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时间:2017-08-07 09:35: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 陈彬

一、教材分析

⑴主要内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政权分立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包含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前后联系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魏、蜀、吴三国为了实现统一或者维持鼎立局面,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本学习主题的第二课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⑴现有基础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特别是一些细节了解很多,但是其来源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其中不少与事实不符,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影响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⑵学习动力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童心未泯,活泼好动。学习动力多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切入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⑶学习习惯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但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多习惯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能上升到理性阶段。

三、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针对这一要求,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知识与能力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具体情况

过程与方法 1、再现与表达 通过对官渡之战情节的表演,让学生学会再现历史情境的方法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的假设及赤壁之战之曹操行为的假设,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的方法来思考历史。

通过对三国鼎立形成史实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图示表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2、分析现象抓住本质 通过对曹操胜于官渡败于赤壁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对曹操下面的评价,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看他们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及是否对人民有利。

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史实树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分析、观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图示表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分组学习时进行有效指导。

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本课只须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这只是对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而非对本课强制性的重点。因此给教师留下的自由空间比较大。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三维目标都可以由教师自选为重点,而我分别选择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历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图示表述历史作为了我的教学重点。重点的实现,我认为有赖于对两次战役的分析,而分析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也是本课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将它确定为难点。其次,独立运用“图示法”对初一学生也是从未有过的挑战,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既要让学生力所能及,又要保持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对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也是一个待解的难度,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二个难点。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围绕重难点,设计一系列学生活动,通过听、说第一文库网、演、议等多种方式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法设想

1、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拟依据完全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的设计理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真正起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2、由于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以从过去以有很大不同了,“奸雄”的形象在现在学生的心中并未形成,因此,我就改变过去通过辩论教学的形式,而改用将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正确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暗含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让学生说一说:你更希望谁在赤壁之战获胜,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该何去何从,来肯定曹操对历史发展的正面作用。

六、学法指导

学法采用探究的方式,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历史愿望的养成。

七、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历史的天空》。同时在屏幕上出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图片。

学生活动:听音乐、看图片。

教师:这是哪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回答:《三国演义》

教师:《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不少的英雄人物,有没有你最喜爱或讨厌的人物呢?

(学生回答:最喜欢诸葛亮、吕布、张飞、曹操等)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自己喜好的依据大多是小说或电视剧中的情节,那么这些情节与历史是一致的吗?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真实的“三国”!(出示课题)

☆ 讲授新课

一、官渡之战(点击“东汉末年形势图)

教师:自秦汉以来,中国经历了约400年的统一局面,但到东汉末年,形势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幅《东汉末年社会形势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当时中国有很多军阀统治着。袁绍的力量比较强。曹操的力量也很大。当时经常遭到匈奴的攻击)

教师:大家的观察力非常强,从这幅图中,能获得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各地军阀为自己的利益展开了连年混战,请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战乱的情况下,最遭殃、受害的应该是谁呢?(学生回答:老百姓)

教师:当时有不少无辜百姓死于战火之中,甚至出现如诗中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惨况。也就是说:当时死的人太多了,许多来不及掩埋的尸骨到处可见,许多地方已经没有人居住了,甚至走上千里也听不到鸡叫的声音。 大家再思考一下:处在当时的人们最渴望的应该是什么?(和平、安定的生活,统一的局面。)

教师:当时有能力实现北方人民这些愿望的有两个人。

(点击“袁绍、曹操画像”)

教师:一个是袁绍,他是名门之后,是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阀。另一个是曹操,他是后起之秀,他先把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挟持到

他的地盘上,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从而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其次,他又发布“求贤令”,收罗了大量人才。而且,他还通过“屯田”等办法大大增强了他的经济实力,因此他也具有统一北方的实力。中国有句古语:一山不容??

