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高中作文【精简4篇】

时间:2018-09-02 07:38: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人格的高中作文 篇一: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是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在今天的社会中,人格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一个良好的人格不仅可以为个人带来成功和幸福,还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一个良好的人格是个人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职业发展中,人格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有良好人格的人通常具备自律、责任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追求卓越。此外,一个有良好人格的人还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一个良好的人格对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一个有良好人格的人通常具备正直、诚实和善良的品质,他们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的需要,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种积极的行为不仅能够改善社会环境,还能够激励他人跟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然而,人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个人的努力和持续的修养。首先,我们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例如,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缺乏耐心和宽容,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或者向他人请教来提升自己。其次,我们应该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这可以通过参与义工活动、参加道德讲座等方式来实现。最后,我们还应该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总之,一个良好的人格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格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人格的高中作文 篇二:修养与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的综合体现,而修养则是培养和提升人格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重视修养的培养,以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

首先,修养可以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一个有修养的人往往具备正直、诚实和宽容的品质。通过修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学会正直地对待他人和事物,保持良好的品德。此外,修养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宽容的心态,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修养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个有修养的人通常具备深思熟虑、明智决策的能力。通过修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做出明智的决策。

另外,修养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情绪是一个重要的能力。通过修养,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克服困难。

然而,修养的培养需要个人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有关修养的书籍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修养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借鉴,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来提升自己的修养。这些经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他人,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修养是培养和提升人格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重视修养的培养,以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通过修养,我们可以提升道德素养、思维品质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人格的高中作文 篇三

  诚信----衡量人格的又一标准

  孔子曾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古时候,有两位书生,在赴京赶考时相遇,一见如故。不巧的是,甲书生突发恶疾,卧床不起。于是,乙便自愿留下来照顾书生甲。眼见考期将至,甲书生劝乙赶快上路进京。莫要因为他而错哭哦考试。乙书生听罢,曰:“舍弃友人而追名逐利,非君子所为也”。遂继续在病榻前照顾甲:端汤送水、煎药喂饭无微不至。及至病愈,考期已过。甲深受感动,相约次年端午与家中聚,乙应许,相约不见不散。

  至相聚之日,书生甲在府中令人宰杀牲口,备酒置宴,豪华至极。但甲从日出到日落,不知在小园香径中独自徘徊了多少次,还未见到书生乙,心中不免倍感失望。这天夜里,乙书生大汗淋漓地赶到甲书生的家中,对其说:“兄长,实在对不住,因琐事繁杂。突然想起时已经迟了,无论如何赶不到了。听说鬼魂行路极快,我便自尽而化为一缕幽魂前来赴约,幸好如期将至,没有负约”。话尽,乙书生便消失了,诺大的房间中空留甲一人。甲听后大惊,很懊悔,心道:既兄弟已故,与我阴阳相隔,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遂心一横,去与乙相聚去了。

  故事是虚妄的,但为了实践一个约定,一个没有任何法律效应的约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也仍要守约。生命固然重要,可舍生取义者的这种品质,不是更重要吗?

  周幽王身列周王之位,却时有戎寇来犯,为了防备他们,王令人置一大鼓于康上。有险情时便击之,诸侯遂来救。曾有一不爱笑之妃,王为了逗她笑,想尽了各种办法却仍无济于事。一次,在击鼓诸侯到齐后,王发现她开心地笑了。于是,在日后便不时无事击鼓,诸侯至此却全然无限请。在一次,寇真的来犯,王击鼓,却没有诸侯前来。最后,幽王惨死骊山下,被后人所讥笑。

  想必大家都读过西游记,在一次渡过通天河时,师徒四人曾许诺帮老龟询问阳寿。大事成后,再次通过通天河这里时,因为忘了实践诺言,师徒、经物全书掉于河中,衣经尽湿。

  作为一位有道德的人,任何时候都要守信,说到做到。严格守己,诚信待人。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精。

人格的高中作文 篇四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一:亦坚亦柔,成就和谐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二:刚柔相济

  人心是刚与柔的统一体,坚硬与柔软的并存使人既得以留有珍贵的棱角,保存鲜明的个性,坚持内心的准则,又得以体味世间的温情,维持人性的温度,感知世事的温暖。只有刚柔相济,均衡统一的健全人格才得以成就和谐的自我。

