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弃甲曳兵”之“甲” 篇一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弃甲曳兵”是一种战术,常常被用来形容战败时丢弃盔甲,只身逃亡的情形。而这里的“甲”指的就是战士们身上的盔甲。在古代战争中,盔甲是战士们的重要保护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战士们却选择了弃甲曳兵,这背后可能有着各种不同的原因。
首先,弃甲曳兵可能是因为战士们在战斗中受到了重伤,盔甲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选择弃掉盔甲,减轻自己的负担,以便更快地逃离战场。虽然这样做会让他们失去一定的防护,但至少可以增加逃生的机会。
其次,弃甲曳兵也可能是因为战斗形势已经十分不利,战士们已经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保留盔甲也许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无法再继续抵抗敌人的攻击。弃甲曳兵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希望能够躲过敌人的追杀,保存一线生机。
此外,弃甲曳兵还可能是出于保护家人的考虑。有些战士可能已经有了家庭,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免受战争的伤害,他们选择了弃甲曳兵,希望能够尽快逃离战场,回到家人的身边。在这种情况下,盔甲已经不再重要,家人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总的来说,“弃甲曳兵”之“甲”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是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必要选择。盔甲固然重要,但在一些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家人,战士们也许只能选择弃甲曳兵,希望能够逃过这场战争的残酷。这种选择或许会被人们所指责,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的生命做出选择。
说“弃甲曳兵”之“甲” 篇二
“弃甲曳兵”之“甲”这个成语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常被提及,形容战败时丢弃盔甲,只身逃亡的情形。而这里的“甲”指的就是战士们的盔甲,是他们在战场上的重要防护装备。然而,为什么有些战士会在关键时刻选择弃甲曳兵呢?这其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原因。
首先,盔甲的重量和影响战斗力可能是战士们弃甲的原因之一。在古代战争中,盔甲往往是由金属打造而成,非常沉重,会大大影响战士们的行动能力和速度。在战斗中,如果盔甲成为了负担,战士们可能会选择弃掉它,以便更加灵活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其次,盔甲的损坏和破损也是导致弃甲曳兵的原因之一。在激烈的战斗中,盔甲很容易被击中,造成破损和失效。如果盔甲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战士们为了避免受伤,可能会选择弃掉它,寻求其他逃生的方法。
此外,战士们在战斗中可能也会因为其他原因选择弃甲曳兵,比如身体疲惫、精神衰竭、战斗力下降等。在这种情况下,保留盔甲已经无法改变战斗的结果,只能增加自己的负担和风险。因此,弃甲曳兵成为了他们逃生的唯一选择。
总的来说,“弃甲曳兵”之“甲”并不一定是一种耻辱的行为,有时候是战士们在特定情况下做出的必要选择。盔甲固然是重要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为了生存、为了逃生,战士们也许只能选择弃甲曳兵。在战争中,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而弃甲曳兵可能是他们能够选择的唯一出路。
说“弃甲曳兵”之“甲” 篇三
说“弃甲曳兵”之“甲”
在《孟子·梁惠王上》里,记载了孟子说服梁惠王弃兵养农、施行仁政、以民为本的故事。其中“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话成为笑家的经典,为后人广为传诵。
文中说,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人们常常理解为:“战鼓咚咚敲响了,双方兵刃相接,士兵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了。有的士兵逃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士兵逃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个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然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大王,您看可以吗?” 惠王说:“不可啊。只不过他没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两个胆小鬼,一对战场逃兵,五十步笑百步,留下了千古笑谈。这固然可笑,然而让我笑不出声来的是两个逃兵“弃甲曳兵”式的逃跑。对“弃甲曳兵”的解释,就笔者能够接触的古籍来看,有的解释过于笼统,让人不知所以,众多的解释是“抛下盔甲拖着兵器”一说,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就采用这一说。而且在“甲”字后加了一个注解,“甲”:铠甲。
这就让我少见多怪,笑不出声来了。我觉得这两个逃兵逃得可笑到愚蠢的程度:战场上刀枪相接,打得正热,逃跑并不足怪,奇怪的是这两个逃兵逃得愚蠢至
极。铠甲固然笨重,穿在身上会影响逃跑的速度,这样想来抛弃铠甲是合情合理的。然而这恰恰是不合逻辑的:短兵相接,他们有机会脱下铠甲吗?也许在脱铠甲的那个瞬间,命就没了。即使是有机会脱下铠甲,也没有脱掉铠甲的道理,铠甲是士兵的护身符,在战鼓隆隆、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对于逃兵来说,铠甲比枪更重要,枪是进攻的武器,铠甲是保命的装备,他们真的不要命了吗?显然不是的,他们因为怕死才要当逃兵的。脱掉铠甲去逃命,这不符合战场的逃命逻辑。与之相反,却符合战场上的拼命逻辑,赤膊上阵在战场上是屡见不鲜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说:“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光着膀子作战也是莽汉李逵的家常便饭。这都是勇将的壮举,逃兵是做不出来的'。即使是勇将,也不会在对敌的厮杀中脱去铠甲。许褚虽莽,也知道“飞回阵中,卸下盔甲”,然后去与马超大战。
由此推断,孟子所说的“弃甲”应该是另有所指。“甲”字绝不是指铠甲而言的。孟子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他开出的玩笑是“五十步笑百步”,绝不是“弃甲曳兵”。符合逻辑的解释应该是:“甲”是当时的一个作战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班”。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意思是:两个逃兵离开了队伍拖着兵器逃跑了。而绝不能理解为两个逃兵抛弃了铠甲拖着兵器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