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孟子作文(实用5篇)

时间:2011-02-05 08:47: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读孟子作文 篇一

孟子:仁者不忧不惧,义者不辱不贫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人类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读孟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于仁义道德的强调,以及他对于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孟子提出了“仁者不忧不惧,义者不辱不贫”的观点。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仁者不忧不惧,意味着一个心怀仁爱的人,不会因为自身困境而产生忧虑和恐惧。仁者懂得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付出,这种善良的心态使得他们能够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义者不辱不贫,则强调了道义的重要性。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压力和困境,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尊严和正直。他们不会因为生活的贫困而背离自己的原则,也不会因为他人的侮辱而放弃自己的道义标准。

在我看来,孟子的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于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期许。一个由仁者和义者构成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和谐、稳定且富有正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彼此关爱,和睦相处,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产生争斗和冲突。同时,这样的社会也将注重道义和公平,人们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会因为个人贪婪而伤害他人利益。

读孟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仁义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成为仁者和义者,需要不断地修养和锤炼。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为他人付出,努力成为一个乐于助人、充满爱心的人。同时,我们也要坚守道义,不为财富和名利而背离自己的原则,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仁者和义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768479

我读孟子作文 篇二

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读孟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调,以及他对于个人、家庭、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的思考。

孟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一个人在不同层面上的责任和使命的认识。首先,修身意味着个人修养和自我提升。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首先要修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其次,齐家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一个人要想为社会作出贡献,首先要从家庭做起,保持家庭的和谐和稳定,培养下一代的良好品质。再次,治国意味着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一个有道德观念的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平天下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一个有担当的人应该关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

在我看来,孟子的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人只有在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国家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一个国家和世界的进步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读孟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修养自己,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家庭和国家的发展,为家庭的和谐和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我读孟子作文 篇三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人:孟子。

  我们关于孟子知道的很多,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儒家学者。今天我们解读,首先要了解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孟子生活在一个诸侯争霸,互相攻伐的时期。各种政治派别应运而生,比较著名的有以墨子为首的墨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和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当时的社会上最“吃香”的,莫过于法家和纵横家。也就是说,在当时作为儒家孔子的再传弟子的孟子,他的仁政思想是没有游说“市场”的。孟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以雄辩著称的孟子最终没有受到重用,最终回老家与弟子万章专心著书。

  作为孔子弟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在《孟子》中把它阐述为“仁政”,然而“仁政”思想古已有之,只是尚未成熟。和孟子思想相近的有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对“美政”的向往,在屈原向往的“圣君贤臣”的社会里,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孟子希望的桡瞬之世。可以说,仁政思想是一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也是当时一派政治思想发展比较成熟的产物。

  孟子提出“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在他的眼中,人人可为尧舜。在《公孙丑上》中,有“人皆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的句子。孟子也许不知道“尧舜在世”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但他在《梁惠王上》中给我们描述了他心中的蓝图: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在孟子看来,让人民“无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接着,他为我们勾勒出了他心中的蓝图: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就是孟子对他的仁政的解释。

  今天我们党所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这其中似乎也有一些孟子当年的影子吧。也许孟子给我们展示的这幅蓝图在今天早已实现,但他心中的这份憧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寻。

我读孟子作文 篇四

  他说斯人背负大任,历经拂乱,方能成大事。他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大气之势,尽显言谈。他说王应先百姓苦以为苦,后百姓乐以为乐。他说人和首当其要,失民心者必毁其德。他还说王何必曰利。

  孟子深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那么多个日月前的他可否深知过,身为一个诡辩奇才,颠沛流离各国,不辞辛苦是为了什么。仁与礼被孟子很好的继承,便是这太好,引心皱眉。他把大孝劝于暴君,他把仁爱告知战火,他把礼义说给小人,他居然告诉一个国君:你不必要说利。

  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生于乱世,他渴盼安乐,却不得不居无定所。看清了这世间的混沌污浊,我相信这曾惊醒过梦中人,但很快又陷入自己的自圆其说。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亚圣如今是亚,以后是亚。孔子的心静如止水,这是孟子所学不到的,这也难怪孔子的学生会说老师的才德犹如天高不可攀登,话虽夸大,但并非不实。

  孟子过分在自己的世界中。乱世就是乱世,适者,方能有一席之地。孟子的思想或许太过前卫,并不适合出现在千年以前硝烟四起的战国。而就算是现在,也不是一个没有等级、不求私利、人与人相敬如宾,仁义充斥的世间。

  他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宽慰,但他仍不长记性,有善便有恶,利总是充斥在每个人的.心中,谁又能说自己心中不曾有过一个失道者呢?他幻想把世间化为一个理想的伊甸园。但是自古十全不可能十美,毒蛇的诱惑依然存在。孟子一心想把仁礼发扬,他愿像老师那样伟大。

  但我相信,他也不愿意那样偏激,在无人的寂静中你能听见他啜泣的声音么?高人之高,非吾辈所能及。望你安好,别再纠结自恼。

我读孟子作文 篇五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都会有孟子的文章,所以,我对孟子并不会陌生,我所了解的孟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很有风度的学者。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斥着暴力,流行着吞并,肆虐着攻伐,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要从法家的血腥中抢得一丝仁爱的地位,何其不易。但是他为天下万民,仍不屑努力与八方诸侯,无奈天下分久必合,孟子最终放弃了。他站在泰山之巅,俯视天下万民,有的穷困潦倒饿死街头;有的为谋生存骨肉分离……仰不足以养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他万念俱灰,为何他的眼中长含泪水,因为他爱老百姓爱得深沉。游说不遂他便退以著书,终成《孟子》。

  孟子十分讲原则。

  孟子为人很讲原则。即:“生而有不用也,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无论何时,哪怕是生死关头也要讲求原则,决不做苟且偷生之事。他大义凛然,四心伴身:他遇人知恻隐;遇错明羞恶;遇贤懂恭敬;遇事辨是非。面队万钟的丰厚条件,他毅然咏颂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他一生两袖清风,不求宫室之美;不爱妻妾之奉;不需所识穷乏者得我。他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人皆有之的“本心”,使他成为了正人君子的典范。

  孟子作为亚圣,真的将仁爱的种子播撒如万民的心中,普济了天下。

  孟子朴素的一生充满了失望,无奈,贫困。但他志向远大,却壮志未酬。真正做到了: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失为一位学术,政治教育大家。

  这就是我所了解的孟子,伟大,充满了智慧,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孟子的思想永远不会落伍。

我读孟子作文(实用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