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的作文【实用6篇】

时间:2012-08-09 06:13: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一:传承与创新

非遗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和口头传统。这些非遗文化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我们文化的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发展,非遗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承是非遗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传承,我们可以将非遗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代,保持其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传承非遗文化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同时,传承人也应该积极学习和传播自己所掌握的非遗技艺,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然而,仅仅传承是不够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新可以使非遗文化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关注。比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更加便捷和实用的工具和产品。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广非遗文化,如组织非遗文化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创新可以让非遗文化与时俱进,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年轻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学习非遗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我们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二:非遗文化的价值

非遗文化代表着我们民族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观,是我们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能够维护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代表了我们的传统和历史。通过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这种文化自信心不仅仅是对自己民族的自信,更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自信。

其次,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非遗文化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我们可以培养更多的传承人,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非遗文化也可以为创新和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资源,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最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能够弘扬社会的文化多样性。非遗文化是各个地区和民族的瑰宝,它们代表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风格和特色。通过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我们可以让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碰撞中互相借鉴和融合,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这种文化多样性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更有助于增进各个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三

  暑假爸爸妈妈都要上班,我住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在北锣鼓巷社区。六朝古都老北京在不停的变化和更新,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也正在进行拆违改造,放眼望去,青砖灰瓦小胡同的院子错落有致,绿草花坛大槐树的道路映入眼帘,平房胡同小区充满温馨和谐,与水泥林立的楼房小区完全不同,多了几分皇城文化的气息,还有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胡同里游览参观,好不热闹。

  今天姥姥、姥爷要带我去参加社区举办的非遗文化活动——“彩拓”。

  这次活动是在皇城古老的“京师公立第一中学校”书法教室进行,北京一中是姥爷的母校,姥爷的父亲也曾在一中教书。北京一中有二百年的历史了,这座学府原名叫“宗室觉罗八旗高等学堂”。姥爷家是满族人,姥爷还和我开玩笑的说,要是在那个年代我就是个正宗的小格格了。

  我们走进大门,砖雕的校门很古老也非常漂亮。来到学校的书法教室,教室里座无虚席,墙上挂满了各朝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印制),让我流连忘返。接下来非遗传承人王老师给大家讲了“彩拓”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我认真的听着,感慨中国文化的魅力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制作开始了,这看似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拓出了边,整幅作品就作费了,还有力量的大小也要掌握好,这可直接会影响色彩的深浅。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细致制作,终于大功告成了,姥姥姥爷拓印的是一幅“瓦当朱雀图”,我拓印了一张康熙皇帝书写的“福”字,老师告诉我这个“福”字里包涵着:多子、多财、多福、多寿、多田、五个“福”,所以叫“五福临门”。

  啊!中国的书法文字能这么巧妙的运用,古人的智慧让我赞叹。回家的路上姥爷还答应下周带我去香山“拓印”石碑!把这门新学到的古老的非遗技术方法付之于行动。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四

  此时此刻,我以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永嘉昆剧团为对象,了解永昆的唱腔,现场体验永昆的艺术魅力的小记者的身份而来到东南剧院。

  到场后,我细心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在讲解中,我知道了永嘉昆剧也称“南戏”, 永嘉昆剧历经800年变革、磨难,南戏渐渐消亡了;同时昆曲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以曲笛,辅助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等……还有永嘉昆剧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昆剧的速度比其他什么剧都要快一点,脚步也稍微快一点。 大致的了解了一些基本知识后,几位演员给我们表演一段。虽然没有穿上表演服,也没有发出声音来唱,有点遗憾,但是我也可以看出演员在十分认真的表演。我最欣赏一位女演员耍起红缨枪来英姿飒爽。她转红缨枪的速度快极了,转的时候眼睛没有看着红缨枪而是平视前方。这位女演员她练了半年才练成了。

  接下来是采访时间,我还没想好问题,只好听其他同学问演员们。同学们有的问演员们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有的问他们练了几年了;有的问他们的家人赞不赞同自己唱昆剧……如此诸多的问题受访者则耐心地回答。有些同学还让演员们签名呢!这些演员摆poss的时候眼睛会突然变大和发光,估计是他们唱都唱习惯了。 这时我发现,有些人带了照相机、录音笔。我只带了笔和纸,不能拍照片了。下次我再参加这些活动时会早点准备好,不像今天一样了。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五

  今天,我的心情如同阳光一样明媚。因为我即将参加一次特殊且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叶店文化礼堂“非物质遗产文化学习之旅”。

