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精彩5篇】

时间:2011-02-03 08:11: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篇一

陈景润,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生于1923年。他毕生致力于数学研究,被誉为中国数学界的泰斗,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景润自幼聪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读小学时,他就已经开始接触高等数学的知识,展现出超凡的数学天赋。后来,他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师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陈景润的数学造诣日渐精深,很快就在数学界崭露头角。

在学术研究方面,陈景润主要从事代数学、几何学和数论等方面的研究。他在代数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公式,被誉为“中国代数学大师”。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广受好评,为中国数学在世界数学舞台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除了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辉煌成就外,陈景润还十分注重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曾多次担任数学系主任,致力于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他的慷慨奉献精神和对学术事业的执着追求,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尊敬和爱戴。

在数学界,陈景润被誉为“中国数学之光”,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都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他一生都在追求数学真理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篇二

陈景润,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数学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引领着中国数学走向世界。

陈景润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十分注重数学的普及和推广。他曾多次参与全国性的数学竞赛和活动,为培养青少年数学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还经常到各地的学校和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除了在学术研究和数学普及方面的成就外,陈景润还是一位深受尊重和爱戴的导师。他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但又充满耐心和关怀,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许多学生都受益匪浅,成为了优秀的数学家和学者。

陈景润一生都在追求数学的真理,对数学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面旗帜。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人,推动着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陈景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和导师。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着中国数学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篇三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陈景润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地吞吃着精神的食粮。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书,不知不觉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中学里的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沈元老师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后,内心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在世界数学界引起轰动,专家们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篇四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母亲生下他来就没有奶汁,靠向邻居借熬米汤活过来。快上学的年龄,因为当邮局小职员的父亲的工资太少,供大哥上学,母亲还要背着不满两岁的小妹妹下地干活挣钱。

  这样,平日照看3岁小弟弟的担子就落在小景润的肩上。白天,他带领小弟弟坐在小板凳上,数手指头玩;晚上,哥哥放了学,就求哥哥给他讲算数。稍大一点,挤出帮母亲下地干活的空隙,忙着练习写字和演算。母亲见他学习心切,就把他送进了城关小学。

  别看他长得瘦小,可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对他拳打脚踢。他打不过那些人,就淌着泪回家要求退学,妈妈抚摸着他的伤处说:“孩子,只怨我们没本事,家里穷才受人欺负。你要好好学,争口气,长大有出息,那时他们就不敢欺负咱们了!”

  小景润擦干眼泪,又去做功课了。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在初中,他受到两位老师的特殊关注:一位是年近花甲的语文老师,原是位教授,他目睹日本人横行霸道,国m党却节节退让,感到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年老了,就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他看到陈景润勤奋刻苦,年少有为,就经常把他叫到身边,讲述中国5000年文明史,激励他好好读书,肩负起拯救祖国的重任。老师常常说得满眼催泪,陈景润也含泪表示,长大以后,一定报效祖国!

  另一位是不满30岁的数学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知识非常丰富。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老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就分外下力气,多给他讲,并进一步激发他的爱国热情,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强大,自然科学不发达是万万不行的,而数学又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从此,陈景润就更加热爱数学了。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

  祖国光复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沈元老师。沈老师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当时是陈景润的班主任兼教数学、英语。沈老师学问渊博,循循善诱,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算得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衫褴褛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

  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沈老师讲完,又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瑞士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

  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人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陈景润的名言

  1、孩子有个性才能成才,文艺家、政治家、科学家都靠个性的发展才获得成功。

  2、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3、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十条路,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

  4、人生的目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

  5、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6、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

  7、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

  8、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革命,要命有何用。

  9、时间是个常数,花掉一天等于浪费24小时。

  10、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没有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 篇五

  年轻时,陈景润经历过失学和失业的痛苦,很早就体会到钱的重要性。在动荡年代,他朝不保夕,孤苦无援,担心失去工作。慢慢地,他形成了一种习惯: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把剩下的所有收入存入银行,或换成硬通货。

  陈景润的月工资,1962年以前是56元,1962年至1977年是89.5元;从1957年到1977年,他省吃俭用,每月生活费不超过20元。除每月给父亲寄15元生活费,其余悉数存入银行。20年后,他的存款高达万元。这是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

  陈景润的饮食很简单,总是馒头和面条,咸菜和豆腐。他的身体很虚弱,听说人参是补品,他买过一些廉价的人参须,以补充能量的不足。

  他穿着简单,父亲给他一件旧的棉短大衣,他穿了20年,天暖和了,拆出棉絮,天冷了,再填入。

  他简化日常生活,避免任何自认为并不必要的消费。他不刷牙,少洗澡理发,以至于他的小屋和身上常有异味。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不时清点自己的存折,欣赏自己收藏的首饰与硬币,甚至睡在被子里,亮着手电细看收藏物。当他从6平方米小屋搬出来的时候,他的研究生帮他收拾出两三公斤重的许多国家的.各种硬币。

  20世纪70年代末,他两次出国访问,积攒了7500美元、5000法郎和少许英镑。他没有购买家用电器,只带回一个收音机,送给兄弟姐妹的礼品只是一些廉价的、有纪念意义的铅笔和笔记本。

  在家里,他精打细算,甚至记账。一天,他对夫人由昆说:“经过我的计算,我俩每天7角8分钱的菜金就够了,平均每人3角9分,这样的话,剩余的工资我们可以存起来。”陈景润反复地说:“今后,儿子上大学,要自费的。”以解除夫人的疑虑。

  陈景润一生在金钱方面从不马马虎虎,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有一次,一个研究生与他同行,他忽然把1角钱塞到学生兜里,令学生莫名其妙。原来,这名研究生曾经给他发过一封信。按协议,他每月给父亲寄15元,不多不少,按时寄到。他的这种习惯,类似于西方人士。

  一次,他在厦门大学的座谈会上,正式辟谣:“有个作家说我为了错找的两角钱,竟花7角钱的车费去取,这是把别人的事套在我的头上,我们搞数学的,不可能这么随便。”

  1992年,陈景润的病情已经不允许他那独特的爱好再延续下去,他把全部家底交给唯一信赖的人———夫人由昆。如果没有国外讲学的收入,以及那笔香港人给的奖金,他的全部存款远不及北京人的平均水平。

  晚年,当他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好友罗四维对他说:“你一生舍不得花钱,把身体搞成这个样子,现在,你有钱也不能用,何苦呢?”他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陈景润现代著名数学家的故事【精彩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