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税法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特殊行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地点是否熟悉。按照税法规定,保险业务分别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为纳税人,其分公司实现的利润集中缴纳所得税;国家邮政局及所属各级邮政企业以国家邮政局为纳税单位,在北京集中缴纳所得税;民航总局所属航空公司及其分公司,从1999年1月1日起,以航空公司为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故答案D正确。
2.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19、20、5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应税收入、亏损弥补和优惠税率的规定是否清楚。根据题中资料可知,2001年企业实现的所得为25万元(860-838+3)。按照规定,该企业经税务机关核定的1999年亏损额12万元、2000年亏损额8万元,可用2001年实现的所得进行弥补。弥补亏损后2001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万元(25-12-8),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7%,2001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3500元(50000×27%)。因此,答案C正确。
3.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19、2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怎样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接受捐赠时不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出售该资产或进行清算时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或清算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公司出售卡车收入11万元低于捐赠时的价格12万元,故应按12万元乘以33%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39600元,答案A正确。
4.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金融保险企业经营国债取得相关收入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是否熟悉。按照规定,金融保险企业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库券的所得,以及经销、代销国债所取得的代办手续费收入,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金融保险企业购买(包括二级市场购买)的国债到期(或分期)兑付所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予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正确答案为D.
5.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35、36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是否清楚向关联企业借款发生的费用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公司注册资本为300万元,其50%为150万元,向关联企业借款200万元,只能按150万元计算支付的利息才能在税前扣除。同时,关联企业又属于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利息费用超过同期、同类金融机构利息标准的部分,也不能在税前扣除。因此,公司2001年向其关联企业借款所支付的利息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数额为7.5万元。
6.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4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各行业发生的工资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按照税法规定,对饮食服务企业按国家规定提取的提成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而不是按公司规定提取的工资;对实行工资、薪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其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在工资、薪金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薪金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顿时准予扣除。这里强调的是实际发放,而不只是提取,如果企业提取的工资、薪金额超过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额部分,也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事业单位,应按照工效挂钩办法核定的工资标准在税前扣除,而不是实际发放的工资;但对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故答案C正确。
7.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19、40、43、4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是否清楚公益救济捐赠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通过教育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5万元可在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山区的捐赠10万元,属于扣除范围,但不能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超过部分不能扣除。该题中企业实现会计利润总额40万元,是扣除两项捐赠额后的余额。因此,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时,先应将贫困山区捐赠的10万元加入利润总额中求得调整所得额50万元,计算出捐赠的限额1.5万元(50×3%),然后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6.01万元[(50-1.5)×33%]故答案C正确。
8.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45、46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租赁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摊销的规定是否清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以经营租赁方式从出租方取得固定资产,其符合独立纳税人交易原则的租金可根据受益时间,均匀扣除。本题中公司2001年3月1日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使用,租期1年,支付租赁费1.2万元,每个月应分摊0.1万元费用,2001年使用受益10个月,在税前应扣除的经营租赁费用为1万元,故正确答案为A.
