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一:以退为进,班门弄斧的价值
班门弄斧,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庄子与施襄之交,施襄之子曾以鲁班为师,掌握了木工技艺。庄子见到施襄的儿子正在砍柴,便说:“这斧子砍得怎么样?”施襄的儿子回答:“砍得还可以。”庄子说:“这斧子不好。”施襄的儿子感到奇怪,问庄子为什么这样说。庄子解释道:“你的技艺已经很高超了,用一把普通的斧子砍树,就像班门弄斧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门弄斧并不是一种贬低的态度,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这里的班门,指的是鲁班的门下。斧子则是指工具,也可以代指技艺。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他所面对的常规问题已经不能对他构成挑战。这时,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斧子,对他来说也是班门弄斧,没有意义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班门弄斧的情况。比如,一个已经精通了某门技艺的人,突然遇到了一个对初学者来说很困难的问题,他也可能会觉得很简单。这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更高级的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难关,但对于他来说,却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水平,就看不起那些刚刚起步的人。班门弄斧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我们应该鼓励那些初学者,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以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班门弄斧还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一个人掌握了一门技艺并不代表他已经无所不能,更不代表他就是最优秀的。只有保持谦虚,才能真正实现进步。班门弄斧的智慧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二:班门弄斧的警示与反思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源自于庄子的《外物》一章,其中讲述了庄子与施襄之子的对话。在这个故事中,施襄之子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很高的木工技艺,庄子则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告诉他,他的技艺虽然高超,但对于庄子来说,已经变得平庸无趣。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对"班门弄斧"这个成语的深思。
"班门弄斧"意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班门弄斧的人。他们自以为拥有了一些技能或知识,就对别人指手画脚,自以为是。然而,他们忽视了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对于那些真正懂行的人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班门弄斧,没有真正的价值。
班门弄斧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存在于团体和组织之中。比如,在一个专业的领域里,某个团队自吹自擂,自以为是地宣扬自己的成就和技术优势,却忽视了其他团队的进步和创新。这种班门弄斧的态度不仅仅会导致自己的停滞不前,也会阻碍整个行业的发展。
班门弄斧的现象背后反映出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自负和狭隘。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成长。一个团队或组织应该尊重其他团队的努力和成就,与他们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班门弄斧的现象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态。无论我们的能力有多强,知识有多渊博,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只有保持谦虚,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进步和成长。
综上所述,班门弄斧的警示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努力和成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进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三
古人说过:班门弄斧乃不自量力,是鸡蛋碰石头。我说:“非也,非也。”敢于挑战权威的人才是英雄。权威并不是真理。
当达尔文的《进化论》受到《神创论》猛烈地炮火攻击时,他开始了人生的转折点。《神创论》已经在大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了,对于众人的怀疑和蔑视,达尔文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挑战这些生物界中的权威们。经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和收集资料,使《神创论》在这些铁的证据面前不战而溃。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在以前,人们看见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落东升,便认为星球都是围着地球转,便创造了《地心说》,哥白尼经长期的天文观察,认定了众星球应该是围绕太阳转,便创造了《日心说》,但是,教会却容不下他,向他伸出了魔爪,最终死在熊熊烈火之下。多年之后,《日心说》渐渐被人们接受,更为日后更先进的理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班门弄斧不是显耀或卖弄自己,而是让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和才华。韩愈说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你是一匹好马,成为千里马最好的办法就是“班门弄斧”在伯乐和众多的马中全力奔跑,跑出速度,跑出精神,从众多马中脱颖而出,你就成功了。
