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学》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文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文学》阅读答案1
①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一层深一层;其实在文艺方面,第一难关是知,能知就能好,能好就能乐。知、好、乐三种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是欣赏,而欣赏所凭的就是趣味。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由于在知上有欠缺。
②有些人根本不知,当然不会感到趣味,看到任何好的作品都如蠢牛听琴,不起作用。这是精神上的残废。犯这种毛病的人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
③有些人知得不正确,于是趣味低劣,缺乏鉴别力,只以需要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以为这就是欣赏文学。这是精神上的中毒,可以使整个的精神受腐化。
④有些人知得不周全,趣味就难免窄狭,像上文所说的,囿于某一派别的传统习尚,不能自拔。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坐井观天,诬天藐小”。
⑤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生长在平原,你说一个小山坡最高,你可以受原谅,但是你错误。“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天下”也只是孔子所能见到的天下。要把山估计得准确,你必须把世界名山都游历过,测量过。研究文学也是如此,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这就是趣味)也就愈可靠。
⑥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起初习文言文,后来改习语体文,颇费过一番冲突与挣扎。在才置信语体文时,对文言文颇有些反感,后来多经摸索,觉得文言文仍有它的不可磨灭的价值。专就学文言文说,我起初学“桐城派”古文,跟着古文家们骂六朝文的绮靡,后来稍致力于六朝人的著作,才觉得六朝文也有为唐宋所不可及处。在诗方面,我从唐诗入手,觉宋诗索然无味,后来读宋人作品较多,才发现宋诗也特有一种风味。我学外国文学的经验也大致相同,往往从笃嗜甲派不了解乙派,到了解乙派而对甲派重新估定价值。我因而想到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征服为我所有。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道:“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我想不仅作者如此,读者也须时常创造他的趣味。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像死水一般静止的趣味必定陈腐。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见新境界,死的趣味老是囿在一个窄狭的圈子里。这道理可以适用于个人的文学修养,也可以适用于全民族的文学演进史。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
1.阅读全文,提取整合文段信息,完成下列填空。(2分)
本文第①段从孔子的名言谈起,指出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第②③④段列举
,第⑤段提出,从第⑥段起,作者就文艺欣赏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论断。
2.“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精神上的短视”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1)精神上的残废:
(2)精神上的中毒:
(3)精神上的短视:
3.第⑥段说“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欣赏呢?(4分)
4.文中多处引用名言名句,请举一个例子说说它的具体作用。(3分)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知的欠缺,大半会导致文学趣味的欠缺。
B.要提高文学的鉴赏力,应读尽古今中外作品。
C.文学的趣味,必须靠作者自己去创造。
D.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必须快速征服。
【答案】
1.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诊治的办法
2.(1)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2)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3)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3.因为这些旧文学家都有几分惰性,常先入为主,不能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所以不能欣赏。(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1:第1段引用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引出了文艺欣赏的不同见解。
答案示例2:第5段引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说明研究文学也像估计山的大小一样,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鉴别力也就愈可靠的道理。
答案示例3:第6段引用华兹华斯“一个诗人不仅要创造作品,还要能欣赏那种作品的趣味”的话,引出不光是作者,包括读者也须时常创造文学趣味,使趣味广泛而鲜活。
(5分,答出名言得2分,说出具体作用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5.A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原文“这是精神上的残废。”“这是精神上的中毒”“这是精神上的短视”可知第②③④段列举文艺欣赏的三种毛病。第⑤段“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因此,第⑤段提出诊治的方法。
2.这三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因此,应该联系前后文,找到相应的本体即可。精神上的残废指根本不知,感受不到趣味。精神上的中毒指趣味低劣,缺乏鉴赏力。精神上的短视指知得不全,趣味狭窄。
3.联系原文“人类心理都有几分惰性,常以先入为主,想获得一种新趣味,往往须战胜一种很顽强的抵抗力。许多旧文学家不能欣赏新文学作品,就因为这个道理。”可以明确得出答案,
4.首先应该明确,名人名言属于道理论证,比一般的话更有说服力,同时,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名人名言的作用一般都是作为论据出现的,至于为了证明什么观点,应该联系前后文。
5.B.“读尽”有误;C.还应包括读者;D.“快速征服”没有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点评: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1.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意,包括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的方法和顺序,各段之间的联系,这是形成正确完整答案的前提。在阅读的时候给段落标上序号,并给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尤其是各段中心句,在读的时候要有“寻找”意识,基本做到心中有数,无非就是为了方便答题时提供更快捷更多的信息源。2.审清题干,发掘和把握试题中有效的提示性信息。找准解题的定向,即确认命题的角度,阅读范围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语言要概括精练。3.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绝大部分的阅读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从选段中直接和间接找到依据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边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强化文本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否则就会抑制阅读功效。
《谈文学》阅读答案2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此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已。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剥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通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衰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5.原文有画线句子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不符合句中此字所指的一项是()
A.做好寻思这一作文的第一步的重要工作。
B.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周围环境宜人,适合创作。
C.思想上没有杂念,外界没有影响、干扰的因素。
D.凝神中新意不断地涌现,达到了写作最理想的境界。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这说的就是苦思,正是这种苦思才有了作者的创作成就。
B.思路太畅时信笔直书,缺少控制,就会流于浮滑;而苦思就能逐步深入,想得深刻,写出的文章沉着委婉,
C.人们所说的灵感大都是在苦思中酝酿,它会经过苦思的准备,一旦到了成熟的时候就突然涌现出来。
D.苦思的训练会使写作方法逐渐娴熟,思路不易不落平凡,即使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握和表现。
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思路畅通是作文的理想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一旦具备了思路畅通的条件,文思就不会蔽塞了。
B.苦思有多方面的收获,它能使作文摆脱浮滑,为灵感的涌现做准备,可以打破作文中的难关,达到作文的最佳境界。
C.作文的畅适境界有生来的,也有艰苦经营的,成功的作品虽然分别很大,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平易。
D.由苦思获得平易的文章深刻耐人寻味,王介甫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参考答案:
5.A(题干句说的是兴会淋漓的文章的写作,指已具备了思路畅通的写作条件,并非指尚在寻思之中。)
6.B(前半句,原文流于浮滑前有常易二字,意思不同于就会;后半句,原文用才能,而不是用就能,表意不同。)
7.B(A项,与原文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不合。C项,原文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中,有好像一词。D项,原文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中有大半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