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推荐3篇】

时间:2012-06-01 03:47:4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篇一

1.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一个老翁愚公和他的家人齐心协力,不畏艰难地移山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给他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于是,愚公决定带着家人一起动手移山。尽管有人嘲笑他为愚者,但愚公却坚定地认为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成功的一天。最终,上天感动了愚公的坚定信念,派神仙下凡将山移走,让愚公一家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2. 三打白骨精

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三番五次打败白骨精的传奇经历。白骨精化身为美女,诱惑唐僧,企图吃掉他的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孙悟空及时发现了白骨精的阴谋,并奋勇与之对抗。在经历了多次生死搏斗后,孙悟空终于成功打败了白骨精,保护了唐僧的安全。

3.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典故,讲述了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三次搬家以求更好的学校环境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注重教育,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孟母的坚持和付出,最终使得她的儿子成为了一代伟人,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经验。

4. 陶渊明放羊

陶渊明放羊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故事。陶渊明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最终选择隐居山林,放羊度日。在山林中,他与自然为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后世传颂的文学巨匠。陶渊明放羊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做一个真正的自由人。

5. 钟馗捉鬼

钟馗捉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神捕钟馗与妖魔鬼怪的斗争故事。钟馗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神勇捕快,专门负责捉拿恶鬼邪魔,保护人间安宁。他身手矫健,智勇双全,曾多次化险为夷,解救了无数百姓于水火之中。钟馗捉鬼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勇敢正义,与邪恶勇敢对抗,守护家园和平安。

6. 赵云单骑救主

赵云单骑救主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赵云单骑救主的英勇事迹。在战乱纷扰的年代,赵云为了拯救主公刘备,孤身一人冲入围困的敌阵,奋勇杀敌,最终成功将刘备救出,展现了忠诚勇敢的军人风范。

7.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典故,讲述了韩信巧妙地利用兵法,成功点兵打败敌人的故事。韩信在战场上善于变化,深谋远虑,善于用兵,曾多次取得辉煌的战绩。韩信点兵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思考,灵活运用策略,方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8. 管仲假痴

管仲假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谋典故,讲述了管仲在齐国被贬为囚犯时,假装疯癫,最终成功脱困的故事。管仲深谙人心,善于识破敌人的心机,通过假装疯狂,成功蒙混过关,终于实现了逆袭,成为齐国的贤相。管仲假痴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隐藏自己的智慧,等待时机,不轻易暴露自己的长处。

9.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典故,讲述了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仁政的理念。孟子认为君王应当为人民谋福利,行仁政之道,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梁惠王在与孟子的对话中受到启发,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使国家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10. 杨家将抗金

杨家将抗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故,讲述了北宋时期杨家将家族与金兵浴血奋战的故事。杨家将世代为国家效力,抗击外敌,屡建战功,成为北宋的战国英雄。杨家将抗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爱我中华,不畏强敌,英勇奋战,捍卫国家安宁。

以上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的简要介绍,这些典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启迪人们的智慧与勇气,至今仍然被人们传诵流传,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篇二

1. 伍子胥报仇

伍子胥报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复仇典故,讲述了吴国大臣伍子胥为父报仇的故事。伍子胥的父亲曾是吴国的大臣,但却被背叛被杀。伍子胥心怀仇恨,誓要为父报仇。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复仇,让仇人付出了代价。伍子胥报仇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不畏艰险,为正义而战。

2. 项羽破釜沉舟

项羽破釜沉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典故,讲述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故事。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激战,为了激励士兵战斗到底,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断绝后路,让士兵知道无路可退,只有奋勇杀敌,才能生存。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困难,不畏挑战,勇往直前,必能取得胜利。

3. 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故,讲述了诸葛亮七次擒获南蛮势力孟获的故事。孟获势力庞大,曾多次侵扰蜀国,给蜀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面对孟获的强大势力,诸葛亮用智慧和计谋,七次擒获了孟获,最终平定了南蛮。七擒孟获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用智慧,善于谋略,化解危机,实现胜利。

4. 鬼谷子论兵

鬼谷子论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典故,讲述了鬼谷子与齐国公子游论兵的故事。鬼谷子是战国时期的兵法大师,精通兵法战术,被誉为鬼谷先生。公子游向鬼谷子请教军事策略,鬼谷子对兵法道理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论述,使公子游受益匪浅。鬼谷子论兵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 范蠡舞剑

