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纵虎归山 篇一
纵虎归山,意指放虎归山,比喻善于用计谋让敌人自取灭亡。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楚国有一个将军叫孟尝君。他在楚国官场中,一直被人看不起,觉得他无能,不值得信任。然而,孟尝君却是个聪明机智的人,他深知自己的处境,也知道如何扭转局势。
有一天,楚国遭到了强大的秦国的进攻。秦军势大,楚国内外一片慌乱。孟尝君看到了这个机会,他提议楚国国君,让他亲自上阵,挑战秦军的将领白起。
国君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孟尝君的提议。于是,在大家的围观下,楚国的国君带着孟尝君一同前往秦军大营。
国君与白起在大营中相见。白起看到楚国国君,心生轻视,他认为楚国国君不过是一个无能之辈,根本不值一提。于是,白起挑衅地问道:“你为什么要亲自上阵?你有什么能耐吗?”
楚国国君笑了笑,没有回答白起的问题,反而问道:“你知道纵虎归山的故事吗?”
白起一愣,他不明白楚国国君为何提出这个问题,但还是耐心地回答说:“纵虎归山的故事,我知道。意思是放虎归山,让敌人自取灭亡。”
楚国国君点点头,然后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要放虎归山吗?”
白起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楚国国君笑了笑,然后解释说:“放虎归山,是因为虎在山上才能发挥出最强大的力量。你是秦国的将领,你在秦军大营中,就像是虎在山上一样,你的力量将会达到巅峰。而我,只是一个楚国国君,与你相比,实力相差太远。所以,我放你回去,就是让你自取灭亡。”
白起听了楚国国君的话,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大营。
果然,过了一段时间,白起率领的秦军在楚国境内行军时,遭到了楚国军队的伏击。楚国军队利用地势优势,成功地打败了秦军,白起也被俘虏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纵虎归山的智慧就在于善于运用计谋,让敌人自乱阵脚,最终自取灭亡。
成语故事:纵虎归山 篇三
成语故事:纵虎归山
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积累成语的意识,对提升自我有益无害。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成语故事:纵虎归山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纵虎归山
【拼音】:zòng hǔ guī shān
【解释】: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近义词】:养虎为患
【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成语出处】:《零陵先贤传》
【语法结构】:连动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补语
【成语出处】:
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西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经过赤壁大战,曹操大败而回,刘备的实力得到空前增强,但还不够好。刘备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因为那里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足可以成就一番大业。但是,曹操早就想统一中原, 便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无法对四川下手。公元211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帮助自己,共同抵御曹操,于是就派法正去迎接刘备。但他手下的谋士刘巴规劝他:“刘备是个英雄,如果让他入蜀必然会危害到您的利益。因此,您不能让他人蜀。”刘璋不听他的劝告,仍派法正前往。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这时,刘巴又劝刘璋说:“如果您让刘备去讨伐张鲁,那无异于放虎归山。”但刘璋仍然没有听从他的规劝,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为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刘璋自以为与刘备相安无事,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攻打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一万精兵及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四千老兵出川。刘备正想找个出兵的借口,就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成就大业。”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取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至此,刘备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蜀国的基业打下了基础。
【成语寓意】:
刘璋不采纳刘巴的建议,请刘备来帮助自己,从而成就了刘备直取成都,扩充了实力。古人认为将已捕捉到的老虎放回山林是危险的,因为老虎逃脱后会重新伤害人畜。不能放虎归山,同样不能放纵错误。人们要坚决改正错误,对错误不能有一丝姑息和纵容,否则,总有一天它会害了自己。
【成语运用】:
1、成文用法
“放虎归山”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补语;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2、运用示例
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纵龙归海,是自遗害也!”
清·钱彩《说岳全传》:“倘他逃走了去,岂不是放虎归山?”
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四五:“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