9.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46、4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提取坏账准备金规定范围是否清楚。按照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年末应收账款是指纳税人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代垫的运杂费。年末应收账款还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纳税人发生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以及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因此,本考题中应从甲公司收取销货款余额80万元,应从乙公司收取劳务款20万元,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故答案C正确。
10.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5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提取保险保障金的范围是否熟悉。税法规定,保险企业的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再保险业务,可按当年自留保费收入,提取不超过1%的保险保障基金,并在税前扣除。寿险业务、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不得提取扣除保险保障基金。故答案D正确。
11.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59、7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从联营方分回税后利润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税法规定,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同时,根据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计算顺序,应先还原后补亏损。因此,答案C正确。
12.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9、44、4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所得税前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规定,该公司2001年度在税前只能扣除22.5万元招待费用,多扣除的4万元业务招待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1年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应为7万元(3+4),乘以27%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89万元,故答案D正确。
13.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71、7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股权转让的企业所得税处理是否清楚。本题中取得支付额620万元,超过成本120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占68万元,超过成本的转让收入为52万元)。按照规定,来源于被投资单位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的部分,视为股息性质所得,按股息所得的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超过投资成本的部分,视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权转让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故答案C正确。
14.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8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等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是否清楚。
15.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96、97页。
考核目的:测试生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方法是否熟悉。本题中小型企业2001年经营的成本、费用真实,收入无法核准。可按照成本、费用的换算公式将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正确,再乘以其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就可得出答案D的结果。
16.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13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办期内取得的非生产性经营收入是否缴纳所得税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规定,在筹办期内取得的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减除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后的余额,作为企业当期所得缴纳所得税。
17.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3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与外国企业从事合作开采石油资源的,合作者在分得原油时,其收入的确定方法是否清楚。
18.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154、15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限10年以上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规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熟悉。本题中的企业第1、2年经营都是亏损,按照规定,首先要进行亏损弥补,确定其获利年度,再根据免税2年、减半征税3年的优惠规定,计算出经营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
19.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158、17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外国投资者分得的税后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税额的计算是否清楚。本题中用于再投资增加注册资本的金额为46.9万元,追增期限6年,符合退回已缴企业所得税额40%的规定。先将其再投资额还原为税前所得后,乘以3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再乘以40%的退税比例,可得到答案C的数额。
20.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5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本题要求按照成本加价法计算该批产品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规定,应将成本、费用再加上20%的成本、费用利润额,计算出合理的销售价格,再将其价格乘以20%的利润率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最后乘以规定的所得税税率,即可得出答案D的数额。
21.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152、15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关联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本题要求按转售价格法计算该次销售业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按照规定,先按销售毛利率计算出该批产品的合理进货价格,再以售价减除进货价格后的余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即可得出答案B的金额。
22.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17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外国企业在华常驻代表机构征收外资企业所得税范围的有关依据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规定,对外国企业在华常驻代表机构是否征收外资企业所得税,主要依据该机构是否有来源于我国境内的营业收入所得,故答案B正确。
23.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180、18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在华常驻代表机构有关缴纳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本题要求按支出额的换算方法计算该机构2001年度应纳的所得税额。计算方法是:首先按计算公式将支出额换算为收入额,再将收入额乘以核定利润率10%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领,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即可得到答案B的金额。
24.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0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中居民纳税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及规定是否清楚。
25.标准
答案:A依据:教材第209、21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实行加成征收的规定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一次取得的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为收入畸高,而不是一次劳务报酬所得,故答案A正确。
26.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31、23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代付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本题中支付给工程师的35000元劳务费是税后金额,计算代付个人所得税时,首先应将其不含税劳务费按公式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适用税率和加成计税的方法计算出代付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27.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23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规定,出版小说取得稿酬后,同时又将小说在报刊上连载取得稿酬的,应分别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本题中出版短篇小说取得稿酬8000元,已超过了4000元,应减除20%的费用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连载4次,每次取得稿酬900元,应定额减除800元的费用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以两次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乘以适用20%的税率后再减征30%,即得正确答案B.
28.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23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特许权使用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本题中一次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应定额减除800元的费用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另一次特许权使用费收入5000元,已超过了4000元,应减除20%的费用后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两次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乘以20%的税率后相加即为答案A的数额。
29.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21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分别取得派遣单位和雇佣单位的工资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规定,个人分别取得派遣单位和雇佣单位的工资收入时,支付工资各方首先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然后个人将两处工资合并计算应纳税.额与代扣代缴数进行比较,多退少补。
30.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2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工资和一次取得数月奖金应纳税额的计税方法是否熟悉。本题中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收入低于费用扣除标准,可用奖金补扣其差额后,以其余额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适用税率计算陈某12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31.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1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非居民纳税人有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和计税方法是否熟悉。按照税法规定,对非居民纳税人只就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向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在我国境内居住时间未超过90天的,只就境内实际居住时间的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规定和计算方法可确定答案D正确。
32.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24、22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体工商户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有关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是否清楚。在本题的备选答案中,前3项均可在税前扣除;第4项,个体工商户业主每月领取的工资,按规定不能在税前扣除,故答案D正确。
33.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22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必要费用扣除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的有关规定,扣除的必要费用是指每月800元,故答案A正确。
34.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93、217、21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工资、资金、董事费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和计税方法是否熟悉。本题中赵某取得工资、资金、董事费3项收入,工资已大于扣除费用标准,因此,工资和奖金应分别计算纳税,奖金不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规定,董事费收入5000元应按劳务报酬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分别计算3项收入各自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之和,即可得到答案D的数额。
35.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280、28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规定,本题被选答案中,直系亲属继承的房屋,无偿赠与给直系亲属的房屋,兼并企业并入被兼并企业的房屋,均不缴纳土地增值税。有偿转让的合作建房应缴纳土地增值税,故正确答案为B.
