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篇一
故事一:狼狈为奸
从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狐狸,它们经常一起出去捕猎。狼凶狠而强大,狐狸机智而狡猾,二者相辅相成,很快就成为了一对无敌的捕猎搭档。
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只大野猪,狼想要直接扑过去咬死它,但狐狸却提议说:“我们不如先蒙骗它,等它疏忽大意的时候再下手。”狼虽然不太理解,但还是答应了狐狸的建议。
于是,狐狸先跑到野猪面前,哭哭啼啼地说自己走丢了,请求野猪带它回家。野猪心生怜悯,答应了狐狸的请求。狐狸趁野猪不备的时候,偷偷跑开,狼趁机扑向了野猪,最终成功捕获了美味的猎物。
狼得意洋洋地对狐狸说:“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的计谋居然如此高明,我们果然是绝配!”狐狸笑着说:“正所谓狼狈为奸,我们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从此以后,狼和狐狸更加默契地合作,捕猎的效率也更高了,它们成为了森林中最令其他动物闻风丧胆的存在。
故事二:守株待兔
在一个富饶的果园里,有一颗枣树,每年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一只兔子经常来这里吃果子,果园主人非常生气,便想方设法要捉住这只兔子。
有一天,果园主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树下埋下了一个陷阱,准备等待兔子上钩。果园主人高兴地想着:“看来这只兔子再也逃不出我的手心了。”
果园主人守株待兔,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但兔子始终没有出现。果园主人感到很奇怪,便去打探情况。他发现,原来兔子被一只狐狸吃掉了,而狐狸却在树下发现了陷阱,及时避开了这个危险。
果园主人叹了口气,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并不是鼓励人们坐等机会,而是告诫人们要主动出击,抓住机会,才能获得成功。
果园主人从此不再守株待兔,而是积极主动地保护果园,果树结出的果实也越来越甜美丰富。
成语故事 篇二
故事一:画蛇添足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画家,他擅长画蛇。一天,一位富商找到了他,希望他能为他画一幅蛇的画作。画家很高兴,立刻拿起画笔,开始作画。
画家画得非常细致,一根根鳞片都勾勒得栩栩如生。但富商看了之后却觉得不够,他说:“画家先生,你可以再在蛇身上加上一些腿吗?这样会更加生动逼真。”画家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按照富商的要求在蛇身上画上了四条腿。
富商看到画作后非常满意,付了钱后离开了。但没过多久,村庄里来了一位学者,他看到画作后笑了笑,说:“画蛇添足,这幅画作未免有些多余了。”画家听后感到非常后悔,他明白了自己为了讨好富商而画蛇添足的错误。
从此以后,画家再也不为了迎合别人的需求而画蛇添足,他专注于创作,每幅画作都传达着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当地有名的画家。
故事二:杞人忧天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住着一个杞人,他每天都担心天会塌下来。村里的人都觉得他很愚蠢,劝他不要再杞人忧天了,但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杞人看到一只飞鸟从天空掉下来,他惊慌失措地跑到村里告诉大家:“天要塌下来了!”村里的人都笑他疯了,但杞人却一门心思地想着天要塌下来的事情。
后来,村里的人发现杞人一直在忧天,便想出了一个计策。他们在杞人的家门口放了一块大石头,杞人看到后大喜过望,以为是天塌下来了,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忧虑。
从此以后,杞人不再杞人忧天,他明白了自己过去的愚蠢,开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成语故事 篇三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成语故事 篇四
拔苗助长
战国时候,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成语故事 篇五
智子疑邻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墙坏了。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成语故事 篇六
画饼充饥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