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优质3篇)

时间:2015-09-04 09:42: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 篇一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老者,他是村里唯一一个信佛的人。每天清晨,他都会在自家庭院里摆上一杯清水和一支香,虔诚地向佛祖祈祷。村里的人们都觉得他很奇怪,觉得他在做无用功。有一次,村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学者,他自诩博学多才,看不惯老者每天做着没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便上前质问道:“你每天摆上水和香,有什么用?佛祖又不会因此而感到满足。”

老者笑了笑,回答说:“我摆上水和香,并非为了讨好佛祖,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平静。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需要一个仪式,一个仪式让我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意义。而这杯水和这支香,正是我的仪式。”

年轻学者听后,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顿悟。他明白了老者的用意,知道了平静内心的重要性。于是,他也开始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一些仪式,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宁静和清净。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佛教中的一些仪式并非空洞无物,而是通过这些仪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净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信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让心灵得到慰藉和安宁。

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 篇二

在一个山村里,有一位年轻人,他被村人称为“神童”。他聪明伶俐,博览群书,深得村人敬重。然而,年轻人却总是对自己的成就感到不满足,他追求更高的智慧和更深的境界。

有一天,年轻人听说有一位高僧在附近的一座山上修行,于是便决定前去拜访。他登上陡峭的山路,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高僧的洞府。高僧见到年轻人,微笑着说:“你是来求学的吗?”

年轻人恭敬地回答:“是的,我来寻求更深的智慧和更高的境界。”

高僧点点头,伸出手指向洞府外的一片树林,说道:“你看看那片树林,树木虽然不高大,但它们却能承载风雨、供给人们栖息。智慧并非只存在于书本中,而是可以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领悟。你要做的,就是放下心中的执念和傲慢,虚心接受一切,悟得生命的真谛。”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高僧的教诲,知道了智慧并非只是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虚怀若谷。于是,他决定回到村里,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用智慧和慈悲来影响身边的人。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佛教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净化和慈悲的体现。只有放下执念,虚怀若谷,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走上修行之路。

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 篇三

  佛教故事作为一种载体,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教理寓意于深刻的故事之中,用浅显的俗语、生动的譬喻来解说佛教教理,其意在于打开方便之门,让更多的读者步入佛学之殿堂。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梨子打破头

  从前有一个呆子,是一个秃头。一天,有一个人看到他上没有头发,就把一个梨子打他的头,打了一个又一个,把这个呆子的头皮都打破,而且流出血来。可是这个呆子默默的忍受著,不抵抗,也不避开。这时有另一个人看到,心里很是不忍,就对呆子说∶『你为什麽只是站著挨打?如果不敢回手,也应该避开才是。看你满头是血,不怕痛吗?』呆子回答说∶『唉!这种人愚痴横蛮到这样地步,真太不讲理了。他以为我头上没有头发,当作一块石头,好像可以随便用梨子来打的,不知道这是我的头呢。终於打出血来了。你看,唉!这种毫无知识的人,我对他是没有办法的。』另一个人听了,很是生气,就责骂呆子说∶『你真是笨得可怜,难道别人打你,你只是站著不动,弄得头破血流,倒不痴吗?』

  这故事比喻∶有些学佛人不能真实守戒、习定、学慧,只是外表威仪,以获得人家的称赞,结果自己受苦,就和那个挨打的呆子同样的愚痴。

  装死骗夫的妇人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他对妻子十分恩爱,可是他的妻子却并不爱他,因为她另外有了情人,她常想抛弃丈夫,去嫁给她所喜欢的男人,於是这个妇人,就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找来一个老婆婆,秘密对她说∶『我走了以後,请您去弄一个女尸放在我家里,我丈夫回来,您就对他说,我已经死了。』那老婆婆果然去弄了一个女尸放在她家里。後来她丈夫回来了,果然相信了不疑,很是悲痛,还在尸旁哭了好久,然後把这女尸火葬,把骨灰盛在一个袋子里,并且日日夜夜随身带著,以纪念他们过去的爱情。至於那个妇人,当时就和她的情人结了婚,但是日子久了,又觉得这个男子讨厌,脑袋又想起原来的丈夫,就跑回来,对她丈夫说∶『我是你的妻子,现在回来了。』丈夫回答说∶『我的妻子早已死了!你是谁呢?为什麽来骗我,说是我的妻子呢?』妻子虽然再三说明,要求他承认,但是丈夫始终相信他的妻子已死了,总是不肯承认下来。

  这个故事比喻∶先入为主的成见,是很难变更的。一个人不能给别人留下任何坏印象,更不能

轻信邪说;那个妇人的自食其果的恶果,和那个丈夫的死执成见,同样是愚痴可怜的。

  笨人吃盐

  从前有一个笨人,到朋友家里去作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味道就觉得很好了。笨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不多的就已这样好吃,那麽多吃些,味道一定格外好了。』这样想了以後,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就急忙把盐从嘴里吐出来。

  这故事比喻∶修行人适当地节量饮食,少欲知足,是对於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但一般外道宣传,矫枉过正,索性提唱不进食,认为这样就可以得道,因此有断食七天或十五天的,结果影响身体,困饿而死,对修行却一点儿没有益处,这是错误的。那种作法和笨人吃盐一样,是可笑而愚蠢的举动。

  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

  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以後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使临时不致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午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後,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

  这故事比喻∶修布施的人,想等待到钱多时再来救济穷困的人是错误的,应该把握时间,及时来作,否则不就和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的愚人一样吗?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过去有这样的一个人,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很想弄些水来,以解除这个苦痛,看到远处热雾,当作是水,可是走过去一看,却又不是。後来东找西寻,终於给他找到一条河流,河水滔滔不绝地流著,而且很是清洁;然而,这个人却只是呆望著,并不下去喝水。别人看也很奇怪,问道∶『你口渴找水喝,现在找到了,为什麽又不喝呢?』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他说∶『你喝得完这麽多的水吗?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既知喝不完,所以我不去喝了。』大家听了,都笑他。

  这个故事比喻∶有些人强诃夺理地坚持著怪僻的见解,不近情理,以为佛教戒律很广泛严格,一时不能全部受持,就索性舍弃不受,仍旧流转生死,终没有得道的希望,那是很可怜也是很可笑的!

佛教哲理小故事集锦(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