36.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306、30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及有关规定是否清楚。
37.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319、32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印花税的缴纳方法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简化纳税方法的规定,备选答案中,A、B、D 3项是正确的,只有C项不正确。
38.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33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房产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
39.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35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缴纳契税的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契税的有关规定,契税以承受产权的一方为纳税人,进行房屋交换的以支付差价的一方按其差价征收契税。因此,本题中该企业计征契税的`计税依据应为交换厂房支付差价款200万元与支付土地出让金300万元之和,再乘以适用税率5%,即可得到答案C的数额。
40.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360、36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关规定及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关规定,企业内部子弟学校、医院占地面积不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本题中企业占地面积共计30000平方米,应扣除子弟学校占地2000平方米、医院占地1000平方米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乘以每平方米的单位税额3元,可得到答案A的数额。
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41.标准答案:B、C、D、E依据:教材第3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所得税前应扣除的税金及相关规定是否清楚。按照规定,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与其无关,其他几个税种均可在税前扣除。本题要注意的是消费税、营业税是直接扣除的,房产税,印花税是计入管理费用中扣除的,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均可扣除。故备选答案B、C、D、E正确。
42.标准答案:A、B、C、D
依据:教材第3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借款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按照税法规定,借款费用不予资本化的应在税前扣除,应予资本化的不能在税前扣除,与借款时间的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本题中借入外币资金进口固定资产的利息调整差额应增减固定资产的价值,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3.标准答案:A、C
依据:教材第40、4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事业单位进行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
44.标准答案:A、E
依据:教材第2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的摊销费用在税前是否扣除及调整方法是否熟悉。税法规定,评估增值资产的摊销费用在税前不能扣除,企业按会计规定提取折旧的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要按照据实逐年调整或综合调整的方法进行处理。
45.标准答案:A、C、D、E
依据:教材第45、46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判断是否清楚。本题备选答案中,A、C、D、E选项符合税法的规定。只有选项B不正确,是否属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与租赁期限的长短没有关系。
46.标准答案:A、B、C、E
依据:教材第93、9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范围是否清楚。备选答案D不是正确选项,因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税收法规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才能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仅仅没有按期进行纳税申报,还未完全达到核定征收的程度。
47.标准答案:B、C
依据:教材第23、24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资产评估增值的所得税处理及相关规定是否熟悉。
48.标准答案:A、B、E
依据:教材第50、5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支付的保险费用及相关情况在企业所得税前的处理规定是否清楚。按照税法规定,本题中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和按规定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不能在税前扣除。其他几项都符合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的范围。
49.标准答案:A、B
依据:教材第6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本题中未使用的房屋、建筑物,按照税法规定属于提取折旧的范围,不要误认为未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就不应该提取折旧。
50.标准答案:B、C
依据:教材第8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可享受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规定是否清楚。税法规定,对本题中所涉企业第1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2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故B、C为正确选项。
51.标准答案:A、B、D、E
依据:教材第10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是否熟悉。为了均衡各地的财政收入状况,税法规定,经批准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各总机构或集团企业从2001年1月起,一律执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集中清算"的汇总纳税办法。答案C不属于纳税办法的规定范围。
52.标准答案:B、C、D
依据:教材第125、16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征税所得的范围是否清楚。备选答案E,转让在中国境外的房屋、建筑物取得的收益显然不对;而备选答案A属于规定的免税范围。因此,B、C、D项符合税法的规定。
53.标准答案:A、B、D
依据:教材第139、141、14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规定是否熟悉。本题中,选项C发生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选项E资助给非关联科研机构的开发经费,按照规定可以在税前扣除。
54.标准答案:B、C、D
