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武王伐纣(优秀3篇)

时间:2019-08-02 01:26: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 篇一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典故,讲述了周武王与商纣王的故事。武王伐纣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政治、军事和道德伦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那是周朝与商朝的交替时期。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他荒淫无道,残暴嗜杀,导致商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武王是周朝的建立者,他带领周军与商军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武王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和优秀的军队战胜了商纣王,最终推翻了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段典故在历史上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武王伐纣标志着商朝的终结和周朝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代表着一个新的王朝的诞生,这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武王伐纣也展现了武王的智勇和高尚的品德。武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之一,他以其勇猛的战斗精神和深思熟虑的军事策略,成功地领导了周军取得了胜利。同时,武王伐纣也是为了正义而战,他对商纣王的暴政和虐待百姓感到义愤填膺,决心推翻他的统治,为百姓谋取幸福安宁。

最后,武王伐纣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思考。这段典故让我们反思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危害,提醒我们要保持执政者的廉洁和公正。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在正义的一方,才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段典故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培养道德观念和塑造国家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典故,它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思考。通过了解和研究这段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危害,追求正义和公平。这段典故对于我们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 篇二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典故,讲述了周武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战争。这段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也蕴含着人性的善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对于我们理解历史和塑造道德观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1世纪,那是周朝与商朝的交替时期。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他以残暴嗜杀、荒淫无道而闻名于世。他虐待百姓,滥用权力,导致商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武王作为周朝的建立者,决心推翻纣王的统治,为百姓谋取幸福安宁。

武王伐纣的过程充满了智勇和艰辛。武王以出色的军事指挥和优秀的军队,成功地与商军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他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术,不断调整战略,最终打败了纣王,推翻了商朝的统治。武王的胜利标志着商朝的终结和周朝的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武王伐纣这段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和军事的斗争,也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纣王的残暴和暴政引起了武王的义愤和战争的动机。武王代表了正义和公正,他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决心推翻纣王的统治。武王的胜利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善良战胜残暴,给人们树立了榜样和信仰。

武王伐纣这段典故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它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危害,追求正义和公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在正义的一方,才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段典故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总之,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典故,它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蕴含着人性的善恶、正义与邪恶的斗争。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段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暴政的危害,追求正义和公平。这段典故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 篇三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武王伐纣相关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王姬昌死后,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在丰京继位,称为武王,并将自己的父亲西伯昌追称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为军师,用对待父辈的礼仪尊重他。武王还团结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等,使全国上下一条心,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起兵灭商。

  数年后,武王率军东进。但他没有公开打出灭商的旗号,相反却仍以商朝属国的名义,让军队在前面抬着自己父亲的木牌位,大旗上书写着西伯昌的名号,而自己也不称王,只称太子发。武王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对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进行一次虚实试探。

  武王的军队东进渡过黄河来到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果然许多商朝属国的诸侯们纷纷赶来汇合,表示支持。但武王考虑到纣王在商朝还有一定的号召力,纣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贵族大臣们还在竭力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政权,觉得灭纣的时机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进行了一次观兵演习,与诸侯们联络了一下感情,便带兵回到了丰京。

  这时纣王的昏庸暴虐却更加变本加厉了。有天早晨,纣王在鹿台上与妲己一起观赏风景。此时正是隆冬天气,他们看见远处的淇水边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赤着脚在蹚水过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后面的年轻人却缩手缩脚,一副十分怕冷的样子。为什么年轻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纣王觉得奇怪。妲己说,这是因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时很年轻,因此他的骨髓饱满、精血旺盛;而这年轻人则相反,是一对老年夫妇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饱满。纣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将两人抓来,当场砍开他们的脚胫骨看个究竟。还有一次,纣王为了与妲己打赌在鹿台下路过的一个孕妇肚里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让武士马上剖开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见纣王实在闹得不像话,进宫去劝谏。纣王一怒之下,下令将箕子剃了光头,关到后宫做奴隶。比干去为箕子说情,纣王竟命武士将他剖胸剜心,说是要看看他这个装假正经的圣人到底长了几个心眼。微子看到纣王实在无药可救了,他不愿亲眼目睹商朝的灭亡,就带着家眷逃离了朝歌,隐居起来了。

  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况,知道纣王已经众叛亲离,商朝的气数已尽,于是便正式出动了复仇大军。武王的`军队有兵车三百乘、精兵五万人,由周武王和军师姜尚统帅,一路向东进发。

  周军正在前进,忽然被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是北方的孤竹国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来投奔的,听说周军要去灭商,认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罢兵。姜尚见是两个不识时务的迂老头,便不和他们争论,只叫士兵将他们拉开后,便命令军队继续前进了。

