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的素材:遗体整容师 篇一
遗体整容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他们以专业的技术和敬业的态度,为逝者的遗容进行整容修复,让亲友在最后一次与逝者见面时能够看到一个安详、美丽的容颜。他们的工作既需要医学知识的支持,又需要艺术的创作力,这一职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精进,以保证自己的专业水平。
遗体整容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修复遗体的外貌,隐藏或修复因疾病、事故、创伤等原因造成的瑕疵,使逝者在最后的告别仪式上展示出最美好的一面。他们需要使用化妆品和特殊工具来处理逝者的皮肤、头发和妆容,以达到修复的效果。同时,他们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逝者生前的特点和喜好,以便更好地修复出符合逝者个性的形象。
这项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准确地分析逝者的面部特点,找到恰当的修复方案。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家属进行有效的交流,以了解逝者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为其塑造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形象。
遗体整容师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责任。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以保证逝者的容貌在告别仪式上展示出最佳状态。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逝者家属的情绪和压力,以及对于逝者的尊重和敬意。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以保持工作的高效和质量。
遗体整容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为了逝者和家属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尊严和人类的尊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逝者创造一个美好的离别场景,让亲友们在最后一次与逝者见面时能够感受到安详和温暖。
遗体整容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他们在面对逝者时能够忘我工作,用自己的技术和艺术才能为逝者带来美丽和尊严。他们的敬业精神不仅是对遗体整容行业的贡献,更是对生命和尊严的尊重。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感激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
敬业的素材:遗体整容师 篇三
关于敬业的素材:遗体整容师
在八宝山殡仪馆业务厅北侧一个门口挂着“青清女子工作室”牌子的不起眼的小房间里,遗体整容师杨薇薇从早上5点忙到下午4点,先后为4位逝者进行了遗体整容化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在八宝山殡仪馆业务厅北侧一个门口挂着“青清女子工作室”牌子的不起眼的小房间里,遗体整容师杨薇薇从早上5点忙到下午4点,先后为4位逝者进行了遗体整容化妆。
五位遗体整容师平均年龄不到27岁
“这几天特别忙,从3月25日那个周末开始就停休了。”杨薇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所在的这支特殊的整容团队由五位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遗体整容师组成,她们均毕业于北京社会职业管理学院的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沐浴、更衣、化妆、整容……她们的工作,便是尽可能让逝者以最美的样子告别这个世界。
工作室今年刚刚贴了新墙纸,屋内大约有 15平方米大小,墙上贴着几张小贴画,以及杨薇薇她们五姐妹的合照。窗边的桌上是一盆不知名的小花,让整个屋子显得温馨而雅致。墙角一台立式的空调可以随时为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小小的操作台上放置着化妆箱、吹风机、梳子等物品,底下有滚轮可以来回拖动。化妆箱里准备的口红、粉底,颜色各式各样,因为要根据逝者的年龄、着装调整。杨薇薇说,在和女性逝者告别时,80%的.家属会要求整容化妆。在着装上,不同于男逝者,年轻女逝者通常不穿寿衣,家属会特别挑选逝者生前喜欢的衣服。
平均每天要为五六具遗体整容化妆
五位姑娘平时上班实行两班倒的形式,白班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夜班则要从夜里7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忙的时候还得持续到下午,6天换一个班。一天的工作内容其实也还算固定,早上主要集中在为遗体穿衣、化妆,下午则主要是遗体解冻和沐浴,晚上的业务则以遗体寄存为主。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寄存40多具遗体。
杨薇薇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平均每天要为五六具遗体整容化妆,“一低头,再一抬头,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每天都跟打仗似的。”工作7年来,她已为上万具遗体化妆。给遗体化妆也没有时间标准,短则20多分钟,长则四五个小时,这个过程她们一直都是站着的。
当北青报记者走进工作室时,杨薇薇和曲杰正在为一位老阿姨打理发型。杨薇薇说家属希望老人能保持她生前最喜欢的盘发,于是,对照着老人的照片,二人花了半个小时,一点一点将老人的发型固定。为了让老人的妆容看起来更加自然,她们并没有给老人上过多的粉底,脸上的老人斑也没有刻意去遮盖。因为老人脸色有些苍白,杨薇薇用淡色的腮红清扫老人的双颊,让她的面色看起来更加红润。老人额头上有一块大约2平方厘米左右的伤疤,她找了贴近肤色的粉底进行补救遮盖。整个妆容化好,用了三个多小时。所有工作完成之后,老人的遗体被推到了告别厅。
3D打印技术将成为“必备技能”
八宝山殡仪馆常常会接收各种特殊遗体,包括高坠、溺水、煤气中毒、车祸等意外逝世的情况,大概一年有二三十具。对于这些特殊遗体,花几天的工夫去修复也是常有的事情。也许人们会以为她们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尸体总能镇定自如。但杨薇薇说,她也会犯怵,心中也会有“咯噔”一下。闻到一些特殊的味道,不经意的反胃等生理反应也是在所难免。但是,“每一位逝者,不只是冰冷的遗体,更是生者的亲人,承载着亲属撕心裂肺的悲痛和不舍。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想到自己的工作能让逝者走得体面,我再难受也会努力做到最好。”
今年年初,八宝山殡仪馆引入了3D打印技术,新成立了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未来,那些难以处理的特殊遗体,将可以直接根据逝者照片,打印出逝者的面部模型。而这项技术,也成了几位姑娘的“必备技能”。杨薇薇说,有了这个3D打印,修复起特殊遗体来会轻松许多。以往的遗体修复整容工作一般需要3-7天,而有了这个技术,打印一张普通的脸模,大概只需10个小时,再加上后期打磨、化妆补色,最快12个小时即可完成整个修复工作。针对面部部分受损的情况,则只需3个小时左右,而且相似度也更高。
最近这段时间,几位姑娘经常会到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里的电脑前倒腾上半天,复习技术人员新教的内容,比如如何导入照片、如何生成脸模、如何连接打印机等等。“陈列柜橱窗里最新打印出来的那个脸模,用的就是我们同事的照片。”杨薇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