依据:教材第15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所支付或收取的利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其调整的方法是否熟悉。
55.标准答案:A、B、D
依据:教材第17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外国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税后利润直接用于我国境内再投资,可享受再投资退税的优惠政策及应具备条件是否熟悉。选项C中,再投资的经营期限不得少于3年不正确,按照规定应不少于5年才符合条件,如果不满5年撤出的,还应缴回已退的税额。故A、B、D正确。
56.标准答案:B、C、D、E
依据:教材第200、201、26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规定是否清楚。B、C、D、E项符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的规定,而A项私营企业所有投资者不一定全是个人,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
57.准答案:A、E
依据:教材第189、19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所规定的范围是否清楚。对选项B、C、D,税法明确规定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只有选项A、E为正确答案。
58.标准答案:A、C、E
依据:教材第19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征税范围是否清楚。按照税法规定,答案H投资的股息所得和D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应分项单独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并入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59.标准答案:A、B
依据:教材第213、22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费用的规定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税前费用的扣除有定额扣除、比例扣除和核算扣除3类方法,财产转让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都是按实际的成本、费用核算扣除,偶然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不扣除任何费用。因此,只有备选答案A、B符合题意。
60.标准答案:B、C、D
依据:教材第64、6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固定资产的原值可进行调整的有关规定是否熟悉。本题中,选项A企业年终盘存,主要作用是清查固定资产的数量是否与账面数量相符,与固定资产本身的原值调整没有直接关系;选项E新增加固定资产,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始定价问题,并不涉及调整问题。故只有B、C、D项符合固定资产原值调整的规定。
61.标准答案:A、B、E
依据:教材第222-22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计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时有关税前扣除项目的规定是否清楚。各种赞助支出和个体户业主的工资支出,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就不能在税前扣除,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在应税所得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可能在税前扣除。所以,正确答案为A、B、E.
62.标准答案:A、B、D
依据:教材第189、247、24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的免税规定是否熟悉。年终奖金和各种劳动分红属于工资、薪金的征税范围,所以选项A、B、D为正确答案。
63.标准答案:A、B、D、E
依据:教材第15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取得的所得必须自行申报纳税的规定是否清楚。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只要达到征税标准的个人所得,一般都由支付者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如个人分别取得几处未达到计税标准的所得和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就必须自行申报纳税。
64.标准答案:A、B、D、E
依据:教材第259、26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确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按照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有关规定,只有选项C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登记成立的私营企业不属于规定的范围。其他几项均符合规定。
65.标准答案:C、D
依据:教材第279、280、28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规定是否熟悉。选项A,企业双方出让房产使用权,这种表述就不正确,企业双方只能是转让房产,而且只是房产的使用权转让是不征土地增值税的;选项B,国家机关将房产无偿划拨给下属事业单位,一是未取得收入,即使取得收入国家机关也不缴纳土地增值税;选项E,国有企业以房产对外投资,参股分红,并没有转让,也不应该交税。所以.只有选项C、D正确。
66.标准答案:A、D、E
依据:教材第316、31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印花税的征税范围是否清楚。按照印花税的规定,合同的正本或抄本和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企业提供的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合同的正本是应该征收印花税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企业提供的贷款的合同也属于征税的范围,只有向我国政府及国家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合同才免税。
67.标准答案:A、C
依据:教材第309、310、314、31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印花税的相关规定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的有关规定,企业分立、合并等变更后,不需重新进行法人登记的,其原有资金账簿已贴印花有效;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签订的房租合同,凡用于生活居住的,可免贴花。所以,选项B、D不符合印花税条例的规定。
68.标准答案:C、E
依据:教材第341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车船使用税的计税依据及相关规定是否熟悉。按照车船使用税的规定,乘人汽车和畜力车按辆定额征收;载货汽车、非机动船按载重吨位征收。因此,选项C、E正确。
69.标准答案:B、E
依据:教材第32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房产税的征税范围是否清楚。按照房产税的相关规定,工厂围墙、水塔、宾馆的室外游泳池都不属于房产税的征税范围。因此,只有选项B、E正确。
70.准答案:A、B
依据:教材第361-36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否清楚。按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规定,水利设施及管扩用地、机场飞行区用地和免税单位无偿使用纳税单位的土地均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故只有选项A、B正确。
