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在文字的海洋里散文
知道吴莲,是在《延长艺苑报》上。那时候,我刚涉足延长的文学圈子。延长的几个知名度较高的写手,呼延李柏、赵希建、王翠梅、吴莲、杜秀等,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特别是打问到吴莲是吴广斌的妹妹时,总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荡漾在心头。因为吴广斌在张家滩中学的时候,和我是同校不同班的同学。从17岁时就认识。到社会后,吴广斌凭着优秀的能力,平步青云(后官居延长县委宣传部部长)。虽然和我交往不多,但我们只要见面,彼此都认识,也经常打招呼。算得上是老熟人了。
熟悉吴莲是我在张思明老师主编的《延长文艺》杂志上做副主编的时候。在大量的来稿来件中,吴莲的稿件是最多的,也是写的最好的。只要是看到吴莲的稿件,我都会精心编辑后,放到第一位让张老师过目。这其中,有吴莲的作品本身优秀,也不乏她是吴广斌的妹妹,总觉得好像应该关照她似的。
认识吴莲就到了近几年的事。在延长作家协会几次的会议上,我们多次照面,并通过向大家介绍,认识了彼此。真正的交往,就是偶然在江山相遇。那是我在雅韵社团看到一篇绝品《丽人泪》,署名竟然是“如雪”的。之前,我知道吴莲的网名就是“如雪”,我马上留言和吴莲联系,果然就是吴莲!此时,对吴莲的敬佩,真是五体投地了!
在雅韵社团,我把吴莲的作品细细的看了一遍。许多作品是我熟知的,但更多的作品却是第一次看到的。其中的长篇《陕北女人》我是花了三天的时间才看完的。
掩屏深思,真为吴莲对文学的执着感叹!一个女人,有家、有老人、有孩子、有工作,却能在百忙之中,写出这样的长篇,那需要的是多么大的毅力啊!且不说文章的构思和编排需要多少个时日,就一个个的敲出来,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啊!何况这样的长篇还不是这一篇,还有《雪落无声》、《网事如风》等,动辄就是数万字,我真无法想像,她是靠什么,才能这样的长期坚持下来的。
她的作品,涉猎的范围很广。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几乎无所不包。写小说,她能切中时弊,对其中的人物,景物的描写都能入木三分。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更是无情鞭挞,毫不避讳。以至于她的作品一经问世,就能引起轰动。在延长这样的小县,也竟然有人来对号入座,还有人就直接说,这是写某人某人的。这让她一度十分困惑,难道写小说写错了吗?鉴于这样一种情况,她在后来的写作中,就多以散文为主了。可喜的是,她的`散文,和小说是同样的精彩。其中较大的部分,是写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如《我的婚姻我的爱》、《我的老妈》、《父亲》、《儿子》、《老公,生日快乐》、《大姐》、《二姐》、《我的妹妹》、《哑巴》、《狗狗》等。这一章章,一篇篇的佳作,每一字,每一篇,无不浸透着她对家庭,对老人,对儿子,对兄弟姐妹,对亲戚朋友的真情挚爱。细细读来,无不令人动容。
她的写作,最早可以说是从诗歌开始的。我是不懂诗歌的。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写了一首自认为是诗歌的作品,却被老师评判为“顺口溜”。从那以后,我就再不敢拿“诗歌”在人前显摆。以至于到现在,我的文友们有时候写了诗歌,让我给他们“把一下关”时,我除了看一下有没有笔误之处外,其它就爱莫能助了。吴莲的诗歌,好像就是给我这样的不懂诗歌的人写的一样,让人一看,就明明白白。因此,在对诗歌讳莫如深的情况下,对吴莲的诗歌好像情有独钟,只要是她的诗歌,我都每每必看,在这里,我就随便给大家介绍一首,以证我言之有物:
《我是真的想你》
你离开的日子
心被思念填满
望着你远去的方向
我痴痴地看
企盼着归来的路上
你能重新出现
失望的泪一次次
被风儿吹干
远方的你是否感知
我对你的深情一片
愿这浓浓的相思
温暖这寒冷的冬天
我是真的想你
想你对我曾经的诺言
想你对我不尽的爱恋
想你让我记不清你的容颜
想你是一阵阵的酸
有时又会有一丝丝的甜
爱也匆匆,恨也匆匆
总让我心伤欲碎此情不甘
我想,诗歌就应该是这样的。你写出来就是让人看的。那些懵懵懂懂,让人看半天都看不懂的诗歌,还有每一个字都必须去认真推敲的诗歌,那肯定是写给贵人或者是写给世界上的高人看的。像我这样的下里巴人,就只能是望其项背,敬而远之了。因此,我说吴莲,你是好样的!