  太过强硬的人往往过分在意自我意志的实现,过分恪守自我的准则。性格中不掺柔软的坚硬最终会如一堵围墙一般隔绝与他人的正常交流与交往,将冷漠与隔阂一并种在人心底。海瑞有“抬棺骂嘉靖”的凌然与强硬,却没有半点柔情留给自己的亲生女儿,恪守三纲五常的伦理,以致将拿了男家丁一块糕饼的女儿饿死。可见,过分的强硬即意味着不知变通的固执和不懂情感的麻木,最终会如双刃剑一般伤人伤己。

  但内心太过柔软同样不好,因为过分的柔软会让人丧失正确的是非观。当好人与坏人,好事与坏事均被无差别的平等对待,泛滥的爱心与同情心就廉价到无意义,一味的妥协与退让只会促使大罪恶的滋生。

  由此观之,过分的强硬与柔软都会导致人格缺憾的产生。真正和谐的自我,应当如稼轩一样,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铁血豪情,亦有“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的刻骨柔情;应当像龙应台一般,有与儿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慈母情怀,又有愤而质疑“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浩然正气。生而为人,我们既要对大是大非的恪守,又应有对小情小爱的珍视;既要坚守住自己的人生准则与态度,又应葆有对风花雪月作出灵敏感知的能力。梁晓声有言:“以敢憎而与可憎较量,以敢爱而捍卫可爱。以与可憎之较量而镇压可憎之现象,以爱可爱而捍卫可爱在我们生活中的发扬光大。”善哉斯言!必要的强硬,才可守住所真爱的柔软;适当的柔软,方可凸显出真正的强硬。柔软与强硬虽泾渭分明,但并非南辕北辙,事实上,他们相傍相依。

  愿我们皆能追求刚柔相济的健全人格,收获自我的和谐统一。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三:刚柔并济,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

  【满分作文评析】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当考生在某一点上站稳,却仍需要将眼光涉及另一点,将两点结合,逼迫考生深入思考:“如何对待,才能造就和谐人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人生境遇去平衡“柔软”与“坚硬”,造就和谐自我。挖掘矛盾背后的逻辑合理性,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至此,什么是“和谐人生”呢?健康、快乐、幸福、自适等就是一种和谐人生。故而,无论是“柔软”,还是“坚硬”以适度为好,适度才能造就一种幸福、自适的人生。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四:半夜沉思

  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

  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

  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

  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动了,便会狠狠地摔

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五:温柔与倔强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也许每个人都是双重的性格,有活泼有感伤,有温柔有倔强。

  一个人内心是需要坚硬的,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当代,风情万种的林黛玉本就难以生存,薛宝钗那样雷厉风行的人才可以独当一面。这个发展迅猛的社会,竞争不断压力不减,你不坚强,脆弱根本没人管。受了委屈,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工作的不顺利等等,都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外面不会有人宠你照顾你,这个时候不坚强,不让自己变得坚硬起来,便只有淘汰的份,即使淘汰,也不会有人给你半分怜悯半分同情,在这个社会,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都市里的生活与竞争,已经远远超越人们承受的极限,前段时间往上特别流行的一句话说,

  不管晚上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明日醒来世界依然车水马龙。没人管你背后的辛酸与无辜,没人会管你内心的挣扎与无助。在此种境地,你不坚强,脆弱给谁看?哭几声是不是一起哦饿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当然不可能,这个社会,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坚强的人们的存在,才日益快速发展起来。

  然而,一个人坚强的久了,生活似乎慢慢就会演变成一种机械化,机械的上班,搭乘公交地铁,下班回家,吃饭,睡觉,一切索然无味,寡淡的几乎将人逼疯。这个时候,你还会因为听到一首好歌感动的热泪盈眶吗?你还会跟着电影里主人公命运的起承转折或哭或笑吗?上班的路上看到活泼的小学生们蹦蹦跳跳的手拉着手上学,还会不自觉的露出欣慰爱怜的微笑吗?如果你还会,说明你内心还温柔着,你的生活没有被这种所谓的都市规则彻底掩盖。因为温柔,会为一只猫感动,会为一只鸟驻足,辛苦繁杂的生活过后,偶尔还能享受生活的浪漫,于是一切就不会只是枯燥无聊,会发现这个世界是有童话存在的。