范蠡舞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典故,讲述了吴国大臣范蠡舞剑的故事。范蠡是一个智谋非凡的谋士,他精通兵法战术,善于用兵,曾多次为吴国出谋划策,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范蠡舞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战略思考,善于运用智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6. 西施舞榭

西施舞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人典故,讲述了西施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舞榭解危的故事。西施是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她舞起榭楼,借此机会让越王勾践陶醉于美色之中,从而达到解救国家的目的。西施舞榭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用智慧,善于变通,以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的。

7. 李广射石

李广射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射箭典故,讲述了汉朝将军李广极其精湛的射箭技艺的故事。李广射石的故事中,李广一箭射穿九个石环,展现了他的惊人射箭技巧,被誉为射箭能手。李广射石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专业技能,勤奋练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8. 韩信解围

韩信解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故,讲述了韩信善用智谋,成功解围的故事。韩信在围困之中,借助智慧和计谋,巧妙地打破敌军的包围,成功突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韩信解围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变通,不被困境所困扰,用智慧化解危机,取得胜利。

9.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友谊典故,讲述了刘备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刘备深知诸葛亮的智谋过人,三次登门请他出山辅佐自己,最终打动了诸葛亮,成为了蜀汉的谋士。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珍惜友情,彼此信任,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才能取得成功。

10. 红拂夜奔

红拂夜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典故,讲述了红拂为了与心爱之人相会,夜奔千里的故事。红拂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她为了与心仪的青年相会,不顾千难万险,夜奔千里,最终与爱人幸福相守。红拂夜奔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勇敢追求爱情,不畏艰难,不放弃希望,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以上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的简要介绍,这些典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启迪人们的智慧与勇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篇三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到大家!

  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见《杜工部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造的。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贬吴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现多用来赞扬或激励。如:某某真是有本事,“生子当如孙仲谋”;努力做事你一定也会有所成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孔雀东南飞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古代著名历史典故

  司马睿重建晋朝

  公元四世纪初,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西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都城一度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但迁都并不能挽救它灭亡的命运。公元316年,匈奴人刘聪率兵攻下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宣告灭亡。

  西晋虽然灭亡了,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况且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于是他们就在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流亡大臣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这就是晋元帝。

  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的地位和名望并不高,他所以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着他的幕僚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扶持。事情还得从司马睿被派到建康作镇守讲起。那时,王导是他的府中参军,因为为人灵活机警、足智多谋,深得司马睿的信任,司马睿把他当作知心朋友。

  他们一同来到了建康。原以为到这里会受到隆重的欢迎,可没想到江南有名望的大士族嫌司马睿地位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一个也不来拜见他。司马睿心里很不高兴,要王导想办法。王导也知道要在江南站住脚,没有这些大士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堂兄王敦当时在扬州做刺史,很有点势力。王导就把王敦请到了建康,两人商量了半天,总算想出了个主意。

  这年的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去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高擎着琅琊王的旗号,并布置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侍立两旁,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也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往江边,迤逦有一里多长。

  司马睿、王导他们故意绕道走建康城里最繁华的街道,这一天,在建康城里看热闹的人本来就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纷纷围观,人声鼎沸。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这个阵势,都被镇住了,又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毕恭毕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都纷纷出来迎接,拜见司马睿。

  这一闹,司马睿在江南土族中的威望大大提高了。王导接着又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拢过来,就不愁别人不紧跟我们。”

  司马睿马上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很高兴地接受了官职,并开始在江南士族中大力推崇司马睿。打这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也就站稳了脚跟。

  北方大乱以后,北方的士族纷纷逃到江南避难。王导又劝说司马睿要及时救济他们,并把他们中间有名望的人都吸收到王府来。司马睿听从了他的建议,前前后后吸收了大量的北方士族,深得他们的欢心。就这样,司马睿靠着王导的安排,既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他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他非常感激王导,感慨地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

  公元317年,羽翼已丰的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登基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司马睿看到王导要给自己行大礼,赶忙从御座上站起,走下殿来一把拉住王导,要他一起到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和众大臣都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哪有臣下与皇上同座的道理。

  王导急忙推辞道:“这怎么行。只有太阳高高在上,万物才能得到它的煦照。如果太阳跟一般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能得到它的照耀吗?”

  王导的这一番吹捧,使司马睿听得十分高兴,他也就不再勉强,接受了大臣们的朝拜。

  司马睿登基以后,为了感谢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扶持,对他们特别尊重。他封王导为尚书,掌管朝内的大权;又让王敦总管军事。王家的子弟亲信一时布满朝中。当时,民间流传这样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意思是说东晋的江山是王氏与司马氏共同拥有的。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