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19-02-06 05:21: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训练及答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阅读过课文吧、阅读课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课文很难理解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训练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牟宗三

  我是在梁先生于重庆北培创办勉仁学院时(1948年)认识他的。勉仁是梁先生的斋名、取儒家勉于行仁的意义;先前他也以勉仁办了一所中学。我是在建校以后去的、在那里待了一年多、所以对梁先生的学问与人格也有一些了解。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

  乡村建设的实践、就他思想的渊源来看、可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这本书是梁先生应王鸿一之邀、在山东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的演讲稿合辑而成的。那时他还很年轻、不到30岁。这是当时非常了不起的一本著作、思辨性非常强、自成一家之言、不是东拉西扯、左拼右凑出来的、而是一条主脉贯串而下、像螺丝钉钻缝入几的深造自得之作、可说是第一流的。

  梁先生没出过洋、又不是什么翰林学士、但一样可以讲中西文化问题;黑格尔没到过中国、也不认识中国字、但到现在为止、讲中西文化问题的、没有一个超过黑格尔的、谁能够像黑格尔了解到那种程度的这就是哲学家的本事了。梁先生讲中西文化、完全出自于他对时代的体认及民族的情感、而这又是承续自他家庭中关心国事的传统。梁先生的父亲梁济(字巨川)、在民国七年时、为抗议象征着固有文化的清朝之灭亡、而自杀身亡。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梁先生格外关注的.文化问题。

  究竟、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文化在满清统治了三百年之后、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一直难以步上正轨、而源始于十七、八、九世纪近代文明的西方文化、就摆在眼前、应该如何作个抉择

  梁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要读他的《中国文化要义》、保存中国传统。保存文化是对的、那一个民族能否定自己的文化但想了解中国文化并不容易、读《中国文化要义》恐怕不如读《东西文化其及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是从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简约出来的、哲学味太重了、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再加以申说、否则不易懂。而《乡村建设理论》虽是他最用心的著作、企图自农村风俗习惯的横剖面深刻剖析中、归结出中国文化的特征、但是纵贯性不够、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是有问题的。这是梁先生一生吃亏的地方、也使他不可能真正了解到中国文化。

  梁先生晚年观念已老、也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尤其是文化上。

  但是、在文革之时、他却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的风骨与气节、这是他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他被批评时、家具和所有的藏书也都被摧残烧毁、他并没有反抗、只极力要求破坏者让他保留一部字典、因为那部字典是向朋友借来的、烧掉了会对不起他的朋友。虽然最后这部字典还是不能幸免、被烧掉了、但是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他那来自传统知识分子的忠厚的一面。

  梁先生在近代中国是一个文化的复兴者、不但身体力行地宣掦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更可以说是接续了清代断绝了300年的中国文化。这是他的一生最有意义的地方、也正是梁漱溟先生象征文化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章有删改)

  19、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1、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答案

  19: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20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21《中国文化要义》哲学味太浓;《乡村建设理论》在方法论上从果说因;晚年观念已老;在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答哲学味太浓、方法论上从果说因、观念陈旧、文化上有很多问题没有触及也可。

  22主要是从学问和人格两个方面去认识梁漱溟的。

  启示有四点。

  (1)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

  (2)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

  (3)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

  (4)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阅读训练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