班门弄斧要弄出新意,不能是几套老把式;更要敢于去弄斧,勇敢地去打破神话;班门弄斧更要有高超的本领,如果只会几套空把式,不仅不会被别人所发现,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班门弄斧只有善于弄斧和敢于弄斧,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四
自古以来,世间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成语——班门弄斧。意思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一般这种情况下人们都会感到相当尴尬、难以收场。为什么?因为没有对方强大而感觉自己丢了面子,这是一种自尊心受损的表现。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弄斧”就应该到“班门”。
每当我们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领域时,往往会不得要领,从而展现出来的就是笨手笨脚。事实上这并不代表什么,既不能说明人家笨,也不能说明别人就是不如自己,这只是刚刚拿起一件新事物时的人们的统一表现罢了。但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这一表现冠上了“菜鸟”“笨蛋”等贬义词之后,这仿佛就变成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般“班门弄斧”指的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在一个领域取得的进步,都是在失败中总结出来进而慢慢成长的。有一句话在作文中大概已经被用烂了——“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一件事情失败的同时,我们要知道,这也在无形之间告诉我们一条错误的道路,从而去避免这一错误的再次发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所以人们才会给“失败”加冕为王成“成功之母”
如果我们在这一领域上通过失败取得了某些小小的成果,并且再也难以在短期内再次通过失败取得进步的话,不妨去“班门”前摆弄一番斧头。我们万不可尝到了一点甜头就沾沾自喜,只知道拘泥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占山为王,要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远不知道你占的这座山头到底是哪位神通的一角。
所以很多时候,在真正的强者面前,我们才能暴露出自己真正的缺点,从而取得一个很大的突破。
举个例子,比方说练字。大家都知道,练字是一件必须要有惊人的耐心和毅力,通过天长地久的积累才能小有成就的事情。它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都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往往可以给人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但很多人都表示,明明自己买的字帖已经不计其数,各大名家的字帖都练了个遍,甚至可以将现代著名书法家的名字倒背如流了,自己的字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为什么?这其中就暗含着弄斧到班门的道理。字帖,往往都是在例字上覆盖一层半透明的膜,然后再让我们去照着例字描。这样子养成肌肉记忆基本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样只会拘泥在描摹这一层面上,描一遍而已,试问谁不会呢?我们要做的是在白纸上照着例字一笔一划地学,学间架结构,学笔画顺序,学一个字的力度和灵魂所在!
字帖就好比是上文所说的占山为王的山,白纸则是山外的另一番天地,只有跳脱出这座山,才能看见自己身上的缺点,从而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才能有更高的眼界,更博大的胸襟。
再比如说,一个学生本来在一个学校里读书,这个学校在这个省排的是倒数。学习风气很糟糕,这个学生在这里很上进,跟身边的同学比起来已经相当努力,于是他在这里基本都能取得年级第一的好成绩。在中考的时候,他勉勉强强挤进了重点中学,才终于发现自己以前的眼界是多么的狭窄。在好的重点中学里,有优秀的同学,有人跟自己竞争,学习风气的优良,压力的陡增,可以说,在这里,没有人是不优秀的。为了一个更高的成绩,这个学生就不得不继续努力,比以前更加努力,有一天,他跟以前的同学聚会,听到他们只考了个三本就已经沾沾自喜,才惊觉二者之间的差距。这就是环境塑造一个人的完美事例。以前,这个学生跟比自己弱一些的学生相比较,如今,他到了真正的强者面前去争斗,正是因为对手的强大,才造就了这个学生现在的优秀。
所以说,不要惧怕跟高手比较,而是应该自豪,自己能与强者一较高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五
明朝进士梅之焕凭吊李白墓,有感于于墓前文人骚客的题诗,以“鲁班门前弄大斧’之句加以讥讽。于是,“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也就应运而生了。后人通常用来嘲笑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仔细揣摩此语,这种泛谈又不尽然。作为一名求学好进的人,倒应有点“班门弄斧”的精神。
倘若一知半解就自命天下第一、到处卖弄固然不好。但是如果怕人嘲笑弄斧于班门而缩手缩脚也不可取。试想,如果我们的老祖宗们仍蹈祖先刀耕火种之辙,哪还有什么机器、激光、电子计算机?就更谈不上今天的四个现代化了,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没有“班门弄斧”的勇气就不会有提高。不会有发展,也就没有进步了。
“班门弄斧”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弄斧者”是从“班门”前出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弄斧者”又必然超过“门主”,必然要突破一些旧的条条框框。要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首先“门主”应有发展的眼光和提携后人人的高风格,放手让后人去闯,甚至突破自己用血汗换来的经验,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如熊庆来——华罗庚——陈景润,后者都是前者发展并培养出来的。倘若“门主”学习武大郎的态度,就不会有后者,就不会起到一个“门主”的积极作用。其次是“弄斧者”要有敢于到‘斑门’去“弄斧”的勇气,同时还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因为“门主”若千年的积累,取得了一些经验,许多未过时的'经验还是有用的,应在掌握了“门主”的全部技法以后,善于发现其不足,并改正之。如果浅尝辄止、妄自尊大是弄不好斧的,甚至还会跌跤。俗话说:“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到班门去弄斧,才能听到名家的真知灼见,才有益于提高。离开“门主”就只有外行的捧场套话了,可以陶醉,但决不可能提高。
你以为确否?
