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醉翁亭记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是高中必须的一节古文课,它不仅仅是一片优美的古文,写出了诗人的阔达,更重要的是它能告诉我们很多古文的用法,让我们学会更多,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找到的高中课文醉翁亭记复习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好这一课的内容,快来看看吧!
一、文学常识
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语音
滁州(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á) 辄(zhé) 暝(íng)
晦明(huì) 伛偻(ǔ lǚ) 酒洌(liè) 山 肴(á) 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ì) 颓然(tuí) 阴翳(ì)
三、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
2、山行/六七里
3、故 / 自号曰醉翁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四、一词多义。
1、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 动词)
2、归 云归而岩石暝(归: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去)
3、谓 太守自谓也(谓:命名,称谓)
太守谓谁(谓:通为,是)
4、乐 山水之乐(乐: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乐:欢乐,形容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乐:以……为乐,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以……为乐)
五、其它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环绕。
2、. 林壑尤美:壑,山谷。
3、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
4、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临于泉上者:靠近。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9、、林霏开:。霏,雾气。开,消散。
10、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11、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1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13、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提携 ,这里指小孩。
14、临溪而渔:渔,钓鱼
1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1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1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1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借指音乐。
19、投者中,弈者胜:投,投壶。弈,下棋
20、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21、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颜,脸色。
22、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23、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24、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25、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6、醒能述以文者:述,表述
六、成语积累
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3、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用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山肴野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5、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七、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9)第2、3自然段全部翻译
七、内容理解:
■整体感知:
《醉翁亭记》一文以“乐”字作为贯串全文的主线,极其生动地描写乐醉翁亭地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描绘了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条理十分清晰。又描写了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勾画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并借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全文将写景。叙事、议论熔于一炉。
■本文中心思想把握两点:①作者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②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理解题:
1、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句也是的名句)
2、本文以“醉”与“乐”贯穿全文,主线是“乐”结尾部分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4、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5、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6、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7、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8、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9、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0、文中有一短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意思相同,请写出这一短语 伛偻提携 。
11、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答: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八、虚词。
1、“而”字的用法。
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而乐
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并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往来而不绝者 起坐而喧哗者
表递进: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之”的用法和意义。(本课“之”字的用法除了后四个不一样外,其他都可释为“助词,的”)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山之僧智仙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 山间之朝暮也 、 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宴酣之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和而不知人之乐 ”的“之”字都可释为“助词,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
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起凑足音节作用,可不译)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可释为“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和行者休于树”都可释为“在”
九、“也”字用法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山间之朝暮也
11.山间之四时也.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8.在乎山水之间也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而乐亦无穷也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