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业失败的故事 篇一
在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怀揣着对创业的憧憬和梦想,我决定尝试着开设一家咖啡馆。我觉得这个行业很有前景,而且我对咖啡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对这个创业项目充满信心。
我找了一个地理位置不错的店面,装修得也相当有格调,购买了一些高质量的咖啡豆和设备,聘请了一些热情的员工。开业的前几天,我还进行了一些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光顾。
然而,事与愿违,咖啡馆的生意并不如我所期望的那样红火。起初,虽然店里还是有不少人光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流量逐渐减少。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策略,尝试着做一些促销活动和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
最终,我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咖啡馆的生意越来越惨淡,我所投入的资金也逐渐枯竭。最终,我只好不得不关掉了这家咖啡馆,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失败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我也意识到了很多问题。我发现自己在创业之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也没有建立起足够的经验和人脉关系。我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尽管这次的创业失败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课。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创业之路做好充分的准备。
个人创业失败的故事 篇二
刚刚踏入社会的我对创业充满了憧憬和渴望,于是我决定开一家网店,销售一些自己设计的文具用品。我觉得这个行业很有潜力,而且我对设计和文具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对这个创业项目充满信心。
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产品设计和选材上,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独特性。我还进行了一些市场调研,制定了一些营销策略,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顺利。虽然网店开业的初期还是有不少人关注和购买我的产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销量逐渐下滑。我尝试着做一些促销活动和改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最终,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我的网店生意越来越不景气,我所投入的资金也逐渐亏损。最终,我只好不得不关闭了这家网店,这个曾经充满希望的创业项目以失败告终。
这次的失败让我深受打击,但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意识到自己在创业之前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人脉关系,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我在经营过程中也缺乏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尽管这次创业失败了,但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宝贵的一课。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创业之路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相信只要不放弃,成功的道路总会有一天出现在我面前。
个人创业失败的故事 篇三
但他没料到的是,2014年下半年,e袋洗发力疯狂铺市场,徐感受到了压力和恐惧。
“自己的团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与之抗衡,以e袋洗的体量,只要简单的模式复制就可以把自己吃掉。”
他认为这是一个已经看得到结果的战争,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能力。同年8月,徐跟投资人沟通,主动终止了项目,投资人也随之撤资。
“我太追求速度了,包括后来的投资人让我慢一点做事情,但还是感觉停不下来,这两年里,真的是拿钱砸出来的经验。我反复提醒自己慢一点,但性格还是太急了。”
人物四:野蛮生长的蜜淘
痛点:单一模式、错误转型、烧钱
蜜淘终究没能挺住。
2016年3月底,多家媒体报道称,跨境电商蜜淘被京东收购,这一消息遭遇京东方面的否认。而现实却是,蜜淘并非被收购而是倒闭。
蜜淘如今的局面,不是跨境电商市场的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2014年,没有任何海淘经历的谢文斌踏上创业之路,带着“海淘”梦想创立了蜜淘。
一开始他只想做一个海淘导购或代购模式,接入国外网上购物商场,并将运转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服务集成在后台,消费者自主完成购物环节。
谢文斌显然也看到了代购的瓶颈,在参考唯品会、聚美优品的模式后,2014 年 6 月,蜜淘转型B2C自营海淘电商,通过特卖的方式,每天上线一个爆品。而爆款做法却不被业内看好。
因为平台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更多用户需求,而不是单纯打爆品。蜜淘的爆品特卖思维并未获得想象中的成功,当时蜜淘的月交易额只有几十万,增长速度也只有 30-50%。
“电商就是靠广告砸出来的,各个平台都是如此。”
“电商就是这样,必须得不断地做活动。”
这是蜜淘CEO谢文斌曾说过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曾经的这个模式是疯狂烧钱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个行业的弊端。
2015年初,跨境电商市场走进了价格战的死胡同。各大跨境电商纷纷参战。在资本、流量、品牌背书等资源都雄厚的巨头面前,蜜淘的优势开始变弱。
一旦进入大促的怪圈,平台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大促刺激销量。但有时的价格战也会受到资本市场的制约。
某种程度上投资人理解电商为什么要烧钱,但是烧钱打价格战,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用户留存率,二是用户重复购买力,三是商品毛利率。
如果三个条件都高,当然可以打价格战,如果三个条件都不高,价格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2015年9月谢文斌主动放弃了全品类的全球购运营思路和价格战的营销手法,退守到了韩国购的小而美市场。
讽刺的是,由于蜜淘从全球购业务转型韩国购,很多业务部门不做了,公司大幅裁员,与此同时,公司将于年后解散的消息在内部扩散开来。
谢文斌的最后一次选择带来的并不是蜜淘的蛰伏,而是消逝。
人物五:野心勃勃的大可乐手机
痛点:众筹模式、质量问题
大可乐终究还是没能撑住。
2016年3月8日晚,大可乐创始人丁秀洪在微博中发布了暂停大可乐手机业务的公告。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年初,中国的手机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2014年末,140家已经消失。2015年更有媒体直接曝料,原点手机宣布解散团队,天语手机业务接近停滞,销售系统的部分业务员“被放假”……
大可乐是手机行业中的“草根创业者”,而另一个草根代表则是尼彩手机,它俩的关系还颇有渊源,它们有着共同的投资人蒋德才。
蒋德才在开创摩能国际之前一直从事保健品销售和电视购物行业,挣了20 亿元,同时他还从事手机无店铺销售业务。尼彩的掌控者卢洪波和蒋德才是20年之交的好友,两人虽然均积累了不少的人脉渠道和资金,但他们并不想吃老本。
2010年,智能手机市场刚刚进入红海,iPhone 4火爆的发售,直接刺激了两人的神经。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进入手机行业,尼彩就此诞生。
此后的尼彩手机,以山寨苹果外形和超低价流行于中国二三四线城市,但399元左右的价格带来的则是“山寨机质量”和
近乎不存在的“售后服务”。2013年,有媒体相继曝光尼彩手机店超过大半已经关店,之后尼彩便杳无音讯,目前网上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尼彩生死存亡的相关新闻。
2012年6月27日,丁秀洪从网易离职,推出大可乐手机。但其后融资中,摩能国际的蒋德才赫然在列,并成为了大可乐的监事。
2014年12月,大可乐3开启了手机众筹模式,25分钟筹得1600万元,声名鹊起。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可乐3却成为丁秀洪的梦魇。
据媒体报道,众筹结束后,由于内存供应出现问题,大可乐3正常交付受阻。随后,接连曝出质量问题。
此后,大可乐手机再无动作,未发布一款新品,甚至连手机谍照也未在社交网络流出。
可以说,国内手机市场早已过了“风口”时代,在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他们要么实现品牌向上走,要么从单纯比拼参数和性价比,转变为比拼专利、服务或其他附加值,从低端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么大力寻求和开拓海外市场。
在低利润时代,只有出货量很大的企业才能生存。想生存的手机厂商,要么渠道有优势,要么设计有长处。
对于那些打互联网模式的新晋品牌,在研发上有企业支持还有机会,但门槛会高的无法企及。
其实,从以上种种案例中不难发现,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几个问题:项目选择盲目跟风、股权分配、烧钱、扩张过快、内部纷争、高调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