  每个人都想尽力过得好,开心一点,无忧无虑一点,单纯一点。无所谓温柔也无所谓倔强,一个人呆着时,听点音乐打发一下时间,悠扬的旋律缓缓围绕自己,投入整个身心去感受去体会音乐里的`世界。静静的感受自己的世界,与朋友聚在一起时,跟着大家伙起哄热闹叫嚣,仿佛生命就在于这样疯狂的折腾,乐此不疲。

  从朋友那里听过这样一句话,说,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泪流满面,有时候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

  泪流满面是因为内心还温柔,咬着牙走了很远的路是因为依然倔强。对于这以后遥远的未知的生活,我们温柔的倔强。

  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六:刚柔并济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人格的高中作文篇三:高考语文备考作文素材:高远的人格理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作文素材:高远的人格理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谈海子

  一.远大的人格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人一直主动地担在自己孱弱的肩上的担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因为这个人格理想谱写了坚苦卓绝的人生乐章,屈原、杜甫、辛弃疾、龚自珍、鲁迅,因为这样的人格理想,这些先贤们一生坎坷,但是诗人的不幸成就了文学的大幸,为我国的文学史塑造了一个个饱经忧患又坚毅执着的作者形象。

  同样,海子是一个具有这种人格理想的人,这从他的诗论中可见一斑。虽然是一个前卫诗人,但是海子内心深处对我国传统的诗人人格有一种认同,尽管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不愿意识到,因为受过西方哲学教育的海子是用另外一种形式出之的,这种形式就是对中国传统诗歌中表现个人悲欢得失荣辱的内容的否定。他认为东方诗学传统中有一种他称之为“文人趣味”的东西,影响了中国诗歌的深度和力度,他说:“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在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比如说,陶渊明和梭罗同时归隐山水,但陶重趣味,梭罗却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本身表示极大的珍惜和关注。这就是我的诗歌的理想,应抛弃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这是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所以海子在中国诗人中推崇屈原,在西方诗人中推崇效法但丁、歌德。

  实际上,这种生命存在本身,无非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只不过中国古典文人把这种悲悯和同情放在具体的人群身上,而海子把它上升到了古代文人受到人类认识的局限而无法认知的整个人类的内容上。因此,海子用笔写出了一个世界大同的理想,“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世界的各个地域的人们在同一个时间平和地享受着大地奉献给我们的礼物,养育我们的粮食——麦子,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时刻!海子不满足于只是一个满怀悲悯的诗人,只是表达人类理想的诗人,受西方哲学家的影响,他要成为达到这个理想的先驱者,或者是领袖。

  “他认为人类迷途了,为了从情欲和死亡手中拯救迷途的人类,他可以奉献一切,奉献生命乃至比生命更高的他所追求的诗的王位。他试图统合人类文明的现有成果,成为太阳为人类照亮路途,他对人类文明的代表、三大宗教的创始人说:‘你是人类部落的三颗辰星/我只是,只是太阳/只是太阳/你们或者长成我或者隶属于我’”(《海子的诗论与诗篇》高波中华读书网)于是,诗人的形象就成了众神之上的正义的宇宙之神。

  海子认为,伟大的诗歌就是要“将自己和民族的材料和诗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形象”,体现“人类精神”。

  诗不是匠人式的技艺,不是自娱自我安慰的玩物,不是炫耀才华的标识和求取现实功利的敲门砖,诗就是诗人的生命,是他们探索宇宙人生、挑战世俗生活的武器和他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诗人不是吟诵山水风月的多情才子,而是以赤子之心关注人类命运、以诗和思想揭示宇宙人生奥秘的赤子哲人。“在这个春天你为何回忆起人类/你为何突然想起了人类/神圣而孤单的一生/想起了人类你宝座发热/想起了人类你眼含孤独的泪水”(《太阳》)

  于是,在海子的诗中出现了麦子、麦地、向日葵这样的意象,如果只把这些意象理解为劳动、故乡这些内容就太狭隘了,这些内容实际上体现了一种世界概念,大同概念。“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麦地》)他的理想,就是全人类去享用劳动的成果,并在创造和享用中达到理解和和平,于是麦地就成了“天堂的桌子”。麦地在他这里被放大成一个客观宇宙,他自己幻化成了站在地心或天空中观察麦地的哲人,他把自己视作人类以诗歌与宇宙交流这一使命的唯一承受者和发言人。“他们写诗是为了生命大人格的逐步实现,而不是以生命经营作为文字和功利的诗。”(《孪生的麦地之子》燎原