  我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和我班赵弘胤同学一起去育英楼集合,紧随着陆陆续续到来的同学和老师,我们手拿笔记本整装待发。50位同学有序的排好队伍,跟随带队老师徒步来到我们今日的目的地:叶店文化礼堂。

  一跨进纸、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栩栩如生的绘画等琳琅满目,令人感叹不已。

  接下来是分组活动,我被分到漆画组学习。漆画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它的技法丰富多彩,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们生活相关密切的实用装饰品。在漆画老师的指导下:首先,用红色的漆画花瓣,下笔轻提笔重,注意每片花瓣的位置,不要群魔乱舞;接下来画叶子,因为没有绿色的油漆,就把蓝色漆和黄色漆混合在一起,黄色漆多一点,蓝色漆少一点,均匀搅拌后就变成绿色的了。画叶子时要形状不一,有的大有的小。经过一步步的努力,一副完美的漆画就完成了。我非常荣幸地得到了自己亲手画的画板。

  第二个学习项目是书法毛笔。书法是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我没学过毛笔,但我鼓起了勇气决定去尝试一下。我拿起毛笔,但感觉手一直在抖。于是,在心中不停的告诉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要战胜自己。将毛笔轻轻的落在纸上,横竖撇捺,注意顿笔和轻重变化,一个"木"字就成型了。一看这字还不错,更有信心地完成后面的作品。

  最后一个体验是神奇的版画。先是在模版上涂上一层黑色的油墨,用刮板在模版上反复地刮,然后将白纸盖在模版上,用手用力的反复按压,一副神奇的画就诞生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不能一一去体验。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文化礼堂。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习,让我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在快乐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非遗文化的作文 篇六

  我在一阵敲锣打鼓的声响倏然惊醒,越剧舞台如同救生圈迅速充胀在眼前。

  一张带桌围的赭色木桌和两把带椅披的长木椅,格外简单而错落有致,毫无装饰的舞台只有台前的大幕把台子遮掩起来,如一个大黑匣子。

  月色是香的。开戏前,外公外婆便带我早早地找个地方坐下。台下座无虚席,大都是像外公外婆那样年纪的,他们来这,兴许都怀着年轻时的某种信仰,兴许带着某种预见性的挽惜与追寻,又兴许只是图个乐趣。

  一声节奏快的锣鼓蓦然间打破黑夜的网,两块幕布如走圆场的演员,倏溜一下悄然隐退到屏风之后。只见,黑面长鬓的官人挥着衣袖风风火火地跑进,衣袖向前一档,月琴二胡一响,他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他唱得忘我,台下人听得入神。

  曲终人散时,人们各奔东西,但在那个当下,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含情脉脉的群体。对于父老乡亲们来说,每一场越剧出演都如灵魂洗涤,村子的礼拜。

  然而,越剧,这个被立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在我记忆里黯淡,只留下片影。究竟是看的人越来越少,还是演的人越来越少,那样的戏台如同蒸发了般不再见到,抽掉“看越剧”这个页码,我的童年怅然若失。

  外公指着电视会唱戏剧的小孩对我说:“你要是从小听我的开始学,现在也会唱戏剧了。”外婆却说:“现在的小孩子都这么忙,哪有去学。”外公黯然神伤。电视里面传来小孩咿呀的唱声。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软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越剧,戏台,做了什么呢?它使老一辈的人在上一代的痛苦与孤独中找到了定义。或许戏剧里的跌宕情节使他们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戏曲艺术如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着他们灵魂深处的伤口。戏台将这代零碎的、疏离的各个个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休戚与共的社群。

  外公外婆这一代人,是“灰姑娘”的一代人,在他们的时代里,他们亲眼目睹南瓜变成了马车,开走,发出真实响声的人。他们望见了太多美好事物的涌现,也无忘更多东西的逝去。越剧,是他们眼睁睁看着消逝却无法无力挽留的。在时代的金马车驶过后,他们只能捡起地上的金鬃毛长叹。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越剧的缺席,非遗的黯淡,不仅意味着风物的夭折,更意味着众多艺术与精神的流逝。曾经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却有着精神的丰饶。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越剧中的英雄气概与儿女长情令我们触摸、感知、赞叹,却唯独没有去保护,它正面临失传甚至是消亡的危机。

  但这都是外在因素随时间变换带来的必然结果,最终,正如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所说的那样: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保护非遗,在这一刻起,刻不容缓。

非遗文化的作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