学生:(集体回答)二虎

教师:袁绍与曹操之间的战争很快就拉开了序幕。这就是历史有名的官渡之战。(多媒体出示:统一北方的军阀是谁?出示曹操相,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曹操能够统一北方?)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官渡之战的情况。(点击播放“官渡之战”) 教师:交战双方分别是袁绍和曹操。袁绍是采取攻势的一方。他进攻的目的是直捣许都,劫夺汉献帝,企图通过进攻曹操心脏而迫使曹操中途堵截,最后达到消灭曹操的目的。袁绍当时有“精兵十万,骑万匹”。曹操的军队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200年初,袁绍大军开到黄河北岸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领兵佯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堵击曹军。曹操却立即调头东向,率轻骑前往白马解围。颜良被杀,袁军几乎全军覆没。袁绍不接受教训,下令全军渡黄河,直扑延津。曹操一边撤退,一边故意将辎重丢弃路上,引诱袁军四散抢夺,趁机反击,打败袁军。袁绍另一员大将文丑被杀。白马、延津二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根本改变,曹操决定诱敌深入,撤退到官渡一线设防。袁绍自恃兵多粮足,自延津南下。双方在官渡相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在得到袁绍军粮在乌巢的确切消息后,曹操亲自带领5000步骑兵,打袁军旗号,穿袁军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官渡东北方、袁军之后的乌巢,将袁绍军粮全部烧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曹操全军进击,大获全胜。黄河以南袁军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丢弃大批珍宝,只带

800骑兵渡过黄河。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袁绍从此一蹶不振。 教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官渡之战”的一些重要内容。

(学生复习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多媒体显示) 教师: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北方再无敌手,又过了七年,曹操就基本统一了北方。在班师回朝途中,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的诗歌——《龟虽寿》,同学们读过吗?(学生:读过,还学过。)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学生集体齐声背诵)

教师:同学们北的很好。现在我有一些问题想考考大家。诗中写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指的是谁啊?(学生:曹操本人。)

教师:曹操当年已经53岁了,在当时年纪已不小了,他不再家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呢?(学生:向南进攻或统一全国)

教师:怀抱着这样一个梦想,曹操亲率20多万大军南下,可他南方却遇到两个强劲的对手,你能猜到是谁吗?(学生:孙权、刘备)(点击“赤壁之战中的孙权、刘备的画像)

二、赤壁之战

教师:一个是孙权,他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有南方江东六郡,有一定的实力。另一个就是刘备,他早年靠贩鞋编席为生,东汉末年,在军阀混战中,他一直没有自己的地盘。直到他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人生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知道这个人才是谁吗?(多媒体出示“三顾茅庐”让学生讲解)

教师: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孙、刘联军约5万人与曹军20万人在赤壁展开大战。

教师: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赤壁之战吧。(点击播放“赤壁之战”)

教师:曹操统一北方后,主要的割据势力还有长江下游的孙权,长江中游的刘表(及刘备),长江上游(益州)的刘璋。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国。其时刘表病死。刘表少子刘琮继父职,背刘备降曹。刘备处境极其困难。刘备自樊城(图中襄阳)败退到樊口,兵力只有一万多人。曹军,包括新收降的荆州水军,总数二十多万人。刘备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率领三万人,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周瑜指挥军队,初战赤壁,就打败了曹军先头部队。曹军从赤壁(长江南岸)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曹军有明显弱点:北兵不服水土,发生疾病;北兵多不习水战,所有船舰都以绳索连结一起;曹操本人又骄傲大意。周瑜利用曹军弱点,派大将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战船,等待黄盖来降。时值初冬,东南风骤起。黄盖率领十艘大船,上面装满干柴、浸透油脂,外面用布幔盖好,后边挂上灵便的小船,顺风直扑曹军水寨。黄盖和吴军跳上小船,配合后边跟进的吴军进攻。刹那间,风大火猛,不但曹军水寨变成一片火海,就是岸上的陆寨也被风火烧着。结果,曹军遭到惨败。曹操率领少数败军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兼并孙、刘两家。(学生复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多媒体显示)

教师:多媒体显示:分析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骄傲轻敌

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

曹操 孙、刘联军

主观方面: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客观方面:士兵多为北方人, 人少力弱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便向关西(潼关或函谷关以西地区)方面发展势力。刘备在荆州站住了脚,得以向益州地区进军。孙权在江东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便向岭南地区扩张势力。但三方的经济基础和力量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就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请看——(多媒体显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历史视频)

教师:用你认为最形象、科学的图示来反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同时说这样设计图示的原因。完成后,将自己的成果的小组内交流。每组将认为设计的较为优秀的作品再进行全班展示。(补充)同学们可参考历史地图册关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图示来设计。(学生自行设计后,进行小组及全班的交流)

教师: 多媒体展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教师:请大家根据这幅形势图,完成《三国鼎立》的历史图表。(多媒体出示)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补充)

教师:那么,同学们认为曹操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呢?(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歌谣总结

200年官渡战,曹统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

三国曹魏吴蜀汉,曹丕孙权刘备建。

相互利用又牵制,鼎立局面暂不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