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阅读答案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峡》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阅读答案1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
②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
④林寒涧肃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间千二百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春冬之时 水路草木之花
C、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缺中断 (2)阳光,这里指太阳 (3)即使 (4)清凉
2、B
3、⑴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 ⑵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乐趣无穷。
4.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思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每空0.5分,共3分)
(1)略无阙处 ( ) (2)虽乘奔御风 ( )
(3)负势竞上 ( ) (4)望峰息心 ( )
(5)经纶世务 ( ) (6) 猛浪若奔 (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每句2分,共6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
【小题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每空一分,共3分)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小题4】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感情不一,说说具体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5】选取富春江或者三峡之美写一段导游词。(4分 )(不少于50字)
答案
【小题1】(各0.5分,共3分)
(1)同“缺”,缺口或缺失 (2)即使
(3)凭依 (4)使……平息
(5)经营治理 (6)奔马或飞奔的马
【小题2】(每句2分,共6分)
(1)即使乘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江水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乐趣
(3)(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
【小题3】(每空1分,共3分)
清、急 萧瑟凄清
【小题4】(共4分)
《与朱元思书》 中反映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也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含有避世归隐的想法。(3分)
《三峡》一文中通过描写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5】(4分)略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阙”这里是通假字现象;“息”为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此处注意“奔”“疾”“良”“轩邈”等重点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这里学生应理解作者写出山水的怎样特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峡》阅读答案3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
(1)沿溯阻绝。沿:
(2)负势竞上。负: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6.下面是《小石潭记》选段,和《三峡》第二自然段比较,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参考答案:
1.顺流而下; 凭依; 障碍;通“返”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那些为名利而忙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禄之心;为社会事务奔波忙碌的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B
4.(1)湍急、清澈;
(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
5.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6.相同点:都从侧面描写水;
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三峡》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2)略无阙处( )
(3)晴初霜旦() (4)哀转久绝( )
小题2:选出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1分)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绝:哀转久绝 群响毕绝
C.故:故渔者歌曰两狼之并驱如故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小题3:根据文中意思,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原文内容填空。(3分)
文中从侧面渲染了山峰高峻、江面狭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江水凶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总评写出三峡春冬时节山水树木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第三自然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6:这篇散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通过对三峡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通“缺” (3)早晨 (4)消失
小题1:B
小题1:(1)到了夏天江水涨上小山包得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断了。
(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景物。
小题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
小题1:以动写静,用猿的叫声衬托三峡的寂静。写出了秋天三峡的萧瑟,肃杀,渲染了清冷、悲凉的气氛,也表达了对渔民悲惨生活的同情。(写出两点即可)
小题1: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绘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A中“或”的意思分别为“有”、“有时”。C中“故”的意思分别为“所以”、“原来的样子”。D中“素”的意思分别为“白色的”、“不加装饰”。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沿溯、绝、素等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之上,围绕三峡四季景色的特点来回答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围绕“髙猿长啸”的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来谈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领悟文章的写景顺序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第一小问是根据三峡的特点来安排文章的写景顺序的。第二小问通过景物描写主要来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三峡》阅读答案5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20xx.2.14)
1.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3.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1)①以“告别”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2.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①惆怅而失落②感动与崇敬③肯定和褒扬
3.(1)不矛盾。(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三峡》阅读答案6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郦道元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①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逆流而上。③快。
