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推荐3篇)

时间:2016-01-07 03:44: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篇一

这是一个关于一位共产党员在艰苦岁月中奋斗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叫李明。李明自小就受到父母的影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要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在李明加入共产党后,他被派往一个贫困的农村支部工作。这个支部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人民生活困苦,没有文化教育,缺乏科技支持。李明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要带领这里的人民走向富裕和幸福。

李明利用一切机会,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他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使村民们逐渐脱贫致富。他还组织文化教育活动,让村民们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李明的带领下,村民们的生活逐渐改善,村子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正当一切看似顺利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场洪水把整个村子淹没,庄稼被毁,家园被摧毁,村民们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面对如此困难,李明没有丝毫退缩,他带领村民们共同克服困难,重建家园,重整生活。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民们终于度过了灾难,重建了家园。李明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感染了整个村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红星照耀着村子,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李明也因为他的奉献和贡献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英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仰和奉献精神,就能创造奇迹,红星永远照耀着中国大地。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篇二

这是一个关于一群中国共产党员在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上烽烟四起,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下。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一群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王志的共产党员,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却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和对党的忠诚。王志加入共产党后,被派往抗日前线执行任务。他和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为解放人民而英勇奋斗。

在王志的带领下,共产党员们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他们利用地形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频繁袭击敌人,给日军制造了巨大的困扰。虽然敌人强大,资源充足,但王志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坚决地抵抗,决心战斗到底。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王志负伤倒下,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战斗。最终,他的勇气和毅力感动了战友们,他们齐心协力,击退了敌人,保卫了战场。红星照耀着他们,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红星照耀着中国,照亮了每个共产党员的心灵,激励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篇三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一、《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二、《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斯诺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以及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货币政策、工业和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三、《红星照耀中国》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1936年,人们对中国红军、苏维埃等等提出过许多问题,由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进行严密封锁,回答问题的人都没有亲身到苏维埃统治的区域去过,所以没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形容的那样,“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斯诺知道,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走一趟。他也知道,曾经有少数人尝试过这样做,但都失败了。因此,到红区去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即使能进入红区,也以为没有谁能活着回来。

  1936年6月,斯诺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他一个消息:东北军的首领张学良对红军实际上已停止作战,并邀请周恩来在西安举行了会谈。那里的形势有了转机,这就使斯诺有可能进入红区。于是斯诺决定抓住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北平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位领导人通过斯诺的一位老朋友,给他送来了一封用隐色墨水写的给毛泽东的介绍信。

  2、创作历程

  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斯诺在保安与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交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了解了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并在保安访问了许多中央领导人,详细地考察了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情况,然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再冒着炮火折回保安。其间斯诺又访问了彭德怀、徐海东等红军领导人,搜集了大量苏区的资料。

  1936年10月中旬,南京的军队已大批开入甘肃和陕西。凡是东北军和红军对峙的地方,大都逐步换上了南京方面的军队,只有洛川附近与红军毗邻的一条战线,还是由东北军驻防。斯诺知道如果再不离开苏区,可能就走不了,于是决定沿这条战线回西安去。

  1936年10月20日,斯诺安全地通过了无人地带,到了东北军防线的后面,21日进了洛川,22日回到了西安。斯诺在城里鼓楼下车,却发现装着斯诺在苏区记下的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个胶卷以及许多共产党的杂志、报纸和文件的行李已不知去向。这时战士才想起,为了怕受到搜查,临行前把行李夹在一个装着东北军要修理的枪械的麻袋里,而这个麻袋已卸在渭河以北的咸阳了。卡车急速回驶,最后终取回了行李。23日一早,西安城里戒了严,蒋介石突然来到西安,幸运的是斯诺先前已将行李取走并离开。

  斯诺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他首先为英国和美国的报刊写了许多篇通讯报道,他的真实报道立即轰动一时。后来,斯诺把这些文章汇编成书,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于1937年在伦敦首次出版。

  四、《红星照耀中国》鉴赏

  1、主题思想

  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2、艺术特色

  1)文风

  斯诺写红军,写共产党的领袖,写延安红色政权,他的`观察点、态度和语言,跟人们所习惯的有些不一样。他的纪实毫不做作,是质朴而真诚的。斯诺以“他者”的目光来观察“红区”,他对共产党抗日政策的转述,对“红区”生活的描写,自然也有西方记者的立场,但力图还原真相,避讳“宣传”,没有刻意的“过滤”,从而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斯诺是记者,又是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林彪等许多革命将领的采访,总有一种了解之同情,有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情怀,是非凡的,但又是有人间味、有人格魅力的。在诸如饮食、住宿、开会、舞会、恋爱,甚至房屋摆设、身体语言等细节中,能感受到“红区”那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个性的张扬。

  2)修辞方法的运用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修辞方式颇为灵活多样,如映衬、易色、夸张、排比、引用、悬念、宛曲、双关、借代、摹拟等等,但用得最多的还是比喻。作为一个力求客观报道事实的记者,大量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不仅未影响其文字的客观性,反使读者对这事实有更真实的了解与把握。修辞手段的运用,成为传达作者所见所闻所感的有效方式。该书中出现的比喻按有无喻词及本体是否出现的标准,有明喻、暗喻、借喻几种。喻体的作用,不仅仅是用自己的某一显明特征去比照本体,使本体的某一相似特征也显豁起来,而且喻体本身也往往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讲求形象性是设喻的目的,用鲜明的形象表达情感也是设喻的重要动力。埃德加·斯诺似乎在有意减弱自己情感的流露,力图以公正客观冷静的叙述来传达事实。但事实与良知却使作者自觉地选择各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喻体来陈述事实,这种陈述自然就显示着作者的倾向与价值判断。

  3)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关注事件背后的个人魅力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细微观察和细致描述,把原来可能写的枯燥乏味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五、《红星照耀中国》的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为国外记者开辟了采访苏区、报道中国革命和毛泽东的途径。在斯诺的影响和介绍下,外国记者纷纷前往中国苏区和抗日根据地。许多人从该书中了解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同时世界上的许多爱好和平、支援和同情中国人民的人,从《红星照耀中国》中得到鼓励,走进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

  2020年4月,《红星照耀中国》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初中段。

  六、《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于1928年来中国,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梗概(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