  二.孱弱的诗人肩膀

  笔者认为,在80年代,是诗人自我感觉崇高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诗人,似乎肩负着一种使命,就是要参与世俗的变革,并成为清醒而冷峻的精神领袖。实际上,这种“天下在我”的全能主义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而是从有天下忧乐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里就已经表现出的诗人情结。当时闻名遐迩的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均是“创造光明”者,他们似乎在为国家、人类思考,同时挥舞着前驱者的旗帜。

  “诗人”这个词,在当时的情境下,在海子眼中,是“英雄”、“精英”的同义词,所谓英雄,通俗地说,就是那些能领导大众改变历史的人。海子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启蒙与革命的任务。《太阳》一剧的节目单上印着海子的这么一段话:“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个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祖国或以梦为马》),放眼民族和人类的海子把一个沉重的任务加在诗歌和自己的头上。然而诗人孱弱的臂膀能承担起这样严峻的任务吗?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文人,要想成为一个“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英雄”(鲁迅《呐喊自序》)都会感到幻灭的,因为他们除了精神的力量其实一无所有,而这个任务又需要太多太多的客观条件。故而在狂喜与希望之后,就是幻灭的无边的痛苦与绝望。这样就注定海子或者要牺牲自己,成为这

  个沉重负担的祭品;或者推掉这个担子,转变成平庸,在世俗生活中寻找篱笆、女人、狗中呈现的欢乐,就像舒婷一样。

  “他用语言和灵魂构建了自己精神的城邦。如果这城邦是一部英雄的史诗,那么他自己就是英难,如果是一部美丽而哀伤的童话,他就是主人公,他住了进去,那里是他的家。因此你通过解读他的诗完全可以还原那一代的理想主义者的思想历程,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你可以体会他怎样地具有英雄情结,怎样地自信以及随之而来的孤独,怎样的没落中走向绝望而毁灭。”(《仍将失败的解读》))

  诗人似乎是一个国王,他端坐在真理帝国的中央“你们或者尽快地成长/成为我/或者隶属于我/隶属于我的光明/隶属于我的力量”(《太阳》)“宇宙诞生在我身上、我以爆炸的方式赞美我自己”(《断头篇》但是这个国王只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没有臣民,甚至缺少知音,世俗的心灵,理解不了哲人的思考,就像尼采所感到的;他的作品是写给后来的人们的,就像凡高的画,在当时的时代没有顾客。所以诗人感到的是深沉的是孤独而寂寞的。“我披镣带铐。有一连串盲目/荷马啊,我们都手扶诗琴坐在大地上/我们都是被生存的真实刺瞎了双眼。/人,给我血迹,给我空虚/我是擦亮灯火的第一为诗歌皇帝/至今仍悲惨地活在世上/在这无边的黑夜里--/我的盲目和琴安慰了你们/而他,他是谁?/仿佛一根骷髅在我内心发出的微笑。”(《太阳》)这个“他”象征着什么呢?恐怕就是时刻缠绕着的、无法排遣的孤独。

  这孤独和寂寞如同毒蛇,腐蚀着他的精神,他对自己王者的身份提出了质疑:“谁是无名的国王?/众天之王?/在塔楼管理其它性命的是谁呢?/他是谁呢?拥有全部的沙漠和海/拥有埃及的书:死亡的书/拥有一条线索和宿命的血/在夜晚的奥秘中啜饮泪水的无名国王/你到底是谁?/你到底是什么?”(《太阳》)看,这个国王并不因为自己拥有宝座而志得意满,雍容庄严,而是在夜晚的黑暗中独自咀嚼着自己难言的痛苦。他在黑暗的痛苦中挣扎,他预见到了自己悲剧的命运:“莫非你不能适应大地/你这无头的英雄/天空已对你关闭/你将要埋在大地/你不能适应的大地/将第一个埋葬你”,“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荒凉纯洁的沙漠火光/紧跟他的思想/只有荒凉的沙漠之火/热爱他,紧跟他的脚步/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那孤独的/独自前进的,主要的思想/我跟不上自己快如闪电的思想/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的景象/我的生命已经盲目/在火光中,我的生命跟不上自己的景象”(《太阳》)思想的高远和肉体的贫穷和卑微,是这样的不和谐,它们向两个方面发展的力量仿佛要将诗人撕裂。

