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作文素材【优质6篇】

时间:2012-03-05 02:1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一

疫情带给我们的反思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场全球性的疫情,我们深感无助和恐惧,但同时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和反思。

首先,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面对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是强大的国家和组织也束手无策。这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微不足道,生命是如此脆弱。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其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国和各地区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合作精神。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和资金,相互支持和鼓励。在这个时刻,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才能战胜困难,恢复正常的生活。

最后,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在疫情爆发初期,我们对这种新型病毒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和探索。他们通过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发等手段,不断积累知识,为抗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再次证明了科学的力量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科学,相信科学,遵循科学的指导,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

疫情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同时也是一次宝贵的机遇。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性,团结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价值。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珍惜生活,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二

疫情下的社区关怀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区关怀的力量和温暖。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社区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社区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他们组织志愿者为居民们送食品、药品和生活用品,确保大家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还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组织线上活动,让大家不出门也能获得娱乐和学习的机会。

除了社区工作者,普通居民们也展现出了令人感动的关怀之心。在疫情期间,许多人主动承担起社区义务,关心邻居的生活情况,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有些人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帮助孤寡老人购物、打扫卫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还有些人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这些行为无疑是对社区关怀的最好诠释。

社区关怀不仅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也体现在心理支持上。疫情期间,许多人面临着焦虑、恐惧和孤独的情绪。社区开展了各种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活动,帮助居民们排解压力,增强抗压能力。许多社区还成立了在线交流平台,让大家能够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经历,互相支持和鼓励。

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关怀的力量和重要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居民们的付出和关怀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温暖。希望在疫情过后,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关怀的精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区。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三

  让患者尽早得到救治

  “静压差4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11次,还不够”……2月4日晚7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4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 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1月28日开始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5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500余台生物安全柜、200余个PCR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四

  再穿防护服

  在一张拍摄于2003年的老照片里,一个小男孩穿着一身宽大的白色防护服,戴着医用口罩、帽子,把护目镜压到额头上,露出了一双天真的眼睛。转眼间,17年过去,照片里的小男孩长大了,也像他父亲一样成了一名医生。

  “那时我还小,很好奇,就穿上我爸抗击‘非典’时穿过的防护服,拍了这张照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王光杰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医务人员,父亲当年是抗击“非典”模范,他驰援武汉,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尽管母亲对他有些不舍,但也和父亲一样全力支持他。

  1月26日大年初二,王光杰从北京赶赴武汉,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支援。当时,院区还在改造,人手、医疗设备等非常缺乏,王光杰所在的20人医疗团队的到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院区医务人员的压力,让治疗工作快速进入了正轨。

  王光杰介绍,他们主要是通过一些药物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支持治疗,比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方面的症状时,会对其进行氧疗,或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些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临床现象,这段时期对于患者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如果能挺过去,病情就会逐渐好转,给患者相应的支持,就是帮他们挺过这个时期。

  经过艰苦努力,湖北武汉的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也在取得积极成效。王光杰告诉记者,随着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大量方舱医院开始收治患者,很多病区承受的压力都比以前小了很多。“现在医疗条件更好了,收治时间也大大缩短,我们能够更早地对病人进行治疗,而且病人对疫情的恐惧也在减少,很多病人都很乐观,积极地配合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他说。

  几天前,病区里的一位患者康复出院,对值班的王光杰和其他医护人员表示感谢,躺在旁边床位上的一位患者老奶奶听到后感同身受,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之前我口渴了,就把送给我的一碗梨汤喝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送给我的啊,我问的时候你们都不承认……”老奶奶哭着对他们说。这位老奶奶住院前身体状况不太好,已经几天没吃好饭了。住进病区后,她很快被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奶奶,这些吃的都是给您的,您放心就行了,好好休息,早日康复。”王光杰俯下身子对她说。

  像这位老奶奶一样,很多患者都会把医务人员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忍不住流下泪来;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也会把患者当成至亲,用高超医术和仁心大爱救治他们、照顾他们。王光杰表示,希望今后能有一些新药出来,在临床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呼吁康复出院的病人能够自愿捐献血浆,帮助更多病人渡过难关。

  2月19日,王光杰值完班回到住处时已是凌晨3点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光杰显得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他每天值班8小时,因为住的地方离医院比较远,一般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出发,经常黑白颠倒,但他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等疫情结束,我再回家,多陪陪爸妈。”他说。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五