三、计算题(共8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一)
71.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312、3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加工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的规定,受托加工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由受托方提供,只向委托方收取加工费,各项金额在合同中分别记载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金额应按"购销合同"的规定计税。加工费收入应按"加工承揽合同"的规定计税。本题应缴纳的印花税为(800000+200000)×0.30‰+300000×0.5‰=450(元),故答案D正确。
72.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312、3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和转包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的规定,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计税依据为承包金额,不得剔除任何费用。如果将承包的工程又分包或转包的,其分包或转包合同所载金额应另行贴花。本题应缴纳的印花税为(10000000+2000000)×0.3‰=3600(元),故答案D正确。
73.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314、3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技术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的规定,技术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载的价款、报酬或使用费,不包括研究开发的费用。本题应缴纳的印花税为(5000000-1000000)×0.3‰=1200(元),故答案B正确。
74.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313、3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运输合同、仓储保管合同的有关规定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印花税的规定,运输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取得的运输费金额,不包括货物本身的价款和装卸费。仓储保管合同的计税依据为仓储保管的费用。本题应缴纳的印花税为500000×0.5‰+200000×1‰=450(元),故B为正确答案。
(二)
75.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208、213、21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中工资、奖金收入的有关规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大于费用扣除标准的,工资和奖金应分别计算纳税,奖金不再扣除任何费用。2001年李某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800)×20%-375]×12+24000×25%-1375=12605(元),故选项C正确。
76.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209、235、236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中租金收入的有关规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租金收入按次征税,以1个月的租金收入为1次,出租期间缴纳的有关税费和发生的租房装修费用可在税前扣除(租房装修费用每月扣除以800元为限,2000元的装修费用有1个月扣除800元、有1个月扣除400元),2001年李某的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1-5%)-800]×10%×9}+{3000×(1-5%)一800-800]×10%×2}+{[3000×(1-5%)-400-800]×10%×1}=2260(元)。
77.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209、210、212、230、23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中劳务收入的有关规定和应纳税颠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劳务收入按次征税,以每次的收入为1次,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扣除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定额扣除20%的费用后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应纳税所得颧超过20000元或50000元的,还应加成征收。李某取得的设计费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000×(1-5%)×(1-20%)×(1-30%)×30%-2000=5980(元),故答案B正确。
78.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209、210、237、238、249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个人所得税中财产转让收入和中彩收入的有关规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财产转让收入按次征税,以财产转让收入减去财产原值和有关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中彩收入5000元,每次未超过1万元的免征个人所得税。李某的售房收入和福利彩票中彩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00000×(1-5%)-150000-5000]×20%=7000(元),故答案A正确。
四、综合分析题(共12题,每小题2分。由单选和多选组成。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一)
79.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44、45、47、4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所得税中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的有关规定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的实际发生额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未超过标准的在所得税前据实扣除;广告费用未超过标准的在当年所得税前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在以后年度扣除。本题中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为1500×5‰+(5800+200-1500)×3‰=21万元(实际发生额30万元大于扣除标准,税前按标准扣除);广告费扣除标准为(5800+200)×8%=480万元(实际发生额150万元小于扣除标准,税前按实际发生额扣除);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为(5800+200)×5‰=30万元(实际发生颧40万元大于扣除标准,税前按标准扣除)。3项费用在所得税前可扣除的金额为201万元。
80.标准答案:A、E
依据:教材第40、41、42、43、47、48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所得税前应扣除的有关规定是否熟悉。业务宣传费用不能据实扣除,实际发生颧超过了扣除标准;对受灾单位的捐赠和对红十字事业的捐赠不但不能据实扣除,而且不能在税前扣除,因为是直接捐赠的。所以,只有A、E选项正确。
