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

时间:2011-02-03 05:4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

  《小石潭记》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仅供参考!

  一、 “小石潭记”之“小”

  石潭之小——小在“全石以为底”;小在“潭中鱼可百许头”;小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而这些都与“石”有关。因为是石潭,鱼儿才无处藏身;因为是小潭,鱼儿们才无处可逃。鱼儿们的这种境遇,难道不让被贬的作者联想起自己?

  鱼儿们在小石潭中游来游去——“似”与游者相乐,实际上是无路可走,作者在山水之间游逛——死于山水相伴,实际上是走投无路,施才无门啊!

  二、“如鸣佩环”之“环”

  如鸣佩环 ,为什么讲是佩环 ,不讲别的?大家读书,一定不要错过。这样既写出了泉水激石发出的清越之声,同时这个“佩环”,表的是玉之意,是玉做的东西,“玉”是什么?冰清玉洁。这个“玉”表示的高洁之意,这个“玉”发出的声音寓示高洁之意。用这个来表示,一定是有深意的。玉佩之音,与作者的心性相契合,所以才会有“心乐之”。

  三、“伐竹取道”的“伐”

  读完全文后,小石潭的美反而引发了他的思考:如此美的小潭为什么无人赏析?在“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中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也许正是这一片竹林使得小石潭被遮蔽了,被埋没了,或者说是永州郊外的荒芜僻静使得人们忽视了小石潭的存在了。潭美却无人欣赏,这不也是小石潭的悲剧吗?如果不是柳宗元“伐竹取道”,小石潭也许要寂寞终生了。

  小石潭的悲剧也许使柳宗元蓦然间想起了自己:被贬在这蛮荒闭塞的永州,空有满腹之学和济世之志,一如这无人知晓的.小石潭。本想在山水中忘情,却不料触目生情,由潭及人,顿生感慨,快乐转瞬而逝,惆怅失落却如浓雾一般的弥散开来,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柳宗元“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心理突变和“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情感失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有着它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柳宗元在永州落魄寂寥之时的情绪寄托而已,更是柳宗元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人生际遇和渴望被发现被赏识的人生理想的象征,如果我们单纯的将它理解为山水散文那只能说是一种只知皮毛的浅薄了。

  其实看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其他几篇文章《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我们都可以找到似曾相似的感觉。西山之怪特是得之于“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的探索;钴鉧潭西小丘的嘉美得之于“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的发现……幽泉怪石多在高山深林回溪中,常人多难以见到。

  四、“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空”

  “皆若空游无所依”这句话最妙。明的是写鱼,就好像游在虚空中一样,不用依凭水的作用。暗写水清,又折射出作者的心境。心无所住而生其心!被贬是动,但心不所住,是静;鱼是动的,但无所依,是静的。这句讲得妙!

  五、“不可知其源”的“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句讲的是远景。看潭的西南方向,什么叫斗折蛇行? “斗折”叫的是北斗七星。是一个星与一个星的连接,一折一折的。“蛇行”好理解,蛇行的时候就是弯弯曲曲的,这个比喻非常美,非常贴切。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这个潭水的来源!从哪里来的呢?朝西南望去,只见波光粼粼,有如北斗星。“明灭可现”,明的是水光,暗的是岩石,但一点点的水光,与岩石就组成了斗折蛇行。这个比喻何等之美!何等之妙! “其岸势犬牙差互,”再说到这个溪水的两岸,什么叫“差”?就是差错。但这里就是要理解:一个“差”,一个“互”。长中有短, 短中有长,叫“互”。最后一句:“不可知其源。”明写是水之源,但这也是心之源嘛!一定要读出来。作者被贬,出路在哪里?心路向何方?哪边是归途?以为是身之游记。但细一品,是心之游记。

  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教学建议

  一、本课教学可用两课时。

  二、本课教学,可引导学生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如有条件,可充分利用朗读教学录音磁带进行范读,还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三、本课词语、生字可通过预习解决,有些常用词可作练习。特殊语法现象如“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凄神寒骨”(使动)不必涉及,只要明白句子大意即可。

  四、本文描写景物特征异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教师应予注意。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正面进行了描写:“全石以为底……为、为岩。”还通过“如鸣佩环”“水尤清冽”“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在前后加以照应。小石潭的环境幽静、优美显示出自然的原始风貌,作者也在多处照应以突出这一特征。讲清这一问题对指导写作有一定意义。

  五、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楚。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运用不同形式引导同学把握课文内容。下面提纲可供参考: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六、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对此,我们应讲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复习指导

  一、字句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关键字:西:向西。行:走。篁竹:成林的竹子。乐:以……为乐。因为……而感到快乐(对……而感到快乐)。之:代词,指(听到)如鸣佩环的水声。

  句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流声,好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为此而感到很快乐。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关键字:伐:砍伐。取:取得,这里指开辟。道:路。下:往下(走)。见:看见。尤:尤其,特别。清洌:清澈。

  句译:我们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

  3、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关键字: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坻。全:整个。以:把,用。为:作为。卷石底以出:“以”,相当于“而”。出:露出。为:成为,形成。

  句译:小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形状。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关键字: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句译:(岸上)青翠的树木、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披拂,随风飘荡。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关键字:可:大约。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若:好像。空:在空中。

  句译: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关键字:彻:透过,穿过。布:原为“分布”之意,这里可解释为映现。佁然:愣住的样子。

  句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现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关键字:俶尔:忽然。远:距离远(同“近”相对)。逝:离去。翕忽:迅速。乐:逗乐。

  句译:鱼忽然又远远地游开了,来来往往,轻快迅速,好像在同游人逗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关键字: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七星那样。折: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明亮。灭:暗,看不见,常与“明”连用。

  句译:我向水潭的西南望去,那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关键字:其:它的。势:形状。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互:相互交错。差:交错。知:知道。

  句译: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牙一样互相交错,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关键字:环:环绕。合:合拢,合抱。寂:寂静。廖:冷清,冷落。凄:使……凄楚。寒:使……寒透。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句译:坐在潭边,四面竹子树木环绕合拢,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种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这地方真是寂静幽深,使人感到忧伤。

  1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关键字:以:因为。其:它的。境:环境。过:过于。清:冷清。居:停留。之:代词,指当时的情景。去:离开。

  句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我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1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关键字:隶:跟随。从:跟从。小生: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句译:作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同为唐代古文运动领袖。此文写于其被贬谪到永州期间。当时柳宗元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的第四篇。

  2、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充满了探奇的情趣,而水清、石奇、树美的自然景观则更写出了小石潭景致的美妙。作者发现美景的喜悦自然流露于其中。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写鱼,动静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又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的活泼和怡然自得,表现作者暂时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快乐。游鱼、日光、影子等侧面写出水清。

  第三段写小石潭曲折的溪流和岸势。比喻形象。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小石潭环境冷清,勾起作者内心忧伤凄苦之情,以至匆匆离去。

  第五段交代同游者。

  全文按作者游踪来写(移步换景)。

  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又随景而变,从“心乐之”(发现小石潭的快乐心情),到“似与游者相乐”(观活泼游鱼,陶醉于美景的快乐),再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苦闷凄苦的心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抒发作者被贬后(想要寄情山水却)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中心归纳:本文记述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含蓄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想要寄情山水却)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小石潭记》课文解读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