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2019-06-08 04:18: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

  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以讽刺的笔调嘲讽了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一方面针砭国人敷衍苟且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见作者弘扬一丝不苟的'求实科学精神的用心。

  B.本文内容依照传记体例安排,先介绍人物,再叙述人物事迹或者故事,让故事的主角一再重演同样的错误,以达到荒谬好笑的目的。

  C.在笔法上,本文巧妙的运用夸饰、比喻、排比、映衬、引用、反讽等修辞法,以浅显生动的语言,达到因事见理的目的。

  D.文章的第一至三段是“纲”,总写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贯及特质,首段先用疑问句型“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来设置悬念。

  E.第二段从侧面渲染差不多先生,“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给读者提高了一层神秘感;接着写他的相貌与特质则采取由内而外的顺序,先说眼耳鼻口,再说思想。

  (2)请简要分析“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3)作品是怎样描述差不多先生找大夫看病的情节的?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最后为什么以差不多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及他对人们的影响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试题答案:

  11.(1) A叙述作者和中心(3分),D叙述主要内容(2分),B(1分)(达到荒谬好笑的目的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达到谏诤的目的。C项无比喻、引用修辞,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为了达到在荒谬好笑的文字背后,领略作者严肃用心的目的。E项顺序反了,应该是 “由外而内” 。)

  (2)(6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①透过主角的话对第三段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的态度作总结。此态度由浅入深的呈现,由表面的“不很清楚”、“不很分明”,逐步深入到“不很讲究”、“不很精明”、“不细密”。(2分) ②“凡事”引起下面的诸多事例。(1分)下文引出了差不多先生从小到大的几件事情,除了依时间顺序写作,事情的简繁轻重也依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而后果与影响的程度也随之逐步加重。作者先写差不多先生色彩不分(红糖同白糖),再写东西不分(陕西同山西),这是琐碎的小事,至差不多先生长大后,演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事情:十和千差不多,今天和明天差不多,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最后甚至因“差不多”的态度而丧命。而作者叙述时的分量分配,也随着事情的轻重不同,而有先略后详的走势。(2分)

  (3)(6分)①叙述颇为详尽,也最富趣味。从家人角度说,“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不但为差不多先生的死埋下伏笔,更显示这种马虎的个性不只差不多先生有,大家都是如此,巧妙回应了首段“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一句。②心理刻画回应首段。从差不多先生角度说,他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则是在为家人的行径作解释与认同。而“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进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除了再次回应首段,证明大家都这么随便外,更提出了一项严厉的批判:连最需要讲究精确的医生都马虎敷衍,那么全国还有什么人是认真的呢?③临终遗言(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出差不多先生“至死不悟”的糊涂本性。

  (4)(8分)①以“讽谕”手法作结,寄托旨意,大家的称赞与送给他的法号“圆通大师”,其实是在讽刺国人处事圆滑,凡事敷衍,是作者对国人“差不多”的态度最严厉的讽刺。说明大家不但认同差不多先生的态度,甚至尊崇他、效法他,总结全中国人都像差不多先生一样,②“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三句,呼应首段“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明白表示这些“懒”,都是“不肯”所致,而不是“不能”,挖掘了“差不多先生”这类人的本质根源。③“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这样的影响是作者对国人最深切的忧虑。④结句“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点明文章主旨,语言简便犀利尖锐,迅速揭露悖论谬说,杂文特点鲜明。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