4、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空旷的山谷传来猿猴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思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绝巘( )
(4)飞漱其间( )(5)高猿长啸( )(6)属引凄异( )
2.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描写三峡空荡,给人以悲哀婉转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想起《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划线字。
(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
(2)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
(4)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到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quē(2)sù(3)yǎn(4)shù(5)xiào(6)zhǔ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1)正午
(2)顺流而下
(3)指飞奔的马
(4)快
5.(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
(2)天刚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6.(1)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意对即可)
(2)春季,因为三峡的春季水退潭清,风景透丽,让人流连忘返。(不设统一答案)
《三峡》阅读答案8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题及答案解析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溯:
(3)则素湍绿潭 素: (4)属引凄异 属
(5)故渔者歌曰 故:
解析:(1)阙:通“缺”,中断 (2)溯:逆流而上 (3)素:白色 (4)属:连接 (5)故:所以。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1)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2分)
解析:“凄”和“哀”。
(一)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
解析:山: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
水: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
《三峡》阅读答案9
古文阅读(10分)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
属引凄异____________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2分)
(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理解填空。(2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__________的特点;文章第④段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对应。
小题4: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2分)
小题5: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通过回清倒影写出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和动态。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参考答案:
小题1:逆流而上 快 接连不断 顺流而下
小题2:(1)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2)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小题3:湍急;两岸猿声啼不住。
小题4:夏 水 襄 陵,沿 溯 阻 绝;素 湍 绿 潭,回 清 倒 影。
小题5:B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溯,不要解释成水流,注意沿的古今义不同,今义是顺着,古义是顺流而下。
小题2:
试题分析:句中的每个字语都解释到位,不可遗漏,尤其精彩描写有特色的字词,比如清荣峻茂四个字。
小题3:
试题分析:两岸猿声啼不住与选文内的相关处很明显,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是写水流快,与选文中有对应的文字。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要求引用原句回答。襄陵句写水大,襄陵,指水涨上堤岸,倒影句写水清澈,水水清得映出山的影子。
小题5:
试题分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两短句相对应的词词性对不上,悬泉是名词,而飞漱是动词,且两句的结构也对不上,悬泉瀑布是并列结构,而飞漱其间是动宾结构。
《三峡》阅读答案10
三峡猿啼之谜
江水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绝句,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也反映出轻舟飞驶的状态。
为什么两岸猿声啼不住呢?
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到热带丛林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终于揭开了猿啼的秘密。每天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的早晨大合唱便打破了森林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伴唱,直到太阳升起时才结束。早饭后,合唱继续进行。
波尔杰丁发现,猿啼与它们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活有关。一般猿每隔两三年产子猿,子猿长到七八岁时,才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已经成熟的雄猿为了求偶就要不停地发出求偶的啼鸣,直到邻近雌猿闻声进入它的地盘与其结成夫妻,建立家庭为止。这个家庭还有个规矩:未成熟的小雄猿在家中不许单独啼鸣,以免招来异性;当然,父母不在家时,小雄猿也会偷偷地叫上几声。
建立家庭后的母猿仍会不断地啼鸣:一是为了保卫家庭的地盘和维护一夫一妻制而不许别人侵犯,二是为了呼唤离家子猿。
说到三峡猿啼,有人认为猿声并非是两岸啼。
据郦道元《水经注》载:自三峡七百里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当年李白过三峡,正是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之时,故能听到不绝于耳的猿声。
但是,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却写道:三峡的确多啼猿,但它们都生于南岸,而鲜见于北岸。史书中还曾记载,有人从南岸捉了猿放到北岸,猿非但不啼,还千方百计地逃回南岸去。由此认为,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应改为南岸猿声啼不住。
为何猿声只在南岸啼呢?有人认为,三峡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北岸巫山山脉是南北走向,正迎着北方寒风,山高林深,气温偏低,不适宜猿猴生长。所以,猿要逃回到南岸去。
三峡猿啼的根本问题,即发出了啼声的是猿还是猴。长期以来,学者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四种猿类,前两种分布在非洲,后两种定居在亚洲,其中在我国的长臂猿仅出没于云南、海南岛等地的林区。若由此看来,三峡上发出啼声的就不该是猿了。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1987年,中科院的一个考察组在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一件长臂猿左侧下颌骨化石;其门齿、犬齿已脱落,前臼齿、臼齿保存完好,牙齿稍有磨蚀。与该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这些动物骨骼的有机物质含量很高,与尚未石化的长臂猿下颌骨一致。此外,他们还从土层中找到骨簪和一件陶制品,经鉴定,这些陶制品和骨制品和文化性质与3000年前的川东大溪文化相近。由此证明,那一历史时期的长江三峡确实有过长臂猿的活动,李白并没有错将猴叫认作猿啼。
7.文章末句由此证明的此所指代的内容是( )
A. 错开峡西南大脚洞发现了长臂猿下颌骨化石。
B. 与长臂猿化石一起出土的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亚化石。
C.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距今约3000年。
D. 长臂猿化石及同期出土的骨簪、陶制品。
答案:(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波尔杰丁认为猿啼是建立或维护家庭的需要。
B.清代学者认为猿啼只在南岸,有人认为北岸气候恶劣,不适宜猿的生长。
