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 篇一
传说中,有一位叫做张仲景的医圣,他精通医术,医治病人如神。有一天,一个家里的小孩突然生了重病,家人焦急万分,无论请了多少名医都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决定求助于张仲景。张仲景来到家中,仔细询问病情后,他说:“这个病并不难治,只要找到一种名为‘卧蚕’的草药,煎煮后给病人服用,便可痊愈。”于是,家人们急忙出门寻找这种草药。
然而,他们四处打听了许多天,却始终找不到这种草药。就在一天,一个老者见他们焦急的样子,便上前问明原因。听说是为了寻找‘卧蚕’草药,老者笑着说:“卧蚕并不是一种草药,而是一种成语。”他继续解释说,‘卧蚕’是指患病者病重躺卧在床上,但还没有到生命垂危的地步。张仲景说的意思就是病情并不严重,只要好好调理,就能痊愈。
家人们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张仲景并不需要特殊的草药,只是通过这个成语来安抚他们的心情。他们赶紧按照张仲景的嘱咐,好好照顾病人,不久后,小孩康复出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成语背后蕴含的意义远比表面的字面意思更加重要。
经典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才子,他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和品德。他勤奋好学,兢兢业业,备受人们的赞赏。有一次,孔融被推荐为官,担任了一项重要的职务。他在任上不贪污贿赂,不徇私舞弊,以公正廉洁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
然而,有一天,孔融却被人诬陷,被关押在监狱里。他无法接受这种冤屈,但也无力挣脱。在困顿的日子里,孔融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不愿意被冤枉的罪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品格。他常常对狱卒说:“人无完人,只要问心无愧,就无需在乎世人的指指点点。”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问心无愧”的真正含义。
最终,真相大白,孔融获得了平反,重获自由。他并没有因为冤屈而怀恨在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冤屈,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问心无愧,勇敢地迎接挑战。
经典成语故事 篇三
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又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
经典成语故事 篇四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经典成语故事 篇五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经典成语故事 篇六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