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复习法
及时复习法
有的初中生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就是上完课以后,就把书本一扔,不再去碰它,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不得不去接触它,例如,学校要举行检测或考试。这种复习方法,效果不大好,因为是突击性的,而且是不大自觉的;这种复习方法万万不能提倡,因为这样做很不经济,很不合算。
19世纪后期,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遗忘规律作了研究。证明遗忘过程发生是不均衡的,遗忘的速度随时间而不同,熟记后最初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便逐渐缓慢下来。
下图是著名心理家艾宾浩斯所发现的遗忘曲线,即根据他的实验研究,在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的时候,在熟记后经过一天后保持33.7%;两天后保持27.8%;六天后保持25.4%。在次以后,遗忘的过程就大为减慢,遗忘曲线是平缓的趋势。
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我们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当趁热打铁,在记忆犹新的时候便进行复习。在这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规定的一条原则就值得遵守:与其借助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复习去防止遗忘。他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告诉我们:在记忆活动中,应当去“巩固建筑物”,而不要去“修补已经倒塌的建筑物”。事实证明,及时复习,防止遗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延缓复习,要恢复遗忘,就只有事倍功半了。
复习的`时间间隔以多长时
间为好呢?心理学家实验证明,时间间隔与年龄有关。高年级的学生,时间间隔可稍长一些,而低年级的学生则要短一点。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在学完一个材料后,在间隔分别为一天、三天、六天的情况下,学习效果以一天的间隔为最好。愈是低年级的学生,就愈是要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就容易遗忘。有的学者认为,外语学习在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复习效果最好。这是不是意味着复习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呢?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时间间隔过短对记忆的巩固同样是不利的。有一个实验材料说明,复习之间的间隔为半小时的时候,需要复习11次,间隔为两小时的时候需要7.5次,而间隔10小时的时候,只需复习5次。可见,间隔太短反而对记忆的巩固不利。时间一定要适中。
每一个中学生都可以用这条遗忘规律来进行学习和记忆,提高效率。有一位同学,外语学得非常好,单词记得十分牢。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自己做了“实验”,摸索出自己的记忆遗忘规律。“实验”很简单,他先背两个单词,过了二、三个小时想一想,还能背出来。再过两三个小时,好象记不确切了。于是他知道自己突击记两个单词,大约可以保持五、六个小时不忘记。过五、六个小时又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如此反复进行,在自己没有将单词遗忘前进行复习巩固。记忆的时间越来越来长,以至经久不忘。我们认为,这个同学能这样做,别的同学也能这样做。只要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就会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