C.中科院考察组对长臂猿化石的发现,可作为李白诗中猿啼的佐证。
D.长期以来,学者们经过对世界上四种猿类分布情况的研究,认定三峡无猿,李白听到的不该是猿声。
答案:(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
9.引用通常是为了证明作者观点。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对波尔杰丁的考察发现,作者是赞同的。
B.对清代学者和史书的观点,从但是一词,可见作者的青睐。
C.引用长期以来学者们的观点,作者是为了推出三峡无猿的质疑。
D.引用中科院的考察发现,作者意在证明三峡有猿,李白无误。
答案:(B)(对南岸说,作者只客观引述介绍,未表明观点、倾向)
《三峡》阅读答案11
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凝望( ) 崆岭( ) 浣妆( ) 秭归( ) 峰巅( ) 夔门( )
滟滪( ) 瞿塘( ) 古褐苍苍( ) 沟壑( ) 袅袅( )
2.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 ( )
(2)杜工部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要亲自到这地方,才可以领略到前人用字之妙。 ( )
(3)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 )
(4))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 ( )
3.“地因人传,人因地传”山水的闻名,往往是由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演绎。除了白帝城外,你还能举出有关三峡名胜的典故一两例来吗?
4.填空:
巴东三峡巫峡长, 。
,也有垂杨也有花。
,生长明妃尚有村。
5.人们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来形容女子容貌的姣好。请你能说出其中暗含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气势雄伟。峡内重峦叠嶂,礁石林立。到了晚上,江上生明月,江面上能倒映出两轮月亮。游人登上“双月楼”眺望,可赏此奇观.此情此景可用李白的两句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课文引用诗、民谚、典故的好处。
文中引用诗、民谚、典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开头引用民谚“ , ”,渲染了三
峡一带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民谚“ , ”,表现了崆岭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句运用___________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恶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引用杜甫诗句“ ,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江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
作者的即景诗句“ , ”,用“江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
文中写白帝城,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突出了三峡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8.语言运用。
(一)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上文句子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改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
生活中时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深思,这就是诗啊!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xx年4月26日至5月3日是连战先生首次大陆之行。很多人用诗歌来表达对连战的欢迎之情。下面是他的旧房东赠言藏头诗,很有深意,希望连战能够担负起把海峡两岸连结起来的重任。但是由于疏忽,缺三个字,请你添上。
连动( ) ( ) ( ),
战为 古 华 夏 。
(五)修改病句。
1.新来的王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2.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船过了秭归和巴东,便入了最有名的巫峡,这是一段最奇险最美丽的山水。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山的妙处,在不单调。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前面无路,后面也无路。四面八方,都被悬崖阻住。船身得转弯抹角地从山缝里穿过去、两旁的高山,笔直地耸立着,______________,那么整齐,那么险峻。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江水冲在山崖上、石滩上,发出一种横暴的怒吼,有时候可以卷起一两丈高的浪堆。
巫山的云,这一次因为天气晴爽,没有看到。据一位老先生说,看巫山的云,要在迷蒙细雨的天气。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这一次因为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上连云影也没有,几个极高的峰巅,我们可以望得清清楚楚。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
1.在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与下列哪句话所形成的原因是一样的?(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请分别用不超过五个字概括巫峡山、水、云的特点。
山:______________
水:______________
云:______________
4.“巫峡”并不是三峡中最长的,为何“巴东三峡巫峡长”?第(2)段中,为什么只写三峡中的巫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画波浪线一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7)段中作者描写巫峡的江水,突出了一个_______字,抓住江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巫峡的山峰时抓住了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突出了巫峡山峰的“高”。
7.(7)段中在写山险峻时,写“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峡》阅读答案12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虽乘奔御风( ) (4)属引凄异( )
小题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B.相与/步于中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虽乘奔/御风
小题3: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分)
小题4:作者写三峡的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氛围?(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日光,逆流而上,奔跑的马连接延长
小题1:D
小题1: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趣味。
小题1: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声,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分析,要求学生熟读,了解其含义后划出停顿来即可。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学生的理解和把握,注意“秋”字。猿声,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三峡》阅读答案13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
1.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自 非 亭 午 夜 分 不 见 曦 月
2.比较句子,解释下列划线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或王命急宣( ) 或说处杀虎斩蛟( )
故渔者歌曰( ) 温故而知新( )
沿溯阻绝( ) 哀转久绝( )
3.下面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略无阙处
B.绝巘多生怪柏
C.飞漱其间
D.属引凄异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分别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中空缺的一句话。
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___!
