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一
从前,有一位叫做张三的农民。他勤劳朴实,过着平凡的生活。一天,张三在地里干活时,不小心挖出了一只瓷罐。他打开罐子一看,里面居然装满了金银财宝!张三高兴地跳了起来,心想这下发财了。
张三决定将这笔财富藏起来,于是找了一个山洞,将金银财宝埋在了里面。然而,没过多久,张三的邻居李四听说了这个消息,心生贪念,准备找到山洞偷走金银财宝。但是李四并不知道山洞的具体位置,只好向张三打听。
张三心生一计,便说道:“山洞的位置你只需要顺着那条小溪一直往上走,然后往左拐就能找到了。”李四信以为真,立刻出发寻找山洞。然而,他在小溪上游走了很久,也没找到任何山洞。最后,李四灰溜溜地回到了家,才发现自己被张三耍了。
这个故事就是“明知故问”的典型例子。张三明知道李四的用意,所以故意给出错误的信息。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人们会采取一些聪明的手段来应对他人的贪婪。
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王五的农民。他家里贫困,每天辛苦劳作,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一天,王五听说城里来了一位富商,生意兴隆,家财万贯。于是,王五便前去求财,想要向富商讨些钱财。
富商看到王五的一腔热情,便问他:“你要多少钱?”王五心中暗喜,便说:“我要的钱,越多越好!”富商听后笑了笑,拿出了一袋金子,递给了王五。王五高兴地接过金子,心想自己终于不用再为生计担忧了。
然而,没多久,王五就花光了手中的金子。他感到十分焦虑,于是再次前去找富商。富商看到他的样子,便问他:“你不是说要越多越好吗?怎么这么快就花光了?”王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贪多嚼不烂”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明白“贪多嚼不烂”这个成语的含义。有时候,人们贪得无厌,追求过多的财富,最终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因此,我们应该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有趣的成语故事 篇三
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
●.大公无私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大夫,名叫祁黄羊,
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
。一天,晋平公召见祁黄羊,问:“现在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派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说:“叫解狐去吧。”晋平公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们见了面彼此连招呼都不打,你怎么会推荐他到这样重要的地方当县令呢?”祁黄羊笑了笑,说:“您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而是问我什么人能胜任南阳县令,因此,我就把我认为最合适的解狐推荐给您。”于是,晋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结果解狐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和欢迎。后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现在朝廷缺个法官,你觉得谁可以胜任呢?”祁黄羊很诚恳地说:“祁午去做法官再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十分惊讶地说:“祁午是你的儿子啊,你推荐自己的儿子,难道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当法官,并没有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啊。”晋平公于是就派祁午当了法官。祁午办事十分公正,处理案件果断公正,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祁黄羊的行为受到了许多人的赞扬,连孔子都称赞说:“祁黄羊这样做很对,他推荐人,对外不排斥仇人,对内不回避儿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可真是大公无私呀!”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办事公道、顾全大局、毫无私心。
●.东施效颦
西施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与王昭君、杨玉环、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西施原名施夷光,天生丽质。那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
《庄子》里面记载这样了一个故事。当西施还在自己的'家乡生活时,有一次害心痛病而捂着心口,皱着眉走路。村子里的人见到西施楚楚可怜的样子,都觉得西施更加美丽了,对她的美貌赞不绝口。村子里还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模样长得非常丑陋,她看见后,认为西施那种样子非常好看,于是就模仿着西施,也捂着心口,皱眉蹙额地走在村庄里,想增加自己的美貌,博得别人的赞叹。可是,事与愿违,人们见了她那种怪模样,赶紧把门关上,不愿见她;即使见了她,也避得远远的,
资料共享平台
《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她只知道西施眉头皱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西施皱眉好看是因为她本身就美丽无比。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大器晚成
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他。当时,袁绍手下的士兵非常残暴,甚至挖开坟墓毁弃敌人的尸骨,于是崔琰劝说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封他为骑都尉。
崔琰后来跟随曹操的时候,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崔琰就反对说:“自古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子,怎么能立小儿子呢?这是不可以的啊!”曹植虽是崔琰的侄女婿,但他也不偏袒,曹操很佩服他的公正。
崔琰在对人才的识别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崔琰有个堂弟名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但是崔琰却对这位堂弟相当器重,常常对别人说:“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意思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受到重用,先是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丞等官职,后来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臣。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
●.咄咄怪事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
各种战争谋略。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