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这超出了我的最大字数限制。我可以为您写两篇不同的作文,每篇大约600字左右。您可以告诉我您想要的主题,我会为您写作。
味道初三作文500字 篇三
有一种味道,时常唤醒记忆;有一种情怀,永久留在心间。那味道淡淡而又持久,留住那味道,因为它承载着外婆满满的爱。
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把我丢到农村,由外婆看管。外婆心灵手巧,总喜欢给我做各种美食。印象最深的是外婆做的槐花蒸菜,那沁人心脾的味道,在我的童年里荡漾开来……
四五月份,是槐花树肆意生长、盛情绽放的季节。一大早,外婆叫我和她去摘槐花。听到这话,我特别兴奋。我好奇地问外婆:“外婆,槐花长什么样子啊?我们为什么要摘槐花呀?”外婆“咯、咯”地笑出了声,抚摸着我带着疑惑的脸:“槐花是一种白色的小花,带着香气。它可以用来做蒸菜,好吃着呢。”一会儿还可以吃啊!真是太令我惊讶了,我一定要见见它的真面目。
来到山下,站在槐树下的我的确惊呆了!那雪一般洁白的槐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精雕细刻而成。我忍不住爬上树摘一串,轻轻握在手中,又柔软又清凉。放入口中,有淡淡的甘甜味。一阵微风吹来,沁人心脾的幽香扑面而来,我禁不住深深的呼吸,好像要把这香味儿都吸到肚子里。
外婆轻轻的挥动着竹竿,便有一场“槐花雨”拂面而来。偶有一些米白色的槐花落在外婆头发上,染白了她乌黑的头发。外婆将散落的槐花收集起来,拿回家里洗净、晾干。给我做槐花蒸菜。我便欢喜个不停。外婆在厨房里忙活儿,我便跟在后面转。外婆将槐花儿和面搅拌,便拿出去蒸。不一会儿,便有香气不断从厨房里溢出。然后外婆在给蒸菜“上妆”,加盐、香油。那便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我咬上一口槐花蒸菜,一股槐花香萦绕于整个口腔,令人神清气爽。我回头望向外婆,外婆笑眯眯的看着我。温和的脸庞,阳光般的笑靥。
外婆已离开了。此时月光依然那么皎洁,槐花儿还未散尽。我伸手接住一朵槐花,放到嘴里,细咂,那是熟悉的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其实,那是外婆的味道。
味道初三作文500字 篇四
深秋,天空蔚蓝高远,阳光清透温暖。
四季里,我独爱秋,爱它的凄美落寞,爱它的清透厚重。
感谢上苍,总是在我休息的日子里捧出高照的艳阳。
女儿上初中了,天刚放亮就去了学校,待我收拾停当,已是满屋阳光,我慵懒的坐进阳台上的软椅里,任秋日温暖的阳光肆意的紧紧的拥着我,我闻到了迷人的味道,那是我一生都渴望的味道,安静,柔和,厚重,温暖,那是爱人的味道,四季轮回,只在秋里,我长成一株淡色菊花,融进秋阳的温暖,柔情似水般悄然绽放。
独钟情于秋,也许是源于内心深处有着与秋一样的落寞,人生已过不惑,一万五千多个日夜的叠加,日子厚重得越加无法开启心灵深处那扇紧闭的门,于是喜欢秋,喜欢在落日余晖里,一个人徜徉在那棵古老得有些沧桑的大树下,看一枚枚卷曲的枯叶,在有风的季节里,凄美的跳着没有节奏的舞蹈,然后静静飘过你的视线,跟随风儿滑过街道,去了你不知道的远方,于是眼角有泪水静静的溢出,是为落叶,还是为心灵独舞的疲惫?
先生是亲人,爱人在心底,先生与我白头偕老,爱人如影随形,与我共跳一曲心灵之舞,先生是女儿的爸爸,爱人却是我生命的复写。
站在街头,站在季节的风里,我真诚的祈求上苍,来生,我依然要做一个小女人,来生我要我的先生是我的爱人。
味道初三作文500字 篇五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题记
前几日,我在一款读诗软件上,听余光中老先生读自己的诗《雨声说些什么》。那九十耄耋的老人携着岁月,轻声呢语:“一夜的雨声说些什么呢?”裹挟着一股清寒潮湿的雨气,扑面而来,仿佛听到那冷雨敲窗打叶,佐着芭蕉叶与空荷。
听雨,是国人一直未变的情结。相比起骄阳让人眼花的明媚,那一览无余的坦然,我更倾心于雨天那宁静沉寂,模糊景致的含蓄。我是那样的喜欢雨天,那淅沥的,旷远的雨天。在这样的雨天里是适合静思的,喧极反寂中凭思绪飞到雨帘之外。
雨水大概是世间最常见的溶剂吧,它们帮你稀释了回忆,分解了炊烟,沉淀了岁月,酿成一盏盏漾着琥珀色沫花的薄酒——漫不经心间一杯杯过口,将经年的悲欢浅尝。人生如酒酿,彻醉又何妨。可谁能否认,掺上雨水的淡淡回忆,如花儿一样在宁静空间慢慢蔓开,心有余香。
不同的人,大概有不同的回忆,也自在雨天品尝出不同的酒味。像我们这样干净的少年,大概是碧清艾酒的味道,滤下了淡淡的草本香,还有人间初经的苦涩与清甜。
能在雨水中尝出酒味的人,是要灵魂自醉的。醉心于生活点滴时,心境有了更真实的触感,平和的分析人生境况、成败得失,一呼,辗转于唇间,一吸,再陶然忘却。悲喜之间,千变万化,只是少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释然;少了一份混沌,多了一份爽朗。
所以,亲爱的朋友,在一个淅沥的,旷远的雨天,我祝你有诗可听,有事可想。
味道初三作文500字 篇六
作为传承了数千年的节日,端午节始终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端午节有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植于民间,根植于古老的民族传统,并融入了民族的血液。这便是端午的味道,一种散发着亘古的芬芳,影响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味道。
端午节的由来,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屈原。屈原因受小人的讥谤而不得重用,终于不堪世风浑浊,投江而死。人们以端午节纪念屈原时,就注定了这种清白、廉洁的品格将被人们铭记,也为端午注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寻屈原的品格,并体味到端午真正味道的人不胜枚举。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做了几年小官便归隐山林,整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生活;诗人于谦也曾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佳句;一代清官海瑞则更是两袖清风、廉洁正直的官员的典范。
正是由于这种品格生生不息地流淌在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心中,才使端午节流传至今。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端午本来的味道,廉洁之人、清正之人越来越少,端午也已成为一种形式,这也许有违屈原的初衷吧?而这也正是国人的悲哀。
端午的味道,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味道,是清正的社会风气的味道,是有助于一个民族发展的味道。
希望能品尝到端午味道的不只是我们中的一部分,而是全体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