7.三峡是_______、巫峡、________的总称,现在我国正在那里建设一个举世瞩目的工程,叫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
2.自:(在)/(如果)
或:(有时)/(有的人)
故:(所以)/(旧的)
绝:(隔绝)/(消失) (意对即可)
3.A
4.①夏季江水上涨,淹没丘陵,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
②水清、山峻、草木茂盛,实在有很多的趣味。(重点词语翻译到位,意思对即可)
5.①山绵延高峻
②水流湍急
③清静秀丽
④气氛凄凉(意对即可)
6.猿鸣三声泪沾裳。
7.瞿塘峡、西陵峡 三峡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工程)
《三峡》阅读答案14
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B.绝/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B
4.B
5.(1)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2)即使骑着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迅速。(意对即可)
《三峡》阅读答案1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上三峡
李 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注]
①此诗作于唐乾元二年(759),诗人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途中。②黄牛,指黄牛峡,是巫峡的一段。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夹青天”句,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
B.“忽可尽”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心情。
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写逆水行船十分艰难,夜航充满艰险,船行也更加缓慢。
D.“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巫山夹青天”,着一“夹”字,山逼天仄,情趣盎然;“巴水流若兹”,摹山状水表现新奇之感。
B.“巴水忽可尽”,着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
C.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
D.七、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
答案
8.C(“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就“夜航充满艰险,就更没有根据”)
9.A(“情趣盎然”和“新奇”不恰当,诗人的状况是逆境难熬,情绪郁闷)
译文
高耸陡峭的巫山把窄小的蓝天紧紧夹住,峡谷中的流水沸腾如金汤。
峡中从巴国流下的江水也许会有枯竭的时候,那蓝天却永远也难以攀登。
看着那黄牛山,连续三天都是凌晨即起溯江而上,夜晚才休息,可它仍然遥在前方。
在此三天,满头的鬓发都已经雪白。
赏析
此当为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自三峡入蜀时所作。当时李白59岁,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诗人58岁时从九江到宜昌逆流而上,走了快一年,接着便进入三峡。三峡是长江最为险峻、最难走的一段,在此行程更慢,妻子宗氏和妻弟也已经告别回南昌了,因此就更加孤独,情绪更坏。
此诗表现了当时诗人逆境难熬,情绪郁闷状况。“巫山夹青天”,夹字用得极其到位,既写出了巫山险峻,遮天蔽日的形势,也包含着诗人喟叹青天的形象。“巴水流若兹”,含有无奈之意。三四两句,并非说巴水可以行到尽头,而是写出了巴水纡曲,舟行迟迟的情景。“巴水忽可尽”,著一“忽”字,山回水转,尽在眼前;“青天无到时”,既写实又在写情。“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明写逆水行船艰难,船行缓慢,实际表达的是诗人的感受和心态。五六两句既用互文笔法写朝暮赶路,又暗含时间的承续:早起赶路到晚上也没能走多远。“不觉鬓成丝”,写出诗人因船行缓慢而愁白了头,包含着时光难度,逆境难熬的感受。末两句情景交融,既在描写景象,又在抒发感情,从中可体味出诗人悲愁愤懑的心境。诗中连续重复“三朝三暮”,极有船工号子的感觉。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诗里与《上三峡》相映成趣的是《下江陵》(《早发白帝城》),后者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名篇。《上三峡》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诗中描写巫山险峻,巴水纡曲,舟行迟迟,愁令发白。流放者唯觉逆境难熬,心情愤懑,壮丽风光为之减色。《下江陵》是诗人流放途中忽闻赦书,旋即乘舟东返时写下的,城高入云,晨光初灿,气象开朗,舟行轻快。“一日千里”是诗人心态轻松的主观感受,喜悦心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同一位诗人,同一处景致,却气象迥异,正是“融情入景”的鲜明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