  这长久的撕扯给他的精神造成了粉碎性的打击,看海子的诗歌,就像参观一个巨大的实验室,触目可见的断肢残臂和支离破碎。这个实验室常年所呈现的面貌是“血肉横飞、尸陈遍野”。它的“头”、“头颅”、“断头”、“头骨”、“头盖”、“鸟骨”、“腿骨”、“骨髓”、“爪子”、“人皮”、“内脏”、“肝脏”、“胃”、“尸体”等等杂陈在里面。如果说海子的诗中挟带着一种暴

  力(他反复使用“斧子”、“刀”、“砍杀”、“刽子手”、“凶手”这样一类意象),那么、这种暴力不是针对他人的,而是针对他自身的。“在黎明/在蜂乌时光/在众神的沉默中/我像草原断裂”(《土地》)“那时候我已被时间错开/两端流着血/锯成了碎片”(《太阳》);“荒凉大地承受分荒凉天空的雷霆/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圣书下卷肮脏而欢乐/当然也是我受伤的翅膀??我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一木/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黎明》之一)。

  在痛苦的重压下,他似乎在向一个黑洞沉沦:“我在天空深处/高声询问/谁在?/我背负天空/我内部/背负天空/我内部着火的废墟/越来越沉/我只有沉沦/更深地陷落”。三.自我拯救和失败

  “海子自觉到了他的危机,他一直是想自我拯救的。包括他转向印度史诗、转向《圣经》(他临终时带着一本《新旧约全书》),都是他企图走出自身、给自己寻找一条出路的表现。但某种推动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不停地旋转,不停地自我实验,乃至成了一种不由自主的状态,无法歇止下来,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哪怕是暂时的立足之点。一次次产生新的自我,又一次次遭到倾覆;一回回新的希望升起,一回回又被推翻。结果是,自我挽救、拯救的过程成了不停地自我抗击的过程。他写下了《太阳》、《弥赛亚》、《弑》的1988年,是他自我抗击的整整一年。这些作品同时既烈火焚烧、又散发着强烈的灰烬和废墟的气味。”(《海子神话》,崔卫平)在这样的烈火焚烧中,任何人都会非常疲惫,他感到“负伤”和“荒凉”,当智慧带来的无际的痛苦让他狂乱虚浮的时候,诗人开始祈望原始。用麦子养活生命,双手劳动,收获幸福,在《重建家园》中他这样写道:“生存无需洞察/大地自己呈现/用幸福也用痛苦/来重建家乡的屋顶/??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无边的精神漫游,太过苦辛,作一个幸福的劳动者,用劳动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做一个在《麦地》上劳作的普通劳动者。

  他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平凡中,在世俗的感情中获得幸福。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这里,诗人渴望享受的是平静、平凡:“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和每一个亲人通信”,但是正如诗中所说,那幸福只是一种“闪电”,倏忽即逝。

  “海子是一个沉湎于心灵的孤独之旅的诗人。他所追求的“大诗”的理想,他对真理和永恒的超越性探究,他对生命的终极存在的关怀与眷顾,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世俗生活无法共存的。因此,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的“在尘世获得幸福”的憧憬,只存在于诗人一时间的想象中。他把祝福更多地留给了世人,而诗人自己却没有(或不愿)找到尘世的幸福生活。联想到几个月后海子的夭折,使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怅惘。

  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时期的海子,大概面临着生命中两难的境地:选择尘世的幸福则可能意味着放弃伟大的诗歌理想;弃绝尘世的幸福生活则可能导致弃绝生命本身。海子最终选择了后者。”(《20世纪中国文学名作诗歌篇》吴晓东点评)

  天鹅

  夜里,我听见远处天鹅飞越桥梁的声音我身体里的河水

  呼应着她们

  当她们飞越生日的泥土、黄昏的泥土

  有一只天鹅受伤

  其实只有美丽吹动的风才知道

  她已受伤。她仍在飞行

  而我身体里的河水却很沉重

  就像房屋上挂着的门扇一样沉重

  当她们飞过一座远方的桥梁

人格的高中作文【精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