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成语故事【精简3篇】

时间:2012-01-07 06:18: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马的成语故事 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是一种象征着力量、勇气和忠诚的动物。因此,许多成语中都以马为主题,表达了各种不同的含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千里马”。这个成语源自于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相传,齐国有一匹千里马,它奔跑迅疾,跑起来就像飞一样,无人能及。有一天,齐国国君想要将这匹千里马送给赵国,以示友好。可是,这匹千里马却不肯乖乖地被赵国人牵走,它一直拒绝进入赵国的国门。最后,齐国国君只好将这匹千里马留在了齐国。从此以后,“千里马”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的人或物。

第二个成语是“白马非马”。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相传,有一位名叫公孙龙的学者,他认为“白马非马”,也就是说,白色的马并不是马。这种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许多人都认为这种说法荒谬可笑。后来,公孙龙用逻辑推理和辩证法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成为了当时的名士。从此以后,“白马非马”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某种事物产生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第三个成语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一个叫塞翁的老人身上。有一天,他的一匹好马不慎跑出了家门,跑到了边境的草原上丢了。邻居们都来安慰他说:“老人,你的好马丢了,真是太可惜了。”可是,塞翁却淡然一笑,说:“好马丢了也许是一时的损失,但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果不其然,过了几天,那匹好马竟然带着一匹更好的野马回到了塞翁的家中。从此以后,“塞翁失马”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得失的看法和态度。

通过这些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人对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引导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马虽然是一种动物,但在中国文化中,却承载着丰富的哲学和情感内涵,值得我们深入体味和传承。

马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中国古代,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利器。因此,关于马的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不乏一些蕴含着深刻哲理和启示的成语故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马到成功”。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相传,楚国有一位名叫苏秦的谋士,他年轻时曾在蜀国当过牧童,善于驯养马匹。后来,苏秦回到楚国,被楚国君主聘为顾问。苏秦便借机向楚国君主推荐自己的马术,说服君主让他以马为礼物送给齐国君主。这匹马奔跑迅疾,齐国君主非常喜爱,于是与楚国结成联盟。从此以后,“马到成功”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迅速、成功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二个成语是“马革裹尸”。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秦朝的战争中。相传,有一位名叫王翦的将军,他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知道自己无法幸免于难了,就让士兵们用马皮将自己的尸体裹好,以示军纪严明和忠诚不渝。这一壮烈的举动感动了所有人,也让王翦成为了后人口中的忠勇之士。从此以后,“马革裹尸”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有志不折、誓死不屈的精神。

第三个成语是“马上功夫”。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一个叫李白的诗人身上。相传,李白曾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却突然被人召见。李白不顾形象,立即骑马赶往约会地点,展现出了出色的骑术和果断的决断力。后来,李白以“马上功夫”成就了自己的诗歌事业,成为了一个备受推崇的文学巨匠。从此以后,“马上功夫”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迅速、果断、有魄力的表现。

马的成语故事 篇三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马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unjs网获得更多内容。

1.塞翁失马

古时候,在我国北方的边城住着一位老人,大家都喜欢叫他“塞翁”。

塞翁饲养了一匹壮马。一天,马走失了,邻居们都来宽慰他。他笑着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几个月后,走失的马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匹好马!邻居们都来祝贺。塞翁说:“怎么知道不能成为祸呢?”果然,他的儿子骑马时跌断了一条腿。邻居们又来劝慰他。塞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一年后,打仗了。村里的青年人都被强征入伍,十个有九个死在战场上。只有他跛脚的儿子留在了家里,保住了一条命。

塞翁失马,比喻坏事有时反而可以变成好事。

2.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3.马革裹尸

马革,指马皮,指在战场上死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英勇作战,拼死疆场。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东汉时,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叫马援,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字文渊。有一次,马援在外作战凯旋回京,许多人前来欢迎慰劳。在这些欢迎的人中间,有一个叫孟冀的,也随同众人向马援道贺。马援说:“我总以为你要和我说什么大事,怎么也这样随波逐流地一味夸奖我呢?”孟冀笑了笑,没说什么。马援说:武帝时代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了几百户的侯爵。我现在倒封了这样大的地盘,赏过于功,能够保住长久吗?现在匈奴、乌桓还不时侵扰北方边境,我想自告奋勇前去讨伐。作一个好男儿,就应当准备把生命牺牲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而归,怎能躺在床上死在妻子、儿女的身旁!

孟冀听了马援的话,不胜佩服,说:“这不愧是一个大丈夫呀!”后来,马援担任了陇西太守一职,率军击破先零羌,并一直在军中征战,直到六十三岁,病死军中,实现了他“马革裹尸”的诺言。

4.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

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的故事。

[马的成语故事]

马的成语故事【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