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阅读答案

时间:2014-08-07 08:44:2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宿府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宿府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宿府阅读答案1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的状态,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之情有增无减,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C、 尾联写“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了,如今为能够到这幕府里暂且栖安而感到欣慰。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15、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4、C(“欣慰”不当,应是诗人漂泊多年的无奈之举)

  15、 ①颔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③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宿府阅读答案2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杜甫阅读答案: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①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②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 ③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

  答:①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②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③苦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

  宿府 杜甫翻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严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宿府 杜甫字词解释:

  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②井梧:梧桐。叶有黄纹如井,又称金井梧桐。

  ③永夜:整夜。

  ④自语:自言自语。

  ⑤中天:半空之中。

  ⑥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指时间推移。

  ⑦伶俜(pīng):流离失所。

  ⑧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⑨强移:勉强移就。

  ⑩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

  宿府 杜甫背景:

  此诗作于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宿府 杜甫中心大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宿府 杜甫简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

  宿府 杜甫赏析:

  此诗作于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秋,当时作者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诗中抒发的感情还是伤时感事,表达出作者对于国事动乱的忧虑和他飘泊流离的愁闷。正是始终压在诗人身上的愁苦使诗人无心赏看中天美好的月色。前六句具体写出了诗人对风尘荏苒、关塞萧条的动乱时代的忧伤。

  最后两句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总之,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

  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清代方东树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翻译一下,就是:“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是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呢?!”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

  “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风尘荏苒”,指战乱延续的时间很长。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好几年又过去了,诗人却仍然流落剑外,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不由得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给读者留下了结合诗人的经历去驰骋想象的空间。

  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诗人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他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却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

宿府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1) 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0、;(1)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首联写“独宿”的环境,通过 “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渲染了凄清寒冷的氛围。颔联写“独宿”的所见所闻,长夜角声悲凉,月色无限美好,但无人共赏,独宿不寐,表现诗人沉郁悲抑的心情。颈联和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独宿”时对国事的担忧和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并表明自己不愿在幕府中暂且得安的漂泊苦闷之感。(4分)

  (2)A、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清秋”“井梧”“蜡烛”等景物的勾画,烘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悲凉,表现出诗人对国事充满忧虑、对漂泊生活深感苦闷之情。

  B、反衬。颔联以月色的无限美好反衬诗人独宿幕府时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C、用典。尾联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分)

宿府阅读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