81.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46、47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提取坏账准备金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应收账款包括年末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账户中的余额以及销售货物垫付的运输费,但关联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提取坏账准备金。本题在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坏账准备金为(1000000-200000+300000)×5‰=5500(元)。
82.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37、38、39、4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工资费用、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在计税工资情况下,福利人员的工资、费用不能作为计税工资总额,更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超过计税工资标准的部分也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只能按计税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在所得税前扣除。本题中准许扣除的工资费用标准为(295-5)×0.08×12=278.4万元,实际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工资费用300万元,超过计税工资标准11.6万元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准许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为278.4×(2%+14%+1.5%)=48.71万元,实际计入53.55万元,超标准4.83万元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至于福利人员的工资提取的福利费计入管理费用中的金额本题未作考虑)。本题准许在税前扣除的工资费用、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合计为327.12万元。
83.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91、92、9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从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的有关规定和计算补税的方法是否熟悉。按照所得税法规的规定,投资方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方的,从被投资方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照规定补税。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应补缴的所得税为74÷(1-15%×50%-3%)×(33%-18%)=12.40(万元)。
84.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20、21、22、35、37、40、42、43、45、47、90、9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和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是否熟悉。根据前述有关项目的计算和调整,首先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境外B国的税后收益应补缴企业所得税为35÷(1-30%)×(33%-30%)=1.5万元。2001年该制药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共计为(5800+200-280+10-128-490+9-10-7-20-8-0.55+21.6+4.83)×33%+联营利润补税12.40+境外B国补税1.5=47.52(万元)。
(二)
85.标准答案:C
依据:教材第146、147、155、156、163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获利年度、亏损弥补,以及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是否熟悉。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第1年生产经营亏损的,可按弥补亏损的规定进行亏损弥补以后有盈余的年度为获利之年。该企业1994年亏损30万元,1995年亏损10万元,用1996年盈利30万元和1997年盈利60万元进行弥补后,还盈余50万元,因此,1997年为获利之年。按照规定,1997年和1998年免缴所得税,1999年至2001年减半征收所得税。1999年应缴纳所得税为(50-10)×(15%×50%+3%)=4.2万元,2000年亏损不缴税。因此,1997年~2000年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4.2万元。
86.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38、141、142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新产品开发费用和交际应酬费的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税法规定,新产品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者,除在税前按实际扣除外,还可加扣50%;实际发生的交际应酬费未超过扣除标准的可据实扣除,超过扣除标准的部分不能在所得税前扣除。本题所得税前应扣除的新产品开发费用和交际应酬费为40×(1+50%)+1500×5‰+7000×3‰+500×10‰=93.5万元。
87.标准答案:A、D
依据:教材第133、137、141、145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税前扣除项目的有关规定是否清楚。选项中,特许权使用费不能在税前扣除,利息费用超过了扣除标准也不能在税前据实扣除,应缴的流转税不能在税前据实扣除,因流转税包括了增值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与扣除项目没有关系。所以,只有A、D正确。
88.标准答案:A
依据:教材第129、130、138、141、145、146、155、156、17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和应纳税颠的计算方法是否熟悉。2001年该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为(8500+500-7115-200-1200-40×50%-交际应酬费33.5-25+5.2-40-20)×(15%×50%+3%)=41.08(万元)。
89.标准答案:D
依据:教材第138、141、145、146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税后会计利润的计算是否熟悉。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规定有差异,要核定合资企业的外方分得多少利润,正确计算企业税后利润是必要的。2001年该企业的税后利润为8500+500-7115-200-1200-15-30-40-10-41.08=328.92(万元)。
90.标准答案:B
依据:教材第158、159、170页。
考核目的:测试考生对再投资退税的规定和计算方法是否熟悉。按照规定,再投资退税只是按一定比例退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税不属于退税的范围。外国投资者再投资只是增加其注册资本,只能退回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的40%.外方将分得的2001年的税后利润用于再投资应退的税额为(328.92×40%)÷(1-15%×50%-3%)×15%×50%×40%=4.41(万元)。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