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的作文 篇一
学术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知识的活动,它需要安静的环境和纯粹的动机。然而,在当今社会,功利名利的影响渗透到了学术领域,给学术研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保持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的原则。
首先,要保持安静学术,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纯粹的学术环境。这意味着学术研究应该追求真理和知识,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或功名。学术机构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公正、透明的研究平台,鼓励学者自由地发表观点和研究成果,而不受到功利名利的干扰。同时,学术界应该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惩处,确保学术研究的纯洁性和可靠性。
其次,要保持安静学术,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学术研究应该注重学术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而降低研究的质量,更不能为了争取学术地位而不择手段。学者们应该注重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注重对学术问题的独立见解和创造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要保持安静学术,我们需要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功利主义强调最大化个人利益和功名,往往会导致学术研究的偏离和扭曲。学者们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价值本身。他们应该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左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
最后,要保持安静学术,我们需要培养学术道德和人文关怀。学者们应该注重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倡导学术共享和共同进步。同时,学者们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保持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建立纯粹的学术环境,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培养学术道德和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术的纯洁性和可靠性,推动学术的进步和发展。
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的作文 篇三
关于安静学术,不掺功利名的作文
一、作文素材
2014年4月21日,人人网流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是遥感技术专家。据《经济观察报》2009年报道,当时61周岁的他每天能喝一斤二锅头。
李小文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里作报告的照片一经上网,便引发了网友的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2015年1月10日,被网友称为“布鞋院士”的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7岁。而就在4天前,他刚刚获评“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一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颁奖词成了他一生总结。
二、构思点拨
人们今天悼念李小文院士,并非要求其他人也跟他一样,衣着朴素、脚穿布鞋,视每日一斤二锅头为生活幸福,这只是他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已。人们更加感念的,是他平和、本真、随性、侠义,特别是能谦虚对待每一个人。
纯粹、率性、简单,或许正因为当下这样的学者太少,李院士才会如此走红。君不见,现在的学术界日益功利化,学者们都忙着评职称、拿课题、出书出镜,学术造假、学历掺水、论文抄袭、科研经费沦为“唐僧肉”等事件层出不穷……急功近利之下,潜心研究的大师越来越少,争名夺利的“砖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语境下,“布鞋院士”的走红似乎成了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对这样简朴的大师的期许,和对学术界功利现象的厌恶。“布鞋院士”让世人看到:专注自己研究领域、生活简朴、工作认真、做人踏实的学者更令人尊敬。
李院士的低调随性,来自于对学术的单纯的热爱,这也是我们暌违已久的一种精神。正因为有这份纯粹,他才能保持住对学术的赤子之心,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知道得少。在美国留学期间,面对80年代黄金时代的繁华,他只做两件事,研究和看小说,并称之为“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这份平静的心态告诉我们,安安静静的做学问,会有多美。
李小文等众多国士所代表的精神,是可以称作“国魂”的'品质。他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却怀着舍身报国的拳拳赤子心,披荆斩棘地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是冲在最前线的敢死队和宁折不弯的民族脊梁;在天下太平之时
,他们是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无名英雄和甘于幕后的中国梦筑梦者。长期以来,他们获得的目光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难得的关注于他们来说不啻是加倍的动力。李小文们这样为国为民、夙夜匪懈的国士们,太需要舆论多一点的关注、多一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