立而起,高矗得使天上的云朵只能打山腰驻停或绕过。眼下,我正在苍山之半的石板路上自在行走,想到此处,不禁停靠在一段石栏,迎着猎猎山风,俯看下去,只见大理古城就在山下,而洱海,则泛起微蓝的颜色,泊在这群山之中。
当返回中和寺时,见一伙人在竖立一支巨大的火把。其实,这火把,在我甫达中和寺门前,就见着一些人在鼓捣一段木头,那是一根又粗又长的巨大松木,躯干已不知用什么方法被鼓胀暴裂开来,人们正在那些暴裂处插幡、挂旗、贴咒语。而现在,是正喊着号子欲将其立起,立起在中和寺门前这小广场上。见状,便也上前入伙帮忙,插在人群中使劲拉绳索,大声喊号子,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在快乐中将火把立起要离去时,却被人拉住,那人像个领导,是来致谢的。能被人表扬,总是快乐的,而且可以借此问事时心里不必存有怯意:“费这么大劲竖这东西,这是要做什么?”我指着刚立起且上下插满在山风中“哗哗”作响的幡儿的这根巨大松木问。
“这是火把,今天是火把节,我们白族的火把节。”他热心向我介绍,并自豪地又说道:“火把节本是彝族的节日,但我们白族人很开放包容,所以我们也过火把节,只是推后他们彝族一天过,并且,在整个大理,这根火把是要第一个点亮,山下包括下关新城,都得看我们这里,这里不点火,谁也不能点,只有这里升起火把,大理的火把节才算开始,这是规矩。”我这才知道,原来是“火把节”,原来这立起的大松木,是支巨大的火把。
听后,心里很是期待这火把节。我知道,在云南南部,傣家人有泼水节,极为热闹,可是己经过完了;火把节也听说过,但不知竟是今天。这可真是“择日不如撞日”,今儿真真
是撞上个好日子。下苍山时走的仍是原路,那条古老的茶马古道。
苍山的茶马古道啊,你承载了多少人的生计、梦想与故事?而洱海,此刻,骑着马,从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上俯视,洱海就泛着微蓝的颜色,泊在这群山之中,像是在默默诉说或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