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篇一
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在黄帝统治时期,人们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然而,有一天,黄帝得知自己的寿命已经接近尽头,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
黄帝深知自己的功业将被后人传颂,但他也担忧自己的坟墓将会被人侵扰,于是他决定亲自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安葬自己。经过多方考察,黄帝选择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谷,那里四季如春,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正是他理想的长眠之地。
黄帝亲自动手,将树苗亲手种植在自己的坟地上,这些树苗就是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柏树。黄帝希望这些柏树可以永远守护自己的坟墓,保护自己的后人,让他们能够安享天年。他还下令在坟地周围建造了坚固的城墙,以保护自己的陵墓不受外敌侵扰。
柏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贞不屈、忠诚永恒,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的常见植物。黄帝手植的柏树更是被人们传颂为神圣不朽的象征,代表着黄帝对自己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对后人的祝福。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篇二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黄帝手植柏的传说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人们敬仰的典范。黄帝手植柏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对自己后事的重视,更展现了他对后人的深情祝福和对民族的责任担当。
黄帝手植柏的故事也启示着人们要珍惜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先人的劳动成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柏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永恒不变。
通过黄帝手植柏的传说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崇高风范,更能够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个传说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历史、传承文化,才能够保持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延续性,让我们珍惜历史,传承文化,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篇三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故事
在桥山脚下,有轩辕庙一座。轩辕庙院面积约10亩。院内有古柏14棵,右侧有一株古柏特别粗树枝像虬龙在空中盘绕,一部分树根露在地面上,叶子四季不衰,层层密密,像个巨大的绿伞,相传为轩辕氏手植,距今5000多年。
黄帝手植柏的历史传说
迈进轩辕庙大门,迎面便是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柏,这便是著名的“黄帝手植柏”。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大约已有5000多年了。外国人称赞它是“世界柏树之父”。黄帝手植柏下围十米有余,七人合抱不严,所以当地民谚说它是“七搂八扎半,二十四个疙瘩不上算”。
传说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现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既不文明,又不安全。黄帝便和大臣力牧、大鸿、共鼓等商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教化桥山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离开树枝和洞穴搬进新屋;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桥山群民住进房屋后,不但日常生活方便多了,而且也不怕野兽来伤害他们了。可是,在那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毁坏森林将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他们经常乱砍乱伐树木,没有几年,桥山周围的树林全
被砍光了。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就在这时候,一场暴雨袭来,山洪突然暴发,洪水像猛兽一般从山下猛冲下来,把几十人和黄帝得力的大臣共鼓、狄货都卷走了。黄帝悲痛万分。雨过天晴,黄帝亲自带领大臣们上山查看,发现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山峁,不仅挡不住水,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了。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哪里跑?”众臣觉得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
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能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
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人们都很感激黄帝。从此,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世世代代一直沿续下来。
传说黄帝在乘龙升天飞经桥国上空时,还特意让巨龙停下来,为了再看一眼自己亲手栽下的那棵柏树。临行时,又随手把群民送给他的干肉块扔下来,落在自己栽种的柏树上。传说现在黄帝手植柏树干上长的24个疙瘩,就是那时黄帝扔下的肉块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