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最新3篇】

时间:2017-07-07 09:38: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轻人,他聪明机智,深受村民们的喜爱。村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树上结满了美味的果实,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人前来采摘。然而,大树上生长着一种毒蛇,每年都有人因为不小心被毒蛇咬伤而丧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民们决定聘请李明帮助他们找到一种安全采摘果实的方法。

李明开始了他的调查工作。他首先去询问了一位老农民,老农民告诉他:“在采摘果实时,你必须要兼听则明,不要只相信你的眼睛,还要倾听树上的声音,如果你听到树上有蛇的声音,就要小心了。”李明听后心生疑惑,他觉得树上怎么可能会有蛇的声音呢?于是,他决定再去找别人请教。

接着,李明找到了一位猎人,猎人告诉他:“在采摘果实时,你要特别留意树下的动静,如果你发现树下有蛇的足迹,就要小心了。”李明听后想到,果实离树的地面很近,蛇确实有可能在树下活动。但是他觉得还是不够确凿,于是决定继续寻找答案。

最后,李明来到一位神秘的老人那里。老人对他说:“在采摘果实时,你要兼听则明,同时要观察树的枝叶,如果你发现树上的枝叶被咬破了,就要小心了。”李明听后眼前一亮,他想到果实对于蛇来说应该也是美食,如果有蛇在树上活动,枝叶肯定会被咬破。

李明综合了三位老人的建议,并按照老人的方式去观察大树。果不其然,他发现了一些被咬破的枝叶。于是,他提醒村民们在采摘果实时要小心,不要被毒蛇咬伤。村民们听从了他的建议,果实采摘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意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兼听则明,才能真正了解情况的真相。如果我们只相信单一的信息,就会陷入迷茫和危险之中。李明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观察,才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兼听则明,不要轻易相信单一的信息,而是要通过多方面的了解和观察,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名叫张信的年轻人。他对村里的一切都非常信任,凡事只听信村民们的话,从不去怀疑。有一天,村里突然传来了一条消息,说村庄的水源发生了污染,不能再使用了。村民们纷纷前去取水的地方,但是张信却犹豫了,他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

于是,张信决定去询问村长关于水源的情况。村长告诉他:“水源确实发生了污染,大家都不能再使用了。”张信听后,便马上去跟村民们一起取水。可是,当他走到取水的地方时,却发现那里依然有人在取水,他们似乎并不相信村长的话。

张信有些疑惑,他决定再去找一些其他的村民询问。第一个村民告诉他:“村长说的是真的,水源已经不能用了。”第二个村民却告诉他:“村长说的不一定准确,你还是去取水吧。”张信听后更加犹豫不决了,他不知道该相信谁的话。

最终,张信决定亲自去水源的地方查看一下。当他到达水源时,他发现一名村民正在池塘中取水,他走过去询问:“你相信水源发生了污染吗?”村民回答:“我不知道,但是我不能不取水,我家里需要用水。”张信这时突然明白了,他意识到只有亲自去验证,才能得到真相。

于是,张信回到村庄,告诉村民们自己亲自去看过了水源,发现水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村民们听后纷纷去取水,一时间水源的地方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兼听则明,才能避免陷入困境。相信别人的话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亲自去验证,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张信通过亲自去查看水源,才最终找到了真相。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兼听则明,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验证,才能得到真正的结论。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就会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

  【汉字书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语注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偏暗: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就会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近义词】:集思广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反义词】: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

  魏徵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在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并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很尊重。一天,唐太宗问魏徵:“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得出正确的结论,才不至于被欺骗而把事情办错。”接着魏徵又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证明偏听或偏信奸臣小人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说:“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而招来了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而导致彭城阁之变。相反,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一些意见,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灾祸的发生。”唐太宗听了魏徵的话心里豁然开朗,说道:好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英明,怎样叫昏庸?”魏征回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英明,偏听偏信就昏庸。从前帝尧明确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的事情能及时让君主听到。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君主自然英明了。”唐太宗说:“好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例句】

  《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毛泽东《矛盾论》:“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造句】

  作为一名领导人,如果你把注意力只放在几个人身上,那就要懂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学会认清事物的真实价值,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到你。

  拓展延续

  【成语材料】

  词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解释: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历史故事】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