  周军于当年年底来到黄河边。黄河正好封冻,大军踏冰渡河,顺利地抵达孟津。四方诸侯闻讯,也都纷纷带了军队赶到孟津与周军会师。

  第二年初,周军的五万精兵与号称八百路诸侯的联军浩浩荡荡地继续东进,二月上旬便抵达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县)。周武王在牧野与各路诸侯誓师。誓师大会上,武王历数了纣王的暴政与罪状,宣布自己是奉天命出师伐纣,同时规定了作战的纪律——不准抢劫骚扰百姓,不许杀害俘虏,勇敢杀敌者有奖,临阵逃脱或后退者处死。

  誓师以后,伐纣大军便以高昂的士气准备进攻朝歌。这时纣王才着慌起来,连忙组织军队抵抗。但朝歌的守城军队不多,他只好临时抱佛脚,将城内的大批奴隶和前几年与东夷的战争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武装起来,开往前线。纣王亲自率领这支号称有七十万人的杂牌军,来到牧野与武王的联军对阵。

  两军在数量上虽然很悬殊:联军总共不超过十万人,而纣王的商军有七十万,但联军精神抖擞、士气旺盛,而纣王军队中的奴隶和俘虏则恨透了这个暴君,巴不得他失败。更加可悲的是,纣王到这时还耍小聪明,他让奴隶和俘虏们冲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后面压阵督战。于是,两军一接触,战场上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纷纷举着戈矛,调转身去,杀向纣王自己的军队。商军的前队倒戈,再加上周军的勇猛冲杀,纣王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溃不成军。纣王在几个亲信的保护下返身逃进朝歌,还未来得及关闭城门,周军已潮水般冲了进来。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逃到鹿台上,点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灭亡。

  周武王灭纣以后,在离丰京二十五里外的沣水东岸,建造了一座气势宏伟的新都,定名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宣布自己为天子,并尊他的祖宗古公父为太王,祖父季历为王季,父亲西伯昌为文王。从此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背景介绍

  商朝末期形势图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为黄帝之后,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诗经·鲁颂·閟宫》中有“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说明周在古公亶父时期就有取代商朝的计划。

  商纣王在古公亶父与季历的治理下周部落逐渐强盛,商王文丁为拉拢周国,把女儿嫁给季历,并封他为“牧师”。但周始终是商朝的隐患,日渐强大的周与日渐衰落的商相互猜疑,进而相互征伐。商王文丁为扼制周势力发展,杀了季历,周商矛盾陡然加剧。

  姬昌继位后,国力不足与殷商对抗,固继续臣服于殷,为殷西伯。但殷商对周并不放心。商纣一度囚禁姬昌于羑里,并杀其子作为肉汤、迫文王喝下。周人以宝马、美女贿赂商纣,求得释放姬昌。姬昌归国后,谋商之心并无松懈。他一方面倡导发展生产,制定“有亡荒阅”之法律,大肆搜捕逃亡奴隶,防止劳动人口流失,增强周族实力,使周国附近一些部落归附。另一方面进行武力扩张,根据《尚书》记载,周国首先讨伐西方犬戎及密须等小国,以固后方,接着东伐耆国(在今山西长治西南)、又伐邘(即孟,在今河南沁阳),最后伐崇国,深入到商朝势力范围。此时周国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姬昌便迁都于丰都(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准备进取殷商。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做他的师,周公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周武王,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

  结果

  周朝分封国武王伐纣之后,姬发把殷商的遗民封给帝辛之子武庚。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周武王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殷国。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的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南宫括、史件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姜尚是第一个被封的,被封于营丘,为齐;封周公旦于曲阜,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周武王召见九州之长,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周武王回到周后彻夜不眠,周公旦来到他的住处,问:“为什么不睡?”王说:“告诉你,只因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从我没生下来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六十年,远郊和远郊以外到处是麋鹿和飞虫。因为上天不接受殷的祭祀,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国有贤人三百六十人,却不重用,所以会有今天的结果。我还没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觉!”接着又说:“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我们必须应依靠太室山,把作恶的人统统找出来,加以贬黜,与殷王受同罪。日夜慰劳人民,安定我西方,我要提倡克尽职守,直到我们的德教弘扬四方。洛水拐弯处到伊水拐弯处,是人们定居在平坦之处,这是夏人的活动中心。这里南面可见三涂山,北面可见太行山,背靠黄河,还有洛水、伊水,距离太室山又近。”于是在雒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了周城离去。把马放于华山之南,把牛放于有桃林之野外,把武器收起来不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历史典故:武王伐纣(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