  与时间赛跑 我们要救更多的人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全力救治患者,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早上八点半,武汉市第六医院的重症病房一位45岁的危重症患者,由于新冠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导致心率下降,情况十分危急。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们立即投入抢救,三个多小时后病人终于转危为安。

  武汉市第六医院是第三批定点医院,已经先后收治了近600位重症患者,其中12位收治在ICU的危重症病人不仅年龄大,本身还有各种疾病,查房、抢救、日常治疗,科室人员每天24小时轮转。

  工作压力大,病人的病情又随时有变化,年轻的医生护士难免情绪焦虑。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当一些危重症病人吃不下饭时,他就自己去为他们上鼻胃管,做肠内营养支持。上鼻胃管要跟病人面对面,近距离接触,感染风险很大。

  有了朱国超的带头,年轻的医生护士们也调整好了心态。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一个多月以来,已有5名患者转出ICU、3名出院。

  努力做到医护人员“零感染”是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早上六点半,火神山医院感染六科一病区的护士长王晓靖前往医院接替夜班同事的工作,她要带领护士们做好在“红区”的护理工作。每次进入病区前,她都会对护士们的防护措施进行严格检查。

  在“红区”,由于需要戴上厚厚的三层防护手套,给患者扎针有时很难一次成功,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减少患者的疼痛,只要王晓靖有时间,护士们就会请她来帮助扎针。

  在王晓靖和队员们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的病人逐渐好转。截止到昨晚(2月18日),火神山医院已经有31名患者治愈出院。

疫情的作文素材 篇六

  “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医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

  “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2月9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都渐渐消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还没有抗击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信念。”邓雪蓉说。

  3天前,2月6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人张勇。听完电话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

  不到24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

  “一天4班,每班6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护,将近10个小时,在此期间,基本上不吃不喝。”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

  “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部分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部分能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

  “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并记录五点血糖。对于血糖高者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酮体。”

  苦心人,终不负。

  2月1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房,一位88岁高龄的老奶奶经过9天的治疗顺利出院,这也是该医院当时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自己参与治疗和照顾的患者回家团聚,邓雪蓉和同事们既高兴又激动。

  “武汉的人民,还有同行们,他们真的太难太难了,帮助他们,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邓雪蓉说。

  每一个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凯旋,也期盼团圆。

  就在驰援武汉的前一天夜里,邓雪蓉七岁的女儿,带着哭腔与她拉钩约定——我会一直在家里乖乖听话,等待妈妈胜利的消息。

  “这是女儿第二次这么长时间和我分开。”邓雪蓉展示了女儿前两天为她画的画。黑、蓝、紫三色在黄色底板上,绘出一个孩子心中治病救人的医生母亲形象。“妈妈,你要加油哦。不用担心,我这里一切都好,你只要放心工作就可以啦!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回家,我要狠狠地黏你。”

  一线抗疫群英谱:“妈妈,今天你打败了多少病毒”

  卢静静是武汉儿童医院皮肤科的一位医生,但最近,她更像是一名“救火队员”。

  2月2日,正在科室值班的她接到任务,赶往社区隔离点管理疑似病人,2月4日,她又被调到江汉方舱医院支援。目前,她除了负责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治疗,还要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

  卢静静是医生,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当天回家收拾行李要出门时,不到6岁的儿子优优得知妈妈即将赶赴前线战“疫”,将很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时,小家伙抱着妈妈哭了。看着挂满泪珠的小脸蛋,卢静静赶紧安慰:“让你最爱的奥特曼军团帮我一起去战斗,打败病毒,好不好?”在儿子心中,有了奥特曼的相助,妈妈肯定会赢得“战斗”安全回家。

  卢静静说,夫妻俩原本打算过年回山东老家,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卢静静毫不犹豫地退掉了车票,留守武汉。期盼团聚已久的父母有些失落:“年头盼到年尾的相聚落了空。疫情啥时候可以结束,可以回家看看?”

  “他们以为我是皮肤科医生,会一直在家好好待着,没有出门。”其实,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卢静静向父母隐瞒了在方舱医院支援的事情。但老两口免不了想和外孙视频通话,这时卢静静只能和父母“斗智斗勇”想对策。“让孩子爸爸带着孩子给外公外婆视频,就说妈妈去皮肤科门诊上班了。”卢静静笑着说。

  2月16日下班回酒店后,卢静静和两个孩子视频通话。终于见到好几天没看到的妈妈,孩子激动地说——

  “妈妈,今天你又打败了多少病毒?”

  “妈妈,我想你了……”

  听到最后一句,卢静静泪如雨下。

疫情的作文素材【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