班门弄斧议论文 篇六
弄斧定要到班门何谓班门弄斧?
班,指鲁班,我国建筑工匠的“祖师”,鲁班门前舞弄斧子,常比喻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因而易受到众人的鄙视和否定。但我说,班门弄斧并未是件环事。班门弄斧,虽然不免贻笑于大方。但真正的大师,他们的笑,不会是讥笑、嘲笑,而是面对那颗青春真诚的心鼓励的微笑。毕竟,在班门前弄斧的的确确需要一份勇气,一份自信,而这份勇气,这份自信,只属于初生的牛犊,只属于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历代以来,许多贤能被埋没于市井。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普遍现象,连李白也受当时“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一说的影响,一收平日的豪气,向那位荆州刺史韩朝宗恭敬地表示:“辛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只因韩朝宗手握大权。李白都如此,何况常人,于是寻伯乐之风,比当年伯乐寻千里马还炽烈。当今社会人才济济,缺少的不是千里马,而是伯乐。如果千里马安居于马槽之中,等着伯乐发现自己,那又是几个何年何月。如不在班门前弄斧,在伯乐面前秀一把,你又怎能从芸芸众生中,得到伯乐的赏识。
班门弄斧有时是通往成功的捷径,长沙硫酸厂工人李慰萱,将自己写的《最优分批问题在n≥3情况下的解》寄到《数学学报》编辑部,受到数学研究员吴弓的赞赏。李慰萱不断的在班门前弄斧,使他终于跨入了长沙铁道学院当上了教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上大学之前,曾拜读了当时的数学权威苏家驹教授的一篇论文。经过自己的精心测算和研究,华罗庚发现其中有不少的错误,于是大胆撰写论文,提出更正,引起数学界不小的轰动,更从此博得了“爱才如命”的苏教授的赏识。在名师的指点下,华罗庚很快成为数学界的一颗新星。倘若他看出了错误,而不敢弄斧到班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班门弄斧不为过,社会要进步,人类要发展,就不能只依赖着前人的思想与成果,而是要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如果一个人有了新的发展或是创造出了新的理论,却怯于向权威挑战,怯于直面世人的流言蜚语,怯于出自己的丑,赡前顾后,那么人类文明的发展不知要倒退多少年。
试想,伽俐略要是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下打退堂鼓,放弃了上比萨斜塔做双球落体实验的想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言论还要统治多少年?如果哥白尼害怕教会势力的镇压,没敢发表“日心说”的论文,人类天文学的进程又会陷入怎样的情况?没有这些敢于班门弄斧的人,社会便难以进步。弄斧不到班门,怎知道会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弄斧不到班门,怎知道自己与大师之间还有多少差距?弄斧不到班门,又怎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弄斧不到班门,又怎能明确真实的设立自己的目标?所以,弄斧定要到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