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19-07-01 06:27: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

  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略

  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11.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马的特性。

  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7.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24.贤才无辜逢昏君。

  25.人间难得九方皋。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阅读拓展

  34.王/者/得/曰/请

  35.捐:花费 遣:派遣 期年:满一年 市:值

  3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要不惜重金。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代表作品《昌黎先生集》。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主要结论或主旨句)

  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⑩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即使)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里指受辱而埋没才能)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⑥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⑦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⑧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驾驭)(正确的方法)

  ⑨执策而临之曰(马鞭子)(面对) ⑩是马也(这)

  4、第一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第二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第三段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

  5、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出于食马者的无知。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答:①食马者 食通饲,喂养。②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④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表示疑问语气。

  2、《马说》一文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答: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①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4、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什么特点?答:托物寓意。

  5、“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本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①千里马比喻人才;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③食马者比喻埋没人才,摧残人才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

  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就其根本原因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①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揭示了统治者昏庸无道,不识人才,埋没人才,啥、甚至摧残人才的在、社会现实。

  7、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可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答:因为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被埋没。同理,没有伯乐式的人,即使有人才,也不能被发现任用,只会被压抑而弃之不用。

  8、如何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与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因为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所以遇到不懂马的“食马者”,千里马只能有如此遭遇。。

  9、文章结尾处为什么直接引用食马者所说的“天下无马”这句话?

  答:其目的在于表现封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

  10、第三段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而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①排比;②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11、本文描述了“千里马”怎样的悲惨遭遇?有什么作用?

  答: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揭示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命运。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人才因“饥饿”而无法展现才能的无可奈何的痛苦。

  12、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抨击。

  1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答: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4、文章结尾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对不知马的食马者的嘲讽与愤慨之情。

  15、文中最具有讽刺性的情景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边折磨千里马,一边慨叹天下没有千里马,真是绝妙的讽刺,作者生动地刻画出统治者愚妄无知的形象。

  16、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

  篇三: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称也(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⑷食不饱( )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⑹策之不以其道( )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⑻执策而临之( )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答: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答: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答: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

  答:

  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

  有什么感受?

  答: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答:

  15.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16.作者的人才观是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答:

  17.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答:

  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答: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答:

  21.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答:

  22.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答:

  23.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

  是谁?

  答:

  2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

  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答: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答: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

  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答:

  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答:

  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

  遇的抑郁心情。

  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

  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11.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

  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马的特性。

  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7.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

  人才。

  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

  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

  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

  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

  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阅读《马说》一文 ,按要求回答1——12题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用“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3、解释下面加线词的意思。

  ) ) )

  )

  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5、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3)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

  者比作“ ”,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

  8、请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是:9、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选文中的“见”用法相同。 答:(1) (2)

  10、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答:

  11、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

  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

  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答:

  1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30个字)

  答: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1—16题

  1、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① “” 通 “, ② “”,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死,死国可乎 D.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3、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4、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显现)

  C.

  6、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以 (2)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后一句表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9、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

  10、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3、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14、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

  15、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答: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16、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答:

  篇四: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不以千里称也(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 ) ... 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⑷食.不饱( )⑸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⑹策.之不以其道( ) 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⑻执策.而临之( )⑼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⑴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 ⑵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

  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

  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1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作者的人才观是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

  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

  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

  句。

  有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

  烧连营,才有 …… 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

  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如何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

  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

  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

  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三、阅读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 之 君 王 有 以 千 金 求 千 里 马 者 三 年 不 能 得 涓 人 言 于 君 曰 请 求 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4.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3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捐( ) 遣( ) 期年( ) 市( ) 36.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5略 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11.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马的特性。

  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7.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 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

  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 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 24.贤才无辜逢昏君。 25.人间难得九方皋。

  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 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 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

  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 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

  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 三、阅读拓展 34.王/者/得/曰/请

  35.捐:花费 遣:派遣 期年:满一年 市:值

  36.告诫君主,要想得到人才必须有求贤若渴的诚心,要不惜重金。

  篇五:《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练习题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 ,有文 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⑹才美不外见 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⑻策之不以其道: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⑾执策而临之: ⑿其真无马邪:

  ⒀其真不知马也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是: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马说》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⑷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⑹才美不外见 通“现”见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 ⑾执策而临之:面对 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 、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6、本文的主旨是: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七、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八、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九、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