吴莲在写小说,写散文,写
诗歌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杂文。如《我想哭》、《爱在奉献中闪光》等,都以不同的视角,书写了人性光辉的一面,同时也道出了人生艰辛,多灾多难的一面。特别是舅妈命运多舛的一生,读来令人唏嘘!由此,吴莲的真情实感和对弱者的体恤心情,在此,也可见一斑。我是在前两年,就一直鼓动吴莲,说应该出一本书的。吴莲却一直说她的作品恐难登大雅之堂。直到我在江山出了我的散文集后,她好像有点动心了。详细地向我打探了我出书的全过程。过了好长时间,就再也不提了。直到今年四、五月份,我问她和江山联系的怎么样了,她沮丧地说,雅韵一直没消息,她不准备在江山出了。后托人在社会上联系了几家,最便宜的都在2万元以上。她高兴的说,老公很支持她,给她出这2万元里,她就决定花老公的2万多元出这本书了。同时,她问我有没有时间给她看一下书稿,给她“把一把关”?我是个不会谦虚的人,在延长文学文学圈子里,文友们都尊称我是“老师”,其实,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最清楚。大家是看在我一头皓发,称我老赵,于心不忍,就以老师相称,也算是对我的慰藉吧。我高兴的说:“正乐意效劳呢”!吴莲当下就把她精心筛选的书稿都给我发了过来。
我按照江山出书的标准要求,首先建了文档。又从前到后,把看到的笔误之处一一进行了校正(这也是我唯一能做的)。吴莲看到文档后,很满意。在对其中一些章节又进行了调整后,发过来准备做最后的校对时,正好,文友古青峰老师看到了。他对吴莲的文章也和我是一样的喜欢,说能不能让他也看一下?我说正需要一个高人指点里,那你就给咱代劳一并再校对一下吧,古青峰老师高兴地答应了。
就在等待古青峰老师校对的日子里,吴莲打电话说要和我商量事情。我一头雾水,她却哈哈笑着说,是叫我给她这个文集作序里。我赶忙推辞,说这使不得,作序那是名人名家的事,我一无是处,一介平民,哪有给人去作书序的道理?你还是另找一个高人吧!她不等我说完,就高声说:“就你啦,我才不要什么高人呢”!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我看了一下,再不敢推辞了,再推辞就可能有“不愿意”之嫌了。既然吴莲是我曾经的崇拜偶像,我也熟悉她的作品,我也知道作序实际上就是把作者和作品一并给人做介绍的。正好我也就一直有打算写她的计划,这不正是一个机会吗?
吴莲从小生长在一个干部家庭。是过去那种称为“一头沉”的干部家庭。那时候的国家干部,大都是农村出来的。他们在出来之前,大都结婚了。这样一来,男人在门外是国家干部,女人就成了在屋里的农村妇女。加之,那时候的人们没有计划生育这一说,而且生到第三胎的时候,还有额外的奖励,那就是凭生产队的介绍信,就可以到公社多领到1丈7尺3寸布票和1斤棉花票。在那物质极度贫困的日子里,能多得到这1丈多“洋布”和棉花,那是很有面子的事。就好比是现在的人,得了“诺贝尔”奖那样自豪。所以,是干部家庭的人,都好像是要起带头作用似的,每个干部家庭都有五、六个孩子。吴莲的家庭自然也不能落后,她父母为国家也生育了八个孩子。而吴莲则是她们兄弟姐妹中的老三了。
从《我的童年》中,我们看到的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刚过,中国社会正处在大动荡时期出生的吴莲。没有甘甜的乳汁养育,只有羸弱的身子和病体相随。虽然生不逢时,到九岁才开始上学,但命中注定她是一定要到这个社会上干一番事业的。因此,从三年级起,她就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尽管由于家庭困难,最终没能踏入高等学府,可在家中以及学校,从小到大,她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和学校里的好学生。
到社会以后,幸运的吴莲,在延长医院谋到了财务 的这样一个位子。这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 年。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屡次都被评为单位或科室的先进工作者,得到医院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现在的吴莲,已经到了内退的年龄,她非常珍惜这最后的工作时间,仍然兢兢业业的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莲是勤奋的。几十年走过来,和常人一样,有着幸福的家庭,也有疼她爱她的老公,还有已经长大,让她时时操心,不由天天牵挂的儿子。家庭和事业成就着她的人生,文学爱好同样也相伴相随,并使她心甘情愿地一直跋涉在这个天地里。现在,果熟蒂落,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愿吴莲“如雪